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助残日 聆听关于爱与坚韧的故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10:13 1

摘要:除去身体上的疼痛,何亮一直觉得自己与常人无异。在班上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可谓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学霸”。初三时,同学不经意脱口而出的“如果我成了这样,怎么生活啊”,至今让何亮记忆深刻,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依旧努力地学习。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实现价值,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凡的业绩。

他们是残疾人,是残疾人家属,是残疾人工作者……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的感人故事。

何 亮

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品合成室主任

1977年,正当何亮一周岁时,他却被命运“折叠”了躯体。此后,脊柱侧弯、胸椎压迫等造成的并发症,让何亮经常出现呼吸困难、腿脚麻痹等情况。

除去身体上的疼痛,何亮一直觉得自己与常人无异。在班上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可谓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学霸”。初三时,同学不经意脱口而出的“如果我成了这样,怎么生活啊”,至今让何亮记忆深刻,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依旧努力地学习。

1995年,何亮高考成绩优异,分数远超目标大学录取分数线,但最终因身体原因未能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只得去一所大专学习化工专业。

毕业后,何亮就来到了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药品合成研究工作。别人眼中枯燥难懂的化学式,在他手中却成为温度、湿度、剂量的精准游戏。烧瓶与量杯碰撞,他每日在100多平方米的空间走出10000多步,兢兢业业地完成着本职工作。

27年春去秋来,何亮获得了“奥拉西坦的制备方法”“一种乐卡地平中间体的合成方法”等15项专利,并凭借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齐拉西酮系列产品产业化”“瑞巴派特的研发及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先后6次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在平凡的岗位上,收获了不凡成绩。

蒋 路

南岸区小太阳心智障碍儿童康复托养中心创始人

一个错误的诊断,就像一封寄错地址的信笺。2011年,蒋路常常抱着年幼的孩子穿梭于医院的长廊。因当年医疗、诊断条件滞后,蒋路的孩子被诊断为发育迟缓,并吃了一年多的药品,奈何孩子的病情未能得到医治。在同事的推荐下,蒋路只得另寻名医,几经波折,她最终叩响了那扇被称为“孤独症”的大门。

找准治疗方向后,蒋路将孩子送到康复机构训练。她在机构及老师的选择上十分谨慎,当初康复训练时曾出现一个月内换了三个老师的情况,可谁又能知晓作为父母的心酸。孩子三岁零八个月时说出“妈妈”二字,蒋路多年的付出初见成效。因为看到了希望,蒋路萌发了想要帮助更多孩子的想法,于是她在2014年创办了小太阳康复中心(以下简称“小太阳”)。

团队专业知识不够,那就在培训课程、文献论文里窥见光亮。蒋路时常让小太阳的老师外出培训,学习来自美国、日本的康复课程。同频相吸,她结识了一批同样具有爱心的人,来自重庆师范大学的教授及2名专业康复师,他们利用周末时间,无私为教师团队培训近半年。没有资金帮助,那就自己创造条件。蒋路回忆小太阳最初在一栋老居民楼内,地板是老师们一起贴的,防护网是自己亲自安装的,而第一笔善款更是来自25年来从未联系过的同学。

小太阳创立11年来,见证了许多变化。沉默的孩子学会一遍又一遍地询问家庭作业,变成了“话痨”;没抱希望的父亲下班后开始主动跑起网约车,只为给孩子存钱。此外,蒋路还成立了家长就业驿站,将爱心企业的流水线搬进了小太阳,让家长们方便照顾孩子的同时还能减轻家庭负担;针对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开展定岗培训,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截至目前,小太阳已与人力资源、酒店、汽车装配等行业的爱心企业达成合作。

杜宇航

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师

从小,杜宇航因体弱多病时常出入诊所。1996年,一场持续15天的高烧像野火燎过她幼小的身躯,高热伴着昏迷,严重时她还出现了惊厥。因巫溪县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杜宇航被送到大坪医院,彼时4岁的她被确诊为高度近视,早早佩戴上眼镜修复视力。

为了看清文字,杜宇航只得把眼睛凑得很近,长此以往,她的眼部组织开始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白内障等并发症随之而来。

2005年,为了让杜宇航得到更好的教育,父亲把正读初中的她从巫溪县转到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在这里,她结识了更多的同学,并在老师的鼓励下进入广播站学习播音。2009年,杜宇航眼睛出现了葡萄膜炎,治疗效果不理想,为了让病情不再扩散,她于2012年选择摘除左眼球,佩戴义眼。

杜宇航考取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针灸推拿系,于2015年毕业。毕业后的一年,杜宇航原本要在江西南昌开店,这时一通来自母校的邀约电话改变了她的想法。最终,她同昔年熟悉和仰望的老师并肩而立,播撒知识的种子。

