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徽评: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智增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6 23:12 1

摘要:《工作要点》要求,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锚定强农惠农富农任务目标,着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5月13日新华网)

《工作要点》要求,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锚定强农惠农富农任务目标,着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高速路”。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数字乡村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工作要点》将进一步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数智化改造列为重点任务,极具战略眼光。如今,我国乡村的数字技术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已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通5G行政村占比超过90%。农村网民规模达3.0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3.8%。高速稳定的网络让农产品电商直播、远程农业技术指导等得以顺畅开展。只有搭建起四通八达的数字“高速路”,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才能在乡村充分涌动,打破城乡之间的数字壁垒,让乡村融入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循环,为乡村产业升级和公共服务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智慧农业,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智慧农业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工作要点》着重强调促进智慧农业技术装备创新应用、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在宿州市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动动手指点击手机屏幕,就能对大田进行水肥一体化精准喷灌。这里开展了“北斗+智慧农业”支撑玉米单产提升试点,实现了“北斗”播好一粒种、“智慧”管好一片田、“北斗+智慧”收好一粒籽。经实测,示范区平均亩产765公斤,综合测算亩均节本增效300元以上。农民从传统的“靠天吃饭”转变为依据数据 “知天而作”,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学性与精准性。通过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农业生产从粗放走向精细,从低效迈向高效,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壮大数字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数字技术催生了丰富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工作要点》提出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等举措。广东茂名高州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借助数字技术,从荔枝种植、品质、加工、服务方面入手,推动荔枝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推出“高智荔”AI,构建起专属知识库,并衍生产业链,研发了18款荔枝产品。此外,高州还积极打造个体IP、拍摄荔枝短剧,利用互联网助推产品走红。农村电商打破地域限制,让农产品走出乡村;农文旅融合挖掘乡村生态文化价值,吸引城市人群。这些新业态为农民开辟了多元增收渠道,让乡村经济活力迸发。

加大信息化建设,增强乡村治理效能。乡村治理数字化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作要点》要求持续推进农村 “三务”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太和县开发“数字化基层治理平台”,并推出“云上细阳”微信小程序,以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实现了从“经验治理”向“智慧治理”的跨越。信息化建设不仅让乡村治理更加高效、科学,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村民需求,提供更贴心的公共服务,维护乡村和谐稳定,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环境。(作者 章平周)

来源:安徽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