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门在外,不管是逛街、散步,还是上下班通勤,谁都可能碰到路边掉落的东西。小到钱包、U盘,大到包裹、礼盒,有些人总觉得“捡到就是赚到”,顺手就揣进兜里、拎回家,却没意识到这些看似“白捡的便宜”,可能藏着看不见的风险。轻则亏了钱、惹了民事纠纷,重则触犯法律、危及身
别乱捡路上东西!这7种物品捡回家有大麻烦,一定要警惕。
出门在外,不管是逛街、散步,还是上下班通勤,谁都可能碰到路边掉落的东西。小到钱包、U盘,大到包裹、礼盒,有些人总觉得“捡到就是赚到”,顺手就揣进兜里、拎回家,却没意识到这些看似“白捡的便宜”,可能藏着看不见的风险。轻则亏了钱、惹了民事纠纷,重则触犯法律、危及身体健康,甚至惹上一身甩不掉的麻烦。
其实路边的东西真不是随便能捡的,很多时候“捡”的不是好处,而是隐患。今天就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把路上绝对不能捡的7种东西讲清楚,每种风险都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说明,大家看完记在心里,别再因为一时贪心或好奇吃大亏。
第一种,密封的陌生包裹、礼盒。路上看到包装精致的礼盒、没拆封的快递包裹,或者用胶带缠得严严实实的箱子,千万别好奇去捡。这些东西里可能藏着不少风险:一方面,可能是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化学品,或者变质的食品、有污染的物品,拆开后容易伤害身体;另一方面,可能是别人故意丢弃的危险品,甚至可能是盗窃后遗留的赃物,捡回家不仅可能惹上安全问题,还可能被牵扯进案件里。更要注意的是,有些不法分子会用“中奖礼盒”“免费礼品”当诱饵,里面要么是空壳,要么是劣质假货,甚至藏着定位器,一旦捡回家,可能会被盯上,面临被盗的风险。遇到这种密封的陌生物品,最好的做法是直接绕开,或者联系城管、派出所处理,别自己动手拆。
第二种,陌生的手机、U盘、硬盘等电子设备。路边捡到手机、U盘、移动硬盘,别想着“占为己有”,也别随便插自己电脑、手机上查看。先说说手机:如果是别人遗失的,根据法律规定,捡到他人财物拒不归还,属于侵占行为,金额较大的还可能构成侵占罪,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现在手机都有定位、锁屏密码,捡到后也用不了,还得面临失主的寻找和追责。再说说U盘、硬盘:里面可能存储着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甚至是违法违规的视频、文件,随便查看可能涉及侵犯他人隐私;更危险的是,这些设备可能带有病毒、木马,插入自己的电子设备后,会被盗取手机里的资金、密码等重要信息,造成财产损失。正确的做法是,捡到手机可以交给附近的派出所、商场服务台,或者联系失主归还;捡到U盘、硬盘,要么直接交给警方,要么不要触碰,避免惹祸。
第三种,来源不明的药品、保健品。不管是路边散落的药瓶、药片,还是包装完好的保健品,都绝对不能捡。首先,这些药品可能已经过期、变质,或者是处方药、管制药品,随意服用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其次,有些“保健品”可能是三无产品,添加了不明成分,吃了不仅没用,还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另外,这些药品可能是别人丢弃的、有污染的,或者是涉案物品,捡回家不仅可能伤害自己,还可能被牵扯进相关案件。药品是特殊商品,必须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路边捡到的不管看起来多“正规”,都不能碰、不能吃。
