我家有个博物馆 | 10后孩子的收藏大公开!有的“馆藏”竟有700+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9 10:20 1

摘要:上周,成都儿童团发起第三届“我家有个博物馆”小馆长征集,我们邀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家里开辟一个小小博物馆,把自己的小收藏,陈列、展示出来。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面对变化,我们希望从博物馆中读懂历史、获取信念;未来究竟如何,理应交给未来一代来决定。

上周,成都儿童团发起第三届“我家有个博物馆”小馆长征集,我们邀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家里开辟一个小小博物馆,把自己的小收藏,陈列、展示出来。

今年的小馆长们会拿出什么看家宝贝来展示?

在上一届小馆长征集活动中,谢乐熹小朋友带着画了三年的300多张狗头系列卡片来参加。

狗头卡片博物馆1.0

作品展出后,他还参加了A4美术馆的艺术活动,当上了小策展人,将狗头卡片设计成游戏展出。

妈妈说,谢乐熹从小的梦想就是“Become a famous man”。作品能在A4美术馆展出,也算是“变有名”的第一步了。

狗头卡片博物馆2.0

今年,他的 “馆藏” 数量不仅增加了近百幅,作品也从黑白变得色彩丰富。

当年因为养宠物的心愿诞生出关于狗狗的无数种想象,如今画狗头不再是一种寄托,而是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变成了他回应和记录这个世界的方式。

比如突然就想画一顶很复杂的帽子:

或者听了历史故事,感觉诸葛亮很“狡猾”,还出现了狗头之外的新人物:狐狸。

博物馆2.0还是以他心目中可爱调皮的狗狗为主角,在以前的机枪狗、路灯狗、打火机狗等基础上,新增了其他小动物。

学了毛笔字后回家立马画一幅;暑假到书城看了《射雕英雄传》,输出自己的“一知半解”;二维码和狗头的结合;吃了妈妈煮的中江挂面,他想象出了一个「受伤的挂面人」。

日常记录之外,小小的情绪也藏在他的画里。比如:在学校感受到了老师带来的“压迫感”。他也会给喜爱的老师画自画像,老师会收藏起来表示非常喜欢。

虽然现在画狗头卡片的时间少了,但他脑海里那个“狗头帮”依然是他心里的力量。

谢乐熹的妈妈准备送他一个小本本,让他在等车或者等饭时偶尔画一张自己想记录的。在她看来,“狗头博物馆2.0”是谢乐熹送给自己的小学毕业礼物,这些“无用”但印象深刻的回忆,等孩子长大,他们一起看会很有意义。

童童是一个酷爱植物、昆虫、海螺和矿石的男孩。

@童童的自然观察记录

他对海螺的热爱,来自三岁时父母买了一盒给他玩后来一家人又去海边捡,家里的海螺越来越多,爸爸挑了一些带着他亲手做成装饰画。

童童对这幅海螺画爱不释手,还模仿爸爸,把捡的小海螺粘在一个白色卡纸上,做了自己人生第一个DIY作品。

爱好从海螺转向种子,是因为有一天他收到一本名为《果实种子图鉴》的书,书里漂亮的种子图吸引了他的注意。

爸爸给他网购了一大堆种子,拿到种子后,他立马做了一个简易的种子展示盒,把大自然带回家的“种子”,也从此在他心里种下。

这两年童童父母带着他去各个植物园,捡火焰木、凤凰木、腊肠树果实……有时候一个植物园能逛八个小时。

无数漂亮的种子被他们带回家,组成了一个小小博物馆,童童自己起名为“天然博物馆”。

捡回家的植物,爸爸妈妈和他一起清理干净,然后冷冻、晾干,上油。

如果你家孩子也有同样的爱好,一定要像他们一样,做完以上步骤。

童童妈妈在网上买了置物落地架,放在客厅一个角落。童童按照自己的审美来摆这些“宝贝”,所有陈列都是他的想法。

博物馆里的很多“馆藏”是童童自己做的,客厅都变成了他的工作室。他用从书里学来的知识将果实进行分类,再进行构图、装饰。

有天晚上十点左右,这个小馆长还想着“加班”,妈妈只好再多给他15分钟,他做完才心满意足地去睡觉。

为了找到更多稀有的种子,他们有时间就到处旅行。前段时间,他们去了海南,在热带植物园,童童发现了很多不常见的种子。

寻找种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种子很脆,破坏了就不能观察了。在寻找种子的过程中,童童变得越来越细心,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小馆长。

TT的世界名画明信片博物馆叫“TT Gallery”,收集了上百张他和爸爸妈妈旅行时看过的,世界名画的明信片。

TT一家喜欢去博物馆和美术馆。近几年,他们参观过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英国伦敦国家博物馆、 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等等,国内的更是一周去一次,有展必看。

这些明信片对TT来说非常珍贵,每一张明信片背后都是一段“TT美术史旅行”的回忆。

在TT六七岁时,他第一次在博物馆看到这些明信片,以为「名画明信片」和「名画」一样值钱,把明信片买回家就等于是把名画带回家了。

TT妈妈跟他解释,真迹和印刷品不一样,他了解后“立志”以后要收藏真迹。

现在TT会跟着妈妈收藏成都本地画家的一些作品,作为他收藏真迹的开始。

圆圆妈告诉团长,她女儿很喜欢收集衣服吊牌。虽然不理解,但她支持。

发现女儿这个奇怪的“收集癖”,是因为她给圆圆买新衣服时,圆圆对吊牌的兴趣明显大于了衣服本身。

每次她都在旁边静静等妈妈把吊牌拆下来。刚开始她拿到吊牌到处放:桌子上、椅子上、玩具小车里,挂在玩偶身上,甚至塞到爸爸的拖鞋里……妈妈每次打扫卫生或者经过哪里,都会莫名看到一张吊牌“躺”在那。

