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中部时间10月13日,SpaceX的星舰从得克萨斯州南部发射基地升空,最终在印度洋预定区域溅落,完成第11次试飞,这次是现役原型的“收官测试”,验证了助推器分离、隔热瓦片极限测试、亚音速制导算法等关键技术,星舰由70米长的“超级重型”助推器和50米长的飞船
沉寂半世纪的月球“赛场”,如今又响起竞争的脚步声
这场关于深空主导权的较量里,美国星舰的试飞成功,成了最受关注的注脚
美国中部时间10月13日,SpaceX的星舰从得克萨斯州南部发射基地升空,最终在印度洋预定区域溅落,完成第11次试飞,这次是现役原型的“收官测试”,验证了助推器分离、隔热瓦片极限测试、亚音速制导算法等关键技术,星舰由70米长的“超级重型”助推器和50米长的飞船组成,近地轨道设计运力150吨,远超NASA的太空发射系统
直播画面里,发射两分钟后助推器与飞船成功分开,助推器用新型着陆燃烧方案在墨西哥湾溅落,飞船进入亚轨道滑行,还精准部署了8颗“星链”模拟卫星,最受关注的是隔热瓦片测试,工程师特意拆了部分瓦片,返回时虽然掉了一点,但没影响整体安全,给深空探测的隔热难题攒了珍贵数据,飞船还完成了模拟返回发射场的动态机动,验证了亚音速制导算法,为未来精准回收扫清障碍
这场试飞的背后,是美国对月球主导权的布局,星舰是NASA“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的指定登月舱,要承担宇航员往返月球表面的“摆渡”任务,NASA正在推进“门户”月球轨道空间站建设,星舰的150吨运力能轻松运送大型探测设备,甚至月球基地的组件
更关键的是美国的《阿尔忒弥斯协议》,截至2023年12月15日,已有33个国家签署,包括日本、德国、印度等主要航天国家,协议里的“月球安全区”和“资源开采权”条款,实质是为美国主导月球资源分配铺路,成员国可以在月球基地周围划“安全区”,防止竞争对手干扰,资源开采则依据协议框架,让美国优先拿到话语权,SpaceX总裁肖特韦尔直言,下一代星舰加对接适配器和在轨加注硬件,“才是真正能送人类去月球火星的飞行器”,这背后正是美国用技术优势绑定国际合作、巩固主导地位的战略
中国这边,探月工程四期的路径已经清晰: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主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月球车和迷你飞行探测器组成,专门探测月球南极,2029年嫦娥八号开展月面资源开发利用试验,2035年前完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建设,载人登月方面,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着陆器都进入初样研制阶段,瞄准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月,嫦娥六号完成的人类首个月背采样、鹊桥中继卫星构建的地月通信链路,都是中国探月的技术亮点
美国的优势在技术突破速度和国际联盟构建,星舰的可重复使用技术是核心,在NASA登月着陆器项目竞标中,SpaceX以29,4亿美元的报价击败蓝色起源等“美国国家队”,就是因为可重复使用能大幅降低成本,此前猎鹰9号火箭的海上回收,已经把发射成本从每公斤上万美元降到几千美元,这次星舰验证的近地捕获回收技术,未来能进一步缩短检修周期(从几周到几天)、降低发射成本,对月球探索来说,成本控制直接决定常态化驻留和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这是美国急于用星舰建立优势的关键,毕竟从阿波罗计划到阿尔忒弥斯计划,资金短缺一直是深空探索的“绊脚石”
中国的挑战在两方面:一是国际合作网络的差距,美国通过《阿尔忒弥斯协议》拉拢了全球多数航天国家,形成技术标准和资源分配的话语权优势,二是可重复使用技术的进度,星舰已经完成11次试飞,第三代原型将配备“猛禽3号”发动机,计划明年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而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可重复使用技术仍在验证阶段,比如长征十号一子级的重复使用设计刚起步,成熟度需要时间,但中国的优势是战略定力和自主创新:探月工程从“绕落回”到四期,始终渐进式推进,不冒进,核心技术比如YF-100火箭发动机、嫦娥着陆器的激光导航系统,都是自主研发的,抗风险能力强
网友说“大路通天各走一边,你干你的我干我的,科学探索上来不得半点急功冒进,一步个脚印,我们一定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这话我特认同,探月不是百米冲刺,是马拉松,急着抢跑反而容易摔跟头,咱们嫦娥系列从一号到六号,哪次不是一步一个脚印,比如嫦娥五号带回月壤,用了16年,现在要载人登月,也得慢慢来,稳才能赢
美国靠星舰的技术突破和《阿尔忒弥斯协议》的联盟,在月球竞争中抢了先机,中国则用“绕落回”的技术积累,稳扎稳打推进四期工程,还要建国际月球科研站,一边是“主导式”探索,想靠技术和联盟占资源,一边是“开放型”发展,想为人类谋福利,可月球探索的终极目标,到底是“抢地盘”还是“共发展”
要我说啊,月球又不是某个人的,是全人类的,美国想主导资源,可你再厉害,也不能把月球揣兜里吧,中国的路就对,自己稳扎稳打,还带其他国家玩,比如嫦娥七号要装埃及、泰国等国的载荷,国际月球科研站也开放合作,咱们不用怕美国先到,只要每一步都扎实,等中国人登月的时候,肯定能拿出更可持续的方案,就像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不是用来“抢”的,是用来研究的,未来咱们在月球上建科研站,也不是用来“占”的,是用来和全世界一起探索的
这事你怎么看
来源:云开雾散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