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减负8条措施公布,不得要求教师上街执勤,释放啥信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2 18:44 1

摘要:教育部 11 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 “不得要求教师承担上街执勤等任务” 的条款刚一曝光,就火速冲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引发全网热议。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老师又被喊去路口执勤了”“报表填到半夜,备课只能挤时间”—— 这些戳中无数教师的吐槽,最近终于有了明确回应。

教育部 11 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 “不得要求教师承担上街执勤等任务” 的条款刚一曝光,就火速冲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引发全网热议。

一边是家长盼着老师专心育人,一边是教师被各类非教学任务压得喘不过气,这次明确的 8 条减负措施,到底能不能让老师们从繁杂事务中解脱?背后又传递出怎样的教育导向?

其实不用细究,大家也能感受到如今中小学教师的 “跨界” 有多普遍,办公室里备着执勤红袖章,手机里装着七八个打卡 APP,抽屉里堆着各种检查材料,这些早已不是新鲜事。

有农村教师算过一笔账,一周里真正能沉下心备课、批改作业的时间不足 3 天,剩下的精力全耗在了上街执勤、应付各类非教学检查、频繁借调支援上。

还要每天在不同平台打卡签到、上传截图、填报数据,有时候一个表格要反复修改五六遍,明明是简单的信息统计,却被形式主义折腾得复杂无比。

还有的学校一学期要迎接五六次县级以上督导检查,每次都得停课整理档案,老师自嘲 “快成档案管理员了”。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任务,像无数根线缠在教师身上,让他们难以专注于教书育人的主业,这次教育部出台的减负措施,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 “量化指标” 的明确。

以往的减负通知多是原则性要求,执行起来容易打折扣,而这次直接划定红线:每所学校每年接受县级及以上教育综合督导不超过 1 项,每学期进校园活动不超过 6 次。

这意味着学校和老师不用再被各种检查、活动牵着鼻子走,有了明确的 “挡箭牌”。

除了禁止上街执勤,通知还明确严禁强制要求师生参与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严格规范发文审核、精简数据填报。

这些要求看似简单,却精准戳中了基层教育的痛点,此前中央和地方已经多次开展教师减负专项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非教学任务摊派问题总是反复出现,核心原因就是缺乏制度化、常态化的约束机制。

这次的措施从 “原则性倡导” 转向 “刚性化规定”,不仅让减负有了可操作的标准,更彰显了国家回归教育本质的坚定决心。

很多人会问,减负会不会让教师的责任变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教师的核心使命从来都是教书育人,就像医生要专心看病、工匠要潜心钻研手艺,让教师心无旁骛地扎根讲台,才是对教育规律最基本的尊重。

减负减的不是责任,而是那些无关紧要的干扰,试想一下,当老师不用再为打卡、报表、检查分心,就能有更多时间研究教学方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

不用再被临时借调、上街执勤占用精力,就能多花时间和学生谈心,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困惑;不用再应付各类进校园活动,就能参与更多专业培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去年某重点小学试点 “非教学任务准入制”,拒绝了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督导等 5 项无关任务,结果该校教师的教研成果同比提升 30%,学生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这充分说明,把时间还给教师,就是把优质教育还给学生,政策的好坏,关键要看落实效果,教师减负从来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需要多部门协同发力。

通知里明确提出要强化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将教师减负与整治形式主义、基层减负统筹推进,还鼓励纪检监察部门通过联合调研、协同督办等方式强化监督。

这意味着,今后再有人随意向学校和教师摊派任务,将会受到严格监管。

地方政府需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明确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比如哪些任务可以让教师参与,哪些绝对不能摊派,让学校和老师有章可循。

学校作为主体,更要建立非教学任务准入机制,对于不合理的摊派要敢于说 “不”,为教师撑起 “防护棚”。

同时,畅通监督反馈渠道也很重要,比如设立专门的投诉平台、公开反馈电话,让教师遇到问题能及时反映,形成社会监督合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减负措施不打折扣、不走过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全身心投入教学。

这次减负新政的出台,不仅是对教师群体的关怀,更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对未来发展的负责。

当教师不再被无关事务困扰,能够轻装上阵深耕讲台,就能把更多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投入到学生身上;当校园回归宁静纯粹,不再被形式主义干扰,教育就能焕发出更强劲的活力。

期待这些措施能够真正落地生根,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专注于教书育人的初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优质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毕竟,守护好教师的教学专注度,就是守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来源:月尘染星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