第四种,带有血迹、污渍的衣物、被褥。路上看到被丢弃的衣服、被子,尤其是上面带有血迹、污渍、霉斑的,千万别捡回家洗一洗再用。这些衣物可能来自医院、传染病患者家庭,或者是因为沾染了有害物质被丢弃的,上面可能残留着细菌、病毒,甚至是化学污染物,简单清洗根本无法彻底消毒,带回家后容易传播疾病,危害家人的健康。就算是看起来干净的旧衣物,也可能存在卫生隐患,尤其是儿童衣物,抵抗力弱的孩子穿了更容易生病。与其捡路边的旧衣物,不如通过正规的公益捐赠渠道领取,或者直接购买新的,别为了省钱忽视健康。
第五种,不明来源的金属制品、废旧电器。路边的废旧电线、金属零件、破损电器,比如旧冰箱、旧空调、旧电池等,别想着捡回家卖废品。首先,这些金属制品可能带有尖锐边缘,容易划伤、割伤皮肤;其次,有些可能是废弃的工业零件、含有放射性物质的设备(虽然少见,但风险极高),或者是带有漏电风险的电器,接触后可能引发触电、中毒等危险;另外,有些废旧电器、金属制品可能是被盗物品,捡回家卖废品,可能会被认定为“收赃”,触犯法律。就算是普通的废品,也可能因为处理不当造成污染,危害健康,没必要为了一点小钱冒风险。
第六种,陌生的钱包、现金、银行卡。捡到钱包、现金,很多人会觉得“运气好”,但其实这里面的风险不小。首先,根据《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或者交给有关部门,如果拒不返还,失主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返还,甚至可能追究民事责任;如果钱包里金额较大,拒不归还还可能构成侵占罪,面临刑事处罚。其次,有些“钱包”可能是骗局,里面只有少量现金,却夹着虚假的“中奖券”“借条”,或者是用来诈骗的道具,一旦捡了,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盯上,后续遭遇诈骗;另外,捡到银行卡后如果尝试取款、消费,还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后果更严重。正确的做法是,捡到钱包后,要么联系失主归还,要么交给派出所、银行等相关部门,别想着占为己有。
第七种,可疑的“贵重物品”,比如金饰、玉石、奢侈品。路上看到看似贵重的金项链、金戒指、玉石吊坠、名牌包包等,千万别急着捡。这些东西大概率是假货,比如假金饰、假玉石,看起来逼真,其实不值钱,捡回家不仅没用,还可能浪费时间和精力;更危险的是,这可能是“碰瓷”骗局——你一捡起,就可能有人冲出来说你“偷了他的东西”,或者“损坏了他的贵重物品”,逼着你赔钱,就算有理也说不清;另外,有些看似贵重的物品可能是被盗赃物,捡回家后如果被警方查到,可能会被认定为“窝藏赃物”,承担法律责任。遇到这种“天上掉下来的贵重物品”,一定要多留个心眼,直接绕开,别被贪心冲昏了头脑。
除了这7种明确不能捡的东西,还有几个通用的原则要记牢,避免踩坑:
第一,“天上不会掉馅饼”,凡是路边看起来“不劳而获”的东西,背后大概率藏着风险,贪心是惹麻烦的根源;第二,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物品,比如药品、带血迹的衣物、密封包裹,坚决不碰;第三,可能涉及法律问题的物品,比如他人遗失物、可疑赃物、管制物品,要么归还,要么上交,别抱有侥幸心理;第四,不明来源的电子设备、金属制品、化学品,别好奇去拆、去用,避免引发安全事故。
最后要提醒大家,捡到东西后的正确做法其实很简单:如果是他人遗失的合法物品,能联系失主的就直接归还,联系不上的就交给附近的派出所、商场服务台、地铁站工作人员等相关部门;如果是可疑物品,比如密封包裹、危险品、涉案物品,直接远离,然后拨打110报警,让专业人员处理。
路边的东西看似不起眼,但捡与不捡,可能关系到健康、财产甚至法律风险。与其想着“捡便宜”,不如踏踏实实做事,别因为一时的贪心或好奇,给自己惹上大麻烦。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提个醒,也欢迎分享给身边的家人朋友,让更多人知道这些风险,出门在外多一份警惕,少一份损失。
来源:益谈法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