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常受到地下害虫的严重危害。这些害虫潜伏在土壤中,啃食红薯的块根和茎蔓,轻则导致减产,重则造成绝收。针对这一问题,经过多年实践验证,有三种农药对防治红薯地下害虫效果显著,成为农民朋友信赖的"克星"。一、辛硫磷:广
红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常受到地下害虫的严重危害。这些害虫潜伏在土壤中,啃食红薯的块根和茎蔓,轻则导致减产,重则造成绝收。针对这一问题,经过多年实践验证,有三种农药对防治红薯地下害虫效果显著,成为农民朋友信赖的"克星"。
一、辛硫磷:广谱高效的土壤杀虫剂
辛硫磷是一种有机磷类杀虫剂,以其广谱、高效、低残留的特点成为防治地下害虫的首选药物之一。该药剂对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常见红薯地下害虫具有极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害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破坏神经传导,使害虫中毒死亡。
使用辛硫磷防治红薯地下害虫时,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 土壤处理:在整地时,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50-300毫升,兑水稀释后均匀喷洒于土壤表面,然后立即翻耕入土,使药剂均匀分布在耕作层中。
2. 种苗处理:在移栽前,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浸泡红薯苗基部10-15分钟,可有效预防地下害虫危害。
需要注意的是,辛硫磷遇光易分解,施药后应及时覆土;同时要严格控制用药量,避免产生药害。该药在土壤中的持效期可达30天左右,能有效保护红薯生长前期不受害虫侵害。
二、毒死蜱:持效期长的全能型杀虫剂
毒死蜱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有机磷杀虫剂,对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多种地下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与辛硫磷相比,毒死蜱具有更强的熏蒸作用,能够杀死隐藏在土壤深处的害虫,且持效期更长。
在实际应用中,毒死蜱的使用方法多样:
1. 沟施法:在红薯起垄时,每亩用40%毒死蜱乳油200-250毫升,兑水稀释后均匀喷洒于种植沟内,然后覆土。
2. 灌根法:在害虫发生初期,用40%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100-150毫升。
3. 颗粒剂施用:可选用3%毒死蜱颗粒剂,每亩3-4公斤,与肥料混合后撒施于种植穴内。
毒死蜱的突出优点是其在土壤中的持效期可达40-60天,能覆盖红薯生长的关键期。但要注意的是,该药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毒性较大,应避免污染水源;同时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噻虫胺:新一代高效低毒杀虫剂
噻虫胺是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内吸性强、持效期长、用量少、毒性低等特点。该药剂对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有特效,同时还能兼治蚜虫、飞虱等地上害虫,实现"一药多治"的效果。
噻虫胺的使用方法主要有:
1. 拌种处理:用30%噻虫胺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200-300进行拌种,晾干后播种。
2. 土壤处理:每亩用20%噻虫胺悬浮剂150-200毫升,兑水稀释后均匀喷洒于土壤表面,然后翻耕入土。
3. 滴灌施用:在滴灌系统中加入20%噻虫胺悬浮剂,每亩用量100-150毫升,随水施入土壤。
噻虫胺的最大优势是其内吸传导性,药剂可被植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使整个植株都具有杀虫活性。该药在土壤中的持效期可达60天以上,且对哺乳动物毒性低,对环境友好,是发展绿色农业的理想选择。
科学用药的注意事项
虽然这三种农药对红薯地下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1. 轮换用药: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农药容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建议将不同类型的杀虫剂轮换使用。例如,可将有机磷类的辛硫磷、毒死蜱与新烟碱类的噻虫胺交替使用。
2. 合理混配:在害虫发生严重时,可将两种作用机理不同的农药合理混配使用,如毒死蜱与噻虫胺混用,既能提高防效,又能延缓抗药性产生。但要注意先进行小面积试验,确认安全后再大面积推广。
3. 安全间隔期:辛硫磷的安全间隔期为30天,毒死蜱为21天,噻虫胺为14天。在红薯收获前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 综合防治:农药防治只是手段之一,还应结合农业防治措施,如深翻土壤、清除田间杂草、合理轮作等,才能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结语
防治红薯地下害虫是一项系统工程,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是关键。辛硫磷、毒死蜱和噻虫胺作为三种效果显著的农药,各有特点和优势。种植户应根据当地害虫发生情况、土壤条件和红薯生长阶段,科学选择和使用农药,同时结合其他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地下害虫危害,确保红薯优质高产。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高效环保的防治技术应用于红薯生产,为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我爱家乡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