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书介绍了第二国际成立的历史背景,全面梳理了第二国际的发展历程,着重阐释了第二国际破产的思想根源、阶级根源和历史根源,深刻总结了列宁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进行斗争的理论、方法与策略,同时介绍了列宁为建立新的革命的第三国际所作的巨大努力。
>> 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第八辑)
陈之骅 著
2025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当代中国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第二国际成立的历史背景,全面梳理了第二国际的发展历程,着重阐释了第二国际破产的思想根源、阶级根源和历史根源,深刻总结了列宁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进行斗争的理论、方法与策略,同时介绍了列宁为建立新的革命的第三国际所作的巨大努力。
作者简介
陈之骅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历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兼《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执行主编。
目 录
总 序
一、第二国际的成立
1. 第二国际成立的历史背景
2. 第二国际的成立
二、第二国际前期的活动
1. 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斗争
2. 法国社会党人米勒兰入阁事件
3. 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
三、第二国际后期的三次代表大会
1. 斯图加特代表大会
2. 哥本哈根代表大会
3. 巴塞尔代表大会和巴塞尔宣言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国际的破产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性质
2. 第二国际的破产
3. 列宁对考茨基“超帝国主义论”的批判
五、列宁为建立新的国际而斗争
1. 齐美尔瓦尔德联盟
2. 昆塔尔会议
3.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建立新的国际提供了重要前提
精彩摘录
第二国际成立的历史背景
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暂时的低潮。当时,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在外部面临反动政府的镇压和迫害,在内部又面临派别斗争的干扰和分裂。第一国际处境艰难,终于在1876年,在马克思的建议下宣告解散。但是从19世纪70年代后半期,特别是从8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工人阶级不仅数量上继续增长,而且阶级觉悟不断提高。国际工人运动很快又活跃起来。这时的罢工运动,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性质来看,都有所发展。这时的罢工已经不只是发生在一个企业、几个企业,更多的是发生在全行业,甚至发生了地区或全国性的总罢工;有不少罢工不仅要求增加工资,改善生活条件,还提出了各种社会政治要求。具体资料如下:
在德国,从1890年至1891年发生罢工226次,参加人数共38000人。在英国,1889年,伦敦爆发了6万人参加的码头工人大罢工;1910年,南威尔士铁路工人举行了长达数月的大罢工。在美国,1894年5月1日,发生了第一次失业工人“向华盛顿进军”的示威游行,1894年还发生了全国十几万铁路工人大罢工。
随着罢工运动的迅速发展,工人阶级的组织性进一步增强。欧美许多国家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工会组织。在德国,1892年3月,成立了全德工会总委员会,下属62个工会组织,拥有会员30多万人;在英国,从1889年至1892年,成立了数十个由非熟练工人组成的新工联,工会会员增至150万人;在法国,1890年至1894年,工会组织增加了一倍,达2000多个,并于1895年成立了全国总工会;在美国,1900年拥有工会会员约80万人。据统计,欧洲12个国家在社会主义政党领导之下的工会,在1894年约有400万会员。在各国工会运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国际工会代表会议于1901年在哥本哈根召开。各国工会组织在反对资产阶级压迫、争取工人阶级基本权利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战斗作用。
在工人运动持续高涨和工会组织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在欧美很多国家建立了独立的工人阶级组织和团体,乃至独立的政党。
最早出现的工人独立政治组织是全德工人联合会。它成立于1863年,是那年5月23日由德国11个城市的工人代表在莱比锡集会建立的。创始人为斐迪南·拉萨尔。他直接参加了筹建工作并当选为该联合会第一任主席。经拉萨尔修订的联合会章程规定,联合会的主要组织原则是主席个人独裁,地方组织(公社)只能执行主席的决定,不享有任何权利。联合会的纲领规定,其任务仅限于争取普选权和合法的议会活动,联合会反对阶级斗争,主张由国家帮助的合作社改善工人的生活,赞同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全德统一。它的建立是德国工人阶级摆脱资产阶级影响,建立自己的独立政党的重要一步,对于唤起工人阶级觉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拉萨尔的机会主义思想严重阻碍了它的发展。1868年9月,全德工人联合会被莱比锡警察当局查封。此后迁往柏林活动。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先进的德国工人逐渐抛弃拉萨尔主义。
《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自2012年问世以来,已出版至第八辑共74种。这是一套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重介绍世界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研究性普及读物,其中既有对科学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和发展趋势方面的基本问题的阐发,又有对国内外各种有关的思潮和流派的剖析,还有对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特别是国内社会上普遍关注和希望得到答案的热点问题的回答。作者大多是有关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也有一些优秀的中青年学者。由于它是按照选题精当、观点鲜明、史论结合、文字通俗、篇幅不大、售价不高这些原则筹划,所以面世后倍受各界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当代中国出版社已出版目录
第六辑
53、“依法治国”的十个理论问题(李慎明)
54、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国史编研的若干基本问题(朱佳木)
55、古巴经济和社会模式的更新(徐世澄)
5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坚守与创新(侯惠勤)
57、人类命运共同体:破解全球治理危机的中国方案(李包庚 等)
58、“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于军 张弦)
59、21世纪西方新社会运动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李晓燕)
60、国外左翼学者的社会主义观(童晋)
第七辑
61、三个南斯拉夫(马细谱)
62、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纪念巴黎公社革命150周年(陈之骅)
63、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程恩富朱炳元)
64、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时局的哲学研判(王伟光)
65、列宁对伯恩施坦主义批判的政治学思考(孙夺)
66、美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没落阶段(张文木)
67、从五条脉络看百年党史(上)(李捷)
68、从五条脉络看百年党史(下)(李捷)
69、共产党人的信仰坚守和顽强斗争(王传利)
第八辑
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