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gA 肾病(IgAN)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青壮年人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见病因。2025年,继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更新了《KDIGO 2025lgA肾病和lgA血管炎临床实践指南》后,中国也发布了《中国成人IgA肾病及IgA血管
IgA 肾病(IgAN)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青壮年人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见病因。2025年,继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更新了《KDIGO 2025lgA肾病和lgA血管炎临床实践指南》后,中国也发布了《中国成人IgA肾病及IgA血管炎肾炎临床实践指南》。本期访谈,我们特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万建新教授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陈明教授,围绕新版指南中IgAN的早期诊治策略与靶向对因治疗进展进行深入解读,共同探讨国内外lgAN诊疗理念的共识与差异。
专家简介
万建新 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专委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十届常委
福建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四、五届主任委员
福建省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首任会长
专家简介
陈明 教授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肾病科主任、教授(2级)、主任医师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名中医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分会常委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副会长
Q1
从当前lgAN患者的流行病学及预后情况来看,您认为lgAN的早期诊治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万建新教授
IgAN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其发病率至少达2.5/10万人[1]。在亚洲地区,lgAN的疾病负担尤为突出,约占全部肾活检病例的40%~50%[2]。近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团队发表的一项大型队列研究[3]显示,中国IgAN患者从肾活检到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中位时间为4.4年,中位肾脏存活时间仅12.4年,突显了中国患者疾病进展快,长期预后面临严峻挑战,亟须通过治疗策略与理念的革新来改善疾病的长期管理。随着相关研究的进展,早期治疗以实现蛋白尿的有效控制,已被证实与肾脏预后的改善密切相关。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团队发表的另一项研究显示,通过初始综合治疗的新兴策略,实现更短的蛋白尿首次达标时间(6个月内),能够使患者获得显著更优的10年肾脏存活时间(P=0.004)[5]。同时,一项倾向评分匹配研究显示[4],肾活检后早期启动治疗(30天内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综合肾脏结局明显优于延迟治疗组。这些证据共同确立了lgAN“早治疗,早达标”的积极干预策略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重要地位。Q2
新版指南对于IgAN的诊断与治疗策略做出了哪些调整?您认为这些建议将如何影响临床实践?
陈明教授
今年,KDIGO及中国相继发布了2025版lgAN临床实践指南[6,7],在诊断和治疗策略方面均有更新与调整。在诊断方面,对于肾活检的建议更为积极。两部指南均建议对临床怀疑lgAN、蛋白尿≥0.5 g/d(或同等水平)且无禁忌证的成人患者进行肾活检,以实现早期诊断与及时干预。治疗策略方面,两部指南均确立了“双轨并行”或称为“分层”的总体治疗路径(图1、图2),即针对免疫性因素和慢性肾脏病(CKD)进展的环节进行同时干预。这改变了既往指南中推荐的先行支持治疗,效果不佳再考虑免疫干预的逐步序贯治疗模式,将针对免疫性因素的治疗时机前移了。KDIGO指南也首次将减少致病性IgA列为核心策略,这表明干预lgAN致病机制中的关键始动环节,对于改善免疫性因素介导的肾功能丧失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指南还在“分层”治疗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分阶段”的治疗理念。在诱导缓解阶段,综合应用降低致病性lgA、抑制炎症和延缓CKD进展的措施以快速达到短期治疗目标;维持治疗阶段则着重于长期的疾病控制。
鉴于中国IgAN患者免疫炎症损伤更突出、疾病进展风险更高的特点,中国指南提出了针对国内患者或需更多、更早地启动特异性治疗的建议。这表明包括针对性的抗炎治疗以及未来APRIL抑制剂等靶向对因治疗,均应被纳入综合治疗策略的考虑范围内。
此外,两部指南均建议对lgAN患者进行肾脏预后评估以支持医患共同决策。除常规采用蛋白尿及eGFR评估肾脏进展外,指南还推荐运用国际IgAN预测工具来量化患者的肾功能减退进展风险。
总体而言,上述诊断和治疗建议的更新将推动lgAN的临床实践向更为积极、精准的干预理念转变。
图1 2025 KDIGO指南治疗策略图(图源:Kidney Int. 2025;108(4S):S1-S71.论坛报翻译制作)
图2 中国lgAN诊疗指南诊疗策略图
KDIGO及中国指南[6,7]在lgAN治疗目标上的建议既有共识也具各自特点。首先,两部指南在lgAN治疗目标的指标及其界值的建议上高度一致,都强调应将eGFR年下降速率控制在生理水平(2中国指南则基于上述“分阶段”的治疗路径,将治疗目标进一步细分为了经过诱导缓解治疗后蛋白尿缓解且肾功能平稳的短期治疗目标;以及维持治疗阶段eGFR年下降斜率2的长期治疗目标。为实现这一长期治疗目标,中国指南建议对于所有通过免疫性治疗获得疾病缓解的患者,在维持治疗阶段除持续支持治疗外,有必要考虑采用安全且有效的小剂量或重复免疫性治疗方案。不过,考虑到长期应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治疗带来的感染风险增加等安全性问题,临床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更精准、更安全的维持治疗选择。
Q4
当前,lgAN的靶向对因治疗药物不断取得新进展,对于新型靶向药物在未来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您有哪些期待?
