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主题宣传&古云镇青年干部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09:37 1

摘要: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移风易俗是社会进步的迫切所需,不良旧俗如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加重民众生活负担。青年干部,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和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有责任、有义务为移风易俗发声助力。让我们听听青年干部们怎么说——

古云镇青年干部说

移风易俗我来说

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移风易俗是社会进步的迫切所需,不良旧俗如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加重民众生活负担。青年干部,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和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有责任、有义务为移风易俗发声助力。让我们听听青年干部们怎么说——

以移风易俗之笔,绘就乡镇文明新画卷

古云镇组织干事、商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王汝飞

在农村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移风易俗不仅是一场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更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一些地区仍存在着一些陈规陋习,如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这些现象不仅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也阻碍了乡镇文明进步的步伐。因此,积极推进乡镇移风易俗工作刻不容缓。

以党建引领为“舵”,把稳移风易俗方向。“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践行移风易俗,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从自身的婚丧嫁娶、人情往来做起,摒弃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树立榜样。同时,将移风易俗纳入党组织工作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志愿服务等形式,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引导,让党的声音和政策深入人心,引领文明新风尚。

以村规民约为“绳”,约束不良行为习惯。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也是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我们应结合实际,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和群众意愿的村规民约。明确红白喜事的操办标准、礼金数额、宴请规模等内容,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同时,村民们的红白事要向村庄报备,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引导作用,加强对村规民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劝导和纠正。

以文化活动为“帆”,传播文明新风正气。文化是凝聚人心、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移风易俗理念。例如我镇举办的“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教育月”文艺节目展演活动,《四郎探母》、《岳母刺字》等剧目,通过文化浸润人们的心田。此外,河南坠子《天价彩利不可“娶”》,用方言将抵制陈规陋俗、倡导文明新风生动地演绎了出来,在给群众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让移风易俗的观念深入人心。

移风易俗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推进移风易俗的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同时,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才能让文明新风在乡镇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绘就乡镇文明新画卷,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推动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

古云镇乡村振兴办主任 李国荣

在推进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的进程中,移风易俗既是破除陈规陋习的文明实践,更是凝聚民心的重要纽带。高效有序地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关系到社会文明程度,更关系到人民福祉,广人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移风易俗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移风易俗“小切口”推动乡风文明“大跨步”。

制度为先,创建文明新起点。“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有了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的制度规范,移风易俗工作便有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强化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刚性。抓移风易俗,不能紧紧停留住宣传教育层面,须提高不文明成本,对于把政策当空文,把宣传当成耳旁风的行为,必须要有明确性的处罚措施,以此警示。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好督导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移风易俗重点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加强平时督导,对履职不力、重视程度不高的按规依法做出惩戒,以此推动移风易俗常态化。

宣传为重,引出文明新共鸣。宣传是前进路上的利器,是移风易俗工作的主阵地和原动力。要坚持内外联动,不断探索创新宣传载体。我们要积极运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娱乐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宣传移风易俗工作的具体内容政策和重大意义。要切实发挥典范引领作用,定期评选先锋模范,通过各种宣传阵地和手段进行宣传,吸引群众参与。同时我们要在流量的赛道上不断探索创新,利用明星艺人、网红达人等发挥流量带动作用和明星效应,把移风易俗的相关要素融入到影视制作中,扩大移风易俗工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方式为要,掀起文明新热潮。广泛发动群众,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是搞好文明创建的基础性工作。在工作步骤的具体操作中,注重方式方法是决定工作效率和效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牢牢抓住三个“坚持”,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的主题地位;二是要坚持联系实际,根据不同地区的基层特点,区分层次和对象,差异化制定政策措施和工作方式方法,分类稳妥有序地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创建工作;三是要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增强移风易俗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移风易俗势在必行

古云镇宣传干事 商育铭

移风易俗是社会必然的选择。“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印记,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习俗逐渐露出不合时宜的一面,如婚丧嫁娶中的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不仅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还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移风易俗势在必行。

摒弃陋习,形成节俭之风。过去,攀比之风盛行,宴会通常与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相连。现在,我们走进新时代,应当深刻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性,自觉抵制奢侈浪费之风。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婚庆宴席,我们都应秉持“适量点餐、合理搭配”的原则,避免过度消费与粮食浪费。同时,我们还要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选择环保、健康的餐饮方式,让戒奢尚俭成为新风尚。

喜事新办,倡树婚俗新风。婚礼是人生中重要的纪念,如何让婚礼既喜庆又文明,成为考验两位新人的一大难题。应坚持喜事新办、简办的原则,将重点放在婚礼的内容上,而非一味地追求复杂程序和奢华排场。比如,可以选择旅行结婚、家庭式聚会等简约的庆祝方式,也可以在婚礼仪式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比如朗诵喜庆对联等形式,让婚礼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仪式,引领新时代婚俗新风尚。

干部带头,推动易俗见效。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在各类婚丧嫁娶活动中,要率先垂范,践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理念。除了在自家事务中带头践行,还要积极动员家属及亲朋好友参与到移风易俗行动中来。也可以利用家族聚会的机会,向亲戚们宣传厚养薄葬的观念。带动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移风易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移风易俗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怀揣着主人翁意识,为新习俗新风尚的蔚然成风排忧解难。

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劲吹

古云镇党建工作办副主任 徐宁宁

移风易俗,是对陈旧观念与不良习俗的革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从高额彩礼的重压到铺张浪费的操办,从封建迷信的回潮到人情攀比的泛滥,这些陈规陋习,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更阻碍着社会的发展。唯有以移风易俗为抓手,才能让文明新风拂遍每一个角落,为社会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近年来,移风易俗取得了显著成效。从乡村到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摒弃陈规陋习,践行文明新风。一些地方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行为进行约束,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些村庄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倡导绿色环保、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村民在参与中感受文明的力量。这些生动实践,让我们看到了移风易俗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也为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移风易俗,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久久为功。要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移风易俗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督管理,加大对陈规陋习的整治力度,确保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移风易俗,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移风易俗氛围;社会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形式,引导群众参与移风易俗;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子女传承优良传统,摒弃不良习俗;每一位公民都应从自身做起,提高文明素养,自觉抵制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为移风易俗贡献力量。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文明风尚,让我们携手共进,积极投身移风易俗行动,共同创造更加文明、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移风易俗,让文明之花处处盛放

古云镇党建办科员 姚千里

移风易俗,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对陈规陋习的有力摒弃,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了人们对文明、和谐、绿色生活的勇敢追求。

然而,移风易俗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广泛传播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和先进典型案例,让文明新风尚深入人心。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对不良习俗加以规范和约束,为移风易俗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社会组织应积极行动起来,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将移风易俗纳入德育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和良好习惯,让学生成为移风易俗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进步。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家风,教育子女摒弃不良习俗,传承优良传统。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每一位公民也应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抵制不良习俗,积极践行文明新风。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文明出行、文明用语、尊老爱幼等,以实际行动为移风易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深入,让文明之花在每一个角落绽放,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携手共进,积极投身移风易俗的浪潮,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莘县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