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育良种 一颗匠心强农“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2 15:14 1

摘要:心无旁骛育良种 一颗匠心强农“芯”

走进诸城市石桥子镇山东舜耕种业有限公司的西葫芦育种基地大棚,满目翠绿扑面而来。秧藤浓郁葱茏,密密匝匝的叶片间,一个个油光发亮、均匀饱满的西葫芦若隐若现,嫩黄的花朵点缀其中,焕发着盎然生机。

“这一款,它口感脆嫩甘甜,适合做沙拉;那一款更适合清炒,家常百搭。”山东舜耕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均杰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棚内形态各异的西葫芦。这位与种子打了近二十年交道的“新农人”,已从一名农学毕业生,成长为荣获齐鲁乡村之星、潍坊市“富民兴潍劳动奖章”、潍坊市爱潍有为“新农人”等荣誉的行业先锋。驱动他不断前行的,正是那股“要把种质资源牢牢攥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的志气与匠心。

破局:“卡脖子”之痛催生自强之志

时间回溯至2004年。初入行业的张均杰,在一次与法国公司的品牌代理合作中,深刻体会到了何为“卡脖子”之痛。“对方凭借种质资源和品种保护的优势,每年代理费递增20%,到2005年已到了我们难以承受的地步。那种受制于人、被动接受的无力感,深深刺痛了我。”正是这次经历,坚定了他投身育种研发、攻克种业难关的决心。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没有自己的种子,就没有产业的自主权。”2007年,怀揣着专业梦想与家国情怀,张均杰回到家乡石桥子镇,创办了舜耕种业,立志在西葫芦这一领域杀出一条路。

攻坚:向下扎根方能向上生长

育种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一个新品从研发到上市,需经历育种、改良、杂交、大田试验等重重关卡,周期长达三四年。“我们每年要配制上千个新品种组合,如同大海捞针,失败是常态。”张均杰感慨道,“这就需要我们像一粒种子一样,先向下扎根,耐得住寂寞,才能厚积薄发,向上生长。”

如今,舜耕种业已拥有种质资源5000余份,年产种子2万公斤,在销品种40多个,其中6个获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证书,11个正在申报。“舜禾”牌西葫芦以过硬的质量赢得了市场与农户的广泛认可。

展望:“党组织+企业+合作社”绘就共富新图景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适宜的土壤。谈及为何选择将育种基地落户石桥子镇,张均杰由衷地说:“镇上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从用地协调到技术支持,营造了非常优质的营商环境,让我们能心无旁骛搞研发。”

近年来,石桥子镇党委政府立足地域优势,大力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奋力打造区域性制繁种核心基地。在此背景下,张均杰积极谋划与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深度合作,探索实施“党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发展新模式。

“下步,我们计划与合作社共同建设标准化育种大棚,发展订单式种植。”张均杰介绍,这一模式将由企业提供种源、技术指导和保底回收,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和标准化管理,不仅能极大提升育种效率和规模,更能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将部分收益反哺村集体,同时带动社员实现“租金+薪金+分红”的多重增收,实现“强村”与“富民”的同频共振。

从受制于人到自立自强,从单一研发到产研融合,张均杰用近二十年的坚守,让一粒粒西葫芦种子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在石桥子镇这片热土上,这位“育种工匠”正携手党组织,共同播下希望的种子,期待在不远的将来,孕育出产业更强、集体更富、群众更甜的丰硕果实。

来源:奔波在路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