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指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的急性脑血流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和体征,如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抽搐,口角歪斜、语言不流利、偏侧肢体瘫痪、偏身麻木等主要症状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指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的急性脑血流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和体征,如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抽搐,口角歪斜、语言不流利、偏侧肢体瘫痪、偏身麻木等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一
饮食指导
1.合理饮食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应少量多餐,且晚餐宜清淡、易消化。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食品。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保持营养。
2.患有高血压者,应低盐饮食(每天控制在6克以下)。
3.有高脂血症者,应低脂饮食。以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为主,多吃南瓜、冬瓜、香菇、黑木耳等,避食肥肉、动物内脏,不宜过多食用动物油。
4.糖尿病患者,应低糖饮食,严格控制进食量,少食多餐。
二
用药指导
1.对于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患者,其二者之间的口服药物相隔1~2小时,不宜同时服用,以免影响药效,且易产生不良反应。其中中药宜饭后温服,服药后避免风寒,如若出汗,可用干毛巾擦干。
2.高血压患者应在医护的指导下服用降血压药的种类和剂量,且需密切监测血压情况。
3.高脂血症患者应在医护的指导下使用调脂药,并定期复查血脂,根据血脂情况调整用药。
4.糖尿病患者,在医护指导下使用降糖药,并遵嘱监测血糖。
三 情绪心理疏导
情绪心理疏导是康复措施中的重要环节,家属应多给予患者关爱和理解,满足其一定的心理需求,消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不良情绪,使其保持愉悦的心境和乐观的心态,做好患者的心理建设工作,这样对于病情的好转有很大的促进效果。
四
生活指导
1.生活起居有序,睡眠要充足,避免过度劳累。且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添衣物,防寒保暖。
2.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引起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
3.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适当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可参加走步、打太极拳、慢跑等活动。
4.若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眼睛突然发黑、原因不明的摔倒、说话吐词不清等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CT/磁共振等检查。
5.早晨醒后不建议立即起床,可卧床几分钟后再缓慢坐起。
6.生活中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激,不要突然回头或做深低头等一些剧烈动作。
五
康复指导
1.在病情稳定后,有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应及早进行康复治疗,改善或消除患者的功能缺陷,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生活及工作能力。
功能体位的摆放
(见图示)
2.按摩患肢:除了在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外还要结合家庭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此时,家属如能做到护理恰当,按摩能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从而防止或减轻肌肉骨骼的废用性萎缩。
3.肢体康复:从日常生活训练开始,应由简单到复杂,在康复治疗师或家属的指导下进行,依次练习肢体移动、翻身、起坐、站立、上下轮椅、扶物行走、抓握物品等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个人卫生、刷牙、洗脸、梳头、穿脱衣服、吃饭、上厕所、洗澡等逐步练习,争取早日生活自理。功能锻炼时要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操之过急。在训练中必须有人看护,且运动量不宜过大,除使肢体劳累外,易引发再次中风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4.语言的康复训练:必须尽早进行发音锻炼。先诱导发音,然后再说常用单字,如吃、喝、好、行等,或出示卡片等,让病人读出上面的字。再依次教双音词、短语、短句、长句等。可结合说、视、听同时进行,如让病人穿衣服,则必须既说“穿衣服”让病人听,又要指着准备好的衣服,并作出穿衣服手势示意让病人看,让病人一边说穿衣服,一边练习自己穿。另外,让病人看电视、听电台广播等,给予听觉和视觉的刺激。
5.结合针灸、理疗、按摩、艾灸、按摩等中医治疗,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6.预防复发:保持情绪的稳定性,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宜食用清淡、低脂肪、低盐、多维生素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忌烟酒,尤其晚餐不宜过多。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注意定期督促和协助完成监测血压血糖和遵医嘱服药等。
编辑:贺诗宇 校对:徐嫣璐
初审:杨雅康
审核:田昌
监审:王剑
终审:韦嘉
来源:掌上巴彦淖尔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