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的,河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小麦主产区,其小麦病害的防控至关重要。以下是河南地区小麦常见的病害及综合防治策略,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一、 河南地区小麦常见病害河南麦区的病害可以根据其发生部位和病原分为以下几大类:1. 叶部病害(影响光合作用)·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好的,河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小麦主产区,其小麦病害的防控至关重要。以下是河南地区小麦常见的病害及综合防治策略,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一、 河南地区小麦常见病害
河南麦区的病害可以根据其发生部位和病原分为以下几大类:
1. 叶部病害(影响光合作用)
· 小麦条锈病:
· 识别特征: 叶片上出现鲜黄色的夏孢子堆,呈虚线状排列,与叶脉平行。这是我国的一类农作物病害,具有爆发性强、传播快的特点。
· 发生规律: 春季气温回升快、3-5月有连续阴雨或时晴时雨天气时易流行。
· 小麦叶锈病:
· 识别特征: 孢子堆橘红色,不规则散生在叶片上,比条锈病孢子堆稍大。
· 发生规律: 发生时间一般晚于条锈病,在小麦生长中后期(灌浆期)危害较重。
· 小麦白粉病:
· 识别特征: 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出现白色粉状霉层,后期霉层中产生黑色小颗粒(闭囊壳)。严重时叶片变黄、枯死。
· 发生规律: 群体过大、氮肥过多、田间荫蔽、湿度大时发生严重。
· 小麦叶枯病:
· 识别特征: 主要危害叶片,形成不规则的黄白色或淡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
· 发生规律: 多雨潮湿和温暖条件下易发生。
2. 茎秆和基部病害(影响养分运输)
· 小麦纹枯病:
· 识别特征: 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发病初期在茎基部出现云纹状病斑,后期可导致茎壁坏死,引起“花秆烂茎”,甚至倒伏。
· 发生规律: 是河南麦区最普遍的病害之一,播种早、群体大、田间湿度高时发生重。
· 小麦茎基腐病:
· 识别特征: 危害茎基部,使其变褐腐烂,后期内壁可见黑色菌丝。植株提前枯死,形成“白穗”,籽粒秕瘦。
· 发生规律: 连年旋耕、秸秆还田、土壤中病原菌积累多,危害日益加重。
· 小麦全蚀病:
· 识别特征: 典型的“黑脚”症状。抽穗后茎基部及根部呈亮黑色,病株矮化,成簇或成片枯死,形成“白穗”。拔出后可见根部沾有黑色沙土。
· 发生规律: 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在砂壤土和偏碱性土壤中发生较重。
3. 穗部病害(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
· 小麦赤霉病:
· 识别特征: 俗称“烂头病”。扬花灌浆期发病,初期在小穗基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扩展至整个小穗,并在颖壳合缝处产生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受害籽粒皱缩、秕瘦,含有毒素,对人畜有害。
· 发生规律: 抽穗扬花期遇连续阴雨天气是导致其流行的关键因素。是河南麦区威胁最大的病害之一。
· 小麦黑穗病(散黑穗、腥黑穗):
· 识别特征: 散黑穗病穗被灰色膜包裹,抽穗后膜破裂,黑粉(孢子)随风飞散,只剩光杆。腥黑穗病穗暗绿色,颖壳外张,籽粒变为黑色菌瘿,有鱼腥味。
· 发生规律: 主要是种子带菌传播。
---
二、 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小麦病害必须采取综合策略,不能单纯依赖化学农药。
1. 农业防治(基础)
· 选用抗(耐)病品种: 这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根据当地常发病害,选择经审定的抗病品种。例如,针对条锈病和赤霉病,都有相应的抗(耐)性品种。
· 合理轮作: 与豆科、薯类等非禾本科作物轮作,能有效减轻全蚀病、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 精细整地: 深翻土壤,减少田间病残体和杂草。对于秸秆还田的地块,一定要将秸秆粉碎并深翻,减少病原菌初侵染源。
· 适期适量播种: 避免过早播种和过度密植,防止冬前旺长,降低田间湿度,构建合理群体,可减轻纹枯病、白粉病等的发生。
· 科学肥水管理:
· 施肥: 平衡施用氮、磷、钾肥,避免偏施、迟施氮肥,防止植株贪青晚熟,易感病害。
· 灌溉: 适时适量灌溉,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2. 化学防治(关键)
· 种子处理(拌种/包衣): 这是防治纹枯病、茎基腐病、全蚀病、黑穗病和苗期根腐病最关键的措施。
· 常用药剂: 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戊唑醇、嘧菌酯、种菌唑等。建议使用复配剂,以达到兼防多种病害的效果。
· 春季喷药防治:
· 防治适期:
· 返青-拔节期: 重点防治纹枯病、条锈病(发现中心病株立即喷药)。此时喷药可有效保护茎基部。
· 抽穗-扬花期: 重点预防赤霉病。这是“一喷三防”的核心时期。
· 灌浆期: 根据天气和病情发展,防治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等。
· “一喷三防”技术: 一次施药,同时实现防病(赤霉病、锈病、白粉病)、防虫(蚜虫)、防干热风的目的。
· 防治赤霉病关键药剂: 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等。务必抓住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见花打药)这一关键窗口期,若扬花期遇雨,需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再喷一次。
· 防治锈病、白粉病药剂: 三唑酮、戊唑醇、腈菌唑、醚菌酯等。
· 注意: 要将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或合理混配,以延缓抗药性产生。喷药时务必保证水量充足,喷匀喷透,尤其是植株中下部。
总结建议
对于河南麦农来说,一个清晰的防治日历如下:
1. 播种前: 核心是抗病品种+种子包衣/拌种。
2. 返青-拔节期: 重点查治纹枯病和早发条锈病,兼治麦蜘蛛。
3. 抽穗-扬花期(最关键): 主动预防赤霉病,实施“一喷三防”。
4. 灌浆期: 监测白粉病、叶锈病和蚜虫,如有需要,进行第二次“一喷三防”。
最后,强烈建议您关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发布的《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或病虫情报,这些信息最具针对性和时效性,能指导您在最恰当的时机采取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来源:你的山野盆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