一开始圆圆妈以为女儿把吊牌当成玩具了。因为很多童装吊牌会做成花瓣、雨伞、小熊、云朵等等造型,或者是软的、毛茸茸的。可简单的白卡片她也很喜欢,根本不挑外形。

收集的吊牌越来越多,圆圆妈和圆圆约定将吊牌都放在一个盒子里。盒子放在二楼的电视柜上,有时候隔壁小女孩过来找她玩,她会带别人去“参观”。遇到心情好时,还慷慨地让小伙伴挑一个。

收集了快两年的吊牌,妈妈说几百个是有的。因为女儿的爱好,她也见证了同一个品牌吊牌的变化,有些店甚至都倒闭了。

有时候圆圆妈也会翻来看看,回忆一下这是女儿的哪件衣服,为什么买。

天天两岁的时候开始接触玩具,那时候就独爱小汽车。天天妈妈@lesiny算了一下,儿子已经是个8年的老玩家。

@lesiny

他收藏小汽车的爱好相当持久和专一,家里大概有700辆,最多的是风火轮和多美卡小车,每个周末出门都要去玩具店买。

刚开始天天妈妈担心玩具买回来会被“冷落”,毕竟小孩子好奇心足,对什么都感兴趣,但天天的投入度超出了她的预期。

小汽车陆续买回家后,天天对每一辆车都非常爱惜,哪一辆不见了他马上就知道。

天天爸爸在手机上刷到一个3D打印展示架,架子很适合搭配自家书柜就买了回来。这个架子被天天用来收纳小汽车,做成了小汽车博物馆。

但一个柜子远远不够,剩下一大半小汽车只能先暂时放在盒子里。

天天是自家博物馆最忠实的观众,时不时就要去欣赏一下自己的小汽车,拿出来跑跑赛道。

天天妈本来还考虑要不要做防尘,结果孩子玩的频率太高,都不给“馆藏”落灰的机会。

天天不仅是小汽车爱好者,还是成都地铁的“狂热”粉丝。成都所有地铁站和线路他都背得滚瓜烂熟,包括成都地铁的修建历史,从一开始到未来要开什么线他都了解。

以后,天天会不会在家再搞个“成都地铁小型博物馆”?天天妈妈说值得期待一下。

陶瓷博物馆有两个馆长,6岁的迪迪“分管”「小乌龟和它的朋友们」。

她蹒跚学步的时候,爸爸就送给了她一只小乌龟,她很喜欢,一直珍藏到现在。

现在小乌龟多了很多伙伴,迪迪将它们放在一个角落,布置成自己的小博物馆。

9岁的朵朵则“分管”「小小到大大」,从小杯子到大杯子。

朵朵爸爸讲,他自己平常爱好喝茶,也研究茶具。女儿们从小看着他淘回来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觉得很有趣,茶具也变成了她们的玩具。

虽然茶具有时候也会被孩子们摔坏,但她们出去喝茶时要买、旅游的时候要买、逛古玩市场的时候也买,家里的“馆藏”只增不减,规模越来越大。

林子5岁时带着自己的第一幅刺绣作品《春天之花》参加了第二届小馆长的征集。

这一次,她的小小博物馆里不仅收藏了妈妈收集来的清代/民国老绣片、珍贵的刺绣典籍,还有她和妈妈一起做的手工作品。

林子妈妈是蜀绣传承人,林子在妈妈的影响下,用简单的针法做出自己的作品。从《春天之花》到《春天的诗》,她学会了绣画结合。

林子还跟着妈妈去公益课当小老师,教其他小朋友做手工。

除了收集刺绣作品,林子还开始收藏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行时的回忆,比如:鸣沙山的沙子、高原的黄菊花、西北的树根和东海岛的贝壳……

小陌很喜欢画画、做剪纸手工,小陌妈妈把她的作品扫描出来做成了装饰画。小陌用这些画,在家做了一个小小的画展。

@陌小陌陌陌呀

小时候画的城堡、小猫,手工做的小羊、冰淇淋......罗睿泽从小到大的每一个作品都被精心保存下来。

这一次,他将家里的飘窗布置成了一个小小博物馆,把童年的美好留在家里。

伍子一小时候很喜欢和大自然相关的绘本,其中有一套讲动物生活史的《生命的故事》,被她反反复复看,都翻烂了。

她和妈妈散步时会捡各种落叶和落果回家,或者借用一些软件识别周边的植物。最近,她在社区参加了公益的观鸟活动,又开始留意起了身边的鸟类。她还跟着专业老师夜探,认识了很多生活中不常见的昆虫。

以前捡回家的东西多是被伍子一用来做手工,或者放几天没注意保存就发霉腐烂了。随着她对自然的爱好越来越深,就开始搞收藏了。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她自己做的两盒标本,一盒是她今年五一假期去贵州格凸河收集来的,另一盒是去年十一假期去福建三明收集的。

上面这张图里,白色的石膏脚印是她在喇叭河树林里翻模的小鹿脚印,旁边是她今年自己养的蚕结的茧以及产的卵。

从这些小小博物馆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充满想象力的表达,以及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有家长告诉团长,他们回忆自家孩子起初感兴趣的模样、和孩子一起收集制作的辛苦、博物馆“成立”后孩子们满足的样子,才发现珍贵的不只是孩子们的“藏品”,更是这些记忆。

来源:成都儿童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