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想想,各种微信群、行业论坛、兴趣小组这些群里是不是聚集了特定行业、有特定需求的人?你要是能找准群,融进去,那接触潜在客户的机会可就多了去了。
说实话,很多缺案源的律师,不是真的找不到案源。
而是,获客渠道没选对。
就像钓鱼,你得知道去哪个塘子下钩,光在没鱼的地方干等着,那肯定不行。
同样的道理,咱们律师找客户,也得去客户扎堆的地方。
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多不以为意,但其实挺有搞头的案源聚集地—— 线上社群。
你想想,各种微信群、行业论坛、兴趣小组这些群里是不是聚集了特定行业、有特定需求的人?你要是能找准群,融进去,那接触潜在客户的机会可就多了去了。
当然,你可能要说:“得了吧,群里那么乱,广告满天飞,聊半天也转化不了一个,还费时间!”
别急,今天我就来给大家盘一盘,怎么在这些线上社群里,不瞎忙活,精准地找到你的目标客户,并且实现成功转化。
01
第一步:找对地方—— 客户在哪儿?
不是随便哪个群都值得你花时间的。到处加群,跟没头苍蝇似的,效果肯定差。
你得先找对地方,才能够谈后续的转化:
1、明确客户画像:深入了解你的目标客户(行业、职位、痛点、兴趣等)。
2、寻找现有社群:
搜索并加入目标客户聚集的高质量线上社群(如行业协会群、企业家俱乐部群、特定痛点交流群)。
评估社群质量:观察群活跃度、讨论内容质量、群规、群主/管理员风格。
宁缺毋滥,选择几个高质量社群深耕。
3、创建专属社群:
主题聚焦: 围绕特定法律主题(如新公司法解读、劳动用工风险防范)或特定行业/人群(如电商卖家合规群、创业者法律互助群)创建自己的社群。
价值吸引: 明确社群能提供的价值(如每日普法、案例分享、定期答疑),吸引真正感兴趣的目标客户加入。
主动邀请与推广:朋友圈发发、线下活动提一嘴、找认识的渠道帮忙推推,邀请和吸引目标客户入群
比如像这样:
具体做法:懂得在朋友圈“钓鱼”的律师,案源都很6
02
第二步:先融入再显露—— 别急着推销
无论是加入别人的群还是运营自己的群,都不要急于营销,先成为有价值的存在。
链接关键人:与群主/管理员、群内活跃分子建立良好关系;在自己的群里,也可以多多关注高价值成员,和他们聊天。搞好关系没坏处,说不定人家以后还能帮你介绍个客户。
持续刷存在:保持适度活跃和内容更新,但言之有物。比如,看到大家讨论的问题,你有见解就说两句,别光潜水。
提供“干货”:针对群内讨论或社群主题,分享专业、易懂的法律知识。比如,看到有群友在群里吐槽自己的员工不给力,想辞退他,你就可以给他发一张普法卡片适当科普一下:
千万不要小瞧这种在社群里潜移默化刷存在感的动作,它真的能给你带来案源。
我身边就有律师用亲身实践证明了:
03
第三步:创造机会—— 让别人主动找你
群里混熟了,大家也知道你了、对你有所了解了,这时候就该想想怎么将信任转化为咨询,让那些有潜在需求的人主动来找你了。
留个话口:在分享干货时,可以点到为止或提供部分内容,引导有进一步需求的群友私下咨询(例如,“具体应对策略涉及XX,篇幅有限,可私信交流”或区分公开版/群内专属版内容)。
适时亮牌身份:在建立一定信任后,可在合适的时机表明律师身份并提供针对性帮助。
给专属福利:在自己的群里,或在别人的群里与群主合作,提供限时/限量的免费咨询、诊断名额、专属资料包等入门级产品。
让大家帮你传播:好的普法内容会被群友自发转发;当然,你也在自己的群里也可以,鼓励群成员邀请有需求的朋友入群,实现裂变。
以上3步,如果你都能落实到位,我相信,收获的案源一定会是源源不断的。不过道理都懂,真要上手干,又是另一回事儿?
很多时候,难点不在于想不明白,而在于执行起来费劲,比如你可能:
不知道私域里可以发些什么内容?
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潜在客户愿意看、愿意互动?
想发点专业的,又怕太枯燥,或者干脆自己也懒得整理?
如果你觉得执行层面有困难,想先学方法?我们总结了一本《律师朋友圈私域运营宝典》,讲私域运营的思路和具体玩法。帮你快速入门,理清怎么在朋友圈和社群里打造专业形象、吸引客户。
另外,如果你想看看那些真的通过做好微信私域收获案源,玩转朋友圈熟人案源的律师亲自告诉你,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如果你想获取更多AI赋能律师私域获客的成功案例,11月11日-11月14日是我们发起的《AI赋能律师案例大会》线上直播论坛。
来源:LegalMVP律海芒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