陈明教授
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是对指南提出的减少致病性IgA这一核心治疗策略的重要实践。既往研究数据[8]显示,即便在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糖皮质激素,10年内进展至ESKD的患者比例仍有50%。这提示在治疗措施未能针对源头致病因素的情况下,即便应用联合强化的治疗策略,对于疾病进展的阻断效果也有限。在这一背景下,靶向致病性IgA产生关键环节的APRIL抑制剂展现出独特优势。斯贝利单抗作为全球首个靶向APRIL的单靶点生物制剂,通过精准靶向APRIL,从源头上干预疾病的关键环节,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致病性lgA(Gd-lgA1)的水平[9]。目前,斯贝利单抗公布的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VISIONARY研究)[10]的中期数据也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在优化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斯贝利单抗治疗9个月可使uPCR-24h较基线降低50.2%,与安慰剂组间的差异达51.2%。斯贝利单抗组的安全性同样良好,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有望为患者的长期维持治疗提供保障。未来该项研究也将陆续公布其他肾功能指标的数据结果,我们也期待斯贝利单抗进入临床后,能够为IgA肾病患者提供精准的靶向对因新选择,助力患者实现长期肾脏保护、延缓疾病进展的治疗目标。结语
综上所述,新版指南不仅明确了早期诊断和干预的重要性,更确立了以减少致病性IgA为核心的靶向对因治疗策略。随着以APRIL抑制剂为代表的创新药物获得突破,临床医生有望拥有直接干预致病关键环节的新兴手段。这些进步将共同为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长期预后提供更为清晰的路径与有力的支撑。
A错误,应对蛋白尿≥0.5 g/d的患者考虑启动或加强治疗干预;B正确,新版指南的核心策略之一是减少致病性IgA的产生,靶向APRIL能够抑制致病性lgA的产生;C、D错误,当前lgAN的总体治疗策略为针对免疫性因素治疗与支持治疗的同步干预,并长期管理以延缓疾病进展。
参考文献:
1. Rajasekaran A, Julian B A, Rizk D V. IgA Nephropathy: An Interesting Autoimmune Kidney Disease [J]. Am J Med Sci, 2021, 361(2): 176-94.
2. Cheung C K, Alexander S, Reich H N, et al. The pathogenesis of IgA nephropathy and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J]. Nat Rev Nephrol, 2025, 21(1).
3. Shen X, Chen P, Liu M, et al. Long-term outcomes of IgA nephropathy in China.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25;40(6):1137-1146.
4. Hou W, Yang H, Chen P, et al. Long-term evaluation of the timing of corticosteroid therapy in an IgA nephropathy cohort. Clin Kidney J. 2025;18(5):sfaf076.
5. Li R, Hui M, Chen P,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Proteinuria Target Achievement Timing and Stability with Adverse Kidney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A Cohort Study. Am J Nephrol.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6, 2025.
6. 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 IgAN and IgAV Work Group, Rovin BH, Barratt J, et al. KDIGO 2025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IgAN) and Immunoglobulin A Vasculitis (IgAV). Kidney Int. 2025;108(4S):S1-S71.
7. 中国IGA肾病协作组(IIGANN-CHINA)科学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肾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成人IgA肾病及IgA血管炎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025)[J]. 中华内科杂志,2025,64(10):918-944.
8. Lv J, Wong M G, Hladunewich M A, et al. Effect of Oral Methylprednisolone on Decline in Kidney Function or Kidney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The TESTING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JAMA, 2022, 327(19): 1888-98.
9. Mathur M, Barratt J, Chacko B, et al. A Phase 2 Trial of Sibeprenlimab in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J]. N Engl J Med, 2024, 390(1): 20-31.
10. Sibeprenlimab for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Results From a Prespecified Interim Analysis of the Phase 3 VISIONARY Study. 2025 ERA.
来源: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