“我是特殊教育的受益者,也更能深切体会到特殊教育工作者带来的温暖。”从教近十年的杜宇航总说着这句话。在教学中,她深知盲人的视觉障碍,就多利用触觉、听觉进行多感官教学;在生活中,学生有迷茫苦恼时,她总能及时地答疑解惑,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些年,杜宇航不断在业务能力上精益求精,连续参加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家庭教育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班主任基本功比赛等,均获优异成绩。

何梅奇

南岸区启明星智障儿童康复托养中心创始人

诊室里,当何梅奇不到2岁的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时,她和丈夫抱头痛哭,一纸诊断书让他们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妈妈的新裙子。”至今何梅奇还清楚记得孩子语言能力消失前的最后一句话。“目前,孤独症还没办法治愈,只能通过康复训练慢慢改善。”真挚而残忍的话语让何梅奇无所适从,寻医过程中她时常精神恍惚,忍不住偷偷流泪。

此后,何梅奇搜罗一切能救助孩子的资讯,甚至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举家搬离原住址。穷尽了一切可能,但孩子的状态始终没能得到改善。燃烧殆尽的星火中总能迸发出新生的火苗,没有办法就自己创造办法。2002年,何梅奇的丈夫与其他4位家长共同创办了南岸区启明星智障儿童康复托养中心(以下简称“启明星”),只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互助关爱的环境。

随着孩子对语言、肢体、认知方面训练需求的增长,何梅奇就带着孩子去到青岛、北京、江苏各地的康复机构开始亲子同训。何梅奇每次和孩子外出训练,一待就长达半年、一年时间,她成了不能停摆的齿轮,在秩序和失控中探索前进的道路。2008年,启明星人员变动,何梅奇凭借扎实的康复知识及管理方式,开始了启明星管理事宜。

为了更好地点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启明星参加了壹基金“海洋天堂计划”,聚焦儿童康复训练,积极申请成为重庆市第一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承担国家彩票公益金贫困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并在重庆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技能大赛中多次摘得桂冠。

“很多人以为孤独症儿童都是天才,这其实存在很大的误解。在这些患者中,只有极少数人拥有某些天赋。”何梅奇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关注、接纳这一群体,不要过度“神化”他们,也不要过度“弱化”他们。

倪云海

重庆水木乐保洁有限公司创始人

倪云海出生于贵州遵义一个普通家庭,孩童时期的一场意外让他落下肢体残疾,但他凭借着顽强毅力及生意头脑一路“升级打怪”。

高中毕业后,倪云海收到来自重庆残疾人技能职业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从此他与重庆这座城市的创业故事便开启了。2009年至今,倪云海自主创业,其成立的传媒公司与保洁公司为社会提供数万就业岗位。这期间,他主动招聘、优先安置残疾员工,为其提供专业保洁家政服务培训和再就业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为1000多名失业者、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实现每人年收入超3万元。

2023年,倪云海创建“溢椀”羊肉粉品牌,着力解决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店内残疾人岗位占比超40%,并为残疾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实现从“自主创业”“解决就业”到“带动共富”多层级转变。

近两年,他助力新农村发展,深挖当地特色农产品,搭建电商平台、直播教学基地,邀请专业团队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方式将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此外,他还开通“老倪助残”账号,发布内容全网阅读量超千万,展示了残疾人自强不息、昂扬奋进的风采。倪云海公司获“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基地”“南岸区安置残疾人集中就业先进单位”等荣誉,个人曾获“重庆市首届残疾人十大榜样人物”提名。

唐 娜

南岸区恩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员工

一次发烧,让年仅一岁的唐娜失聪无声,但性格外向的她从不自暴自弃,她始终相信用眼睛也能倾听世界的诗意,用双手也能书写生命的辽阔。

13岁时,她热爱上了舞蹈并获得老师的悉心指导。2001年、2005年,她分别参加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并斩获第二名、第三名的优异成绩。2009年,她在机缘巧合下去到北京“我的梦”艺术团,之后她在那工作并完成她的追梦之旅。

除舞蹈之外,唐娜还十分喜爱打篮球,一次朋友的推荐,让她与篮球结下缘分。自2012年唐娜从北京辞职回到重庆后,她曾在火锅店工作过,在家带过娃,但一有篮球比赛她总是积极参与,川渝津各地的篮球赛事都曾烙下她奔跑的轨迹。

如今,唐娜在重庆恩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已有5年之久,熟练掌握蜀绣、钩织等多项谋生技能。无需声响,自信本就是最铿锵的回响。前行的道路中,唐娜以双手为歌,以舞步为诗,在寂静中走出了自己绚烂多彩的人生。

图文/南岸区残联

来源:南岸微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