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接连高烧不退,幕后“元凶”竟藏在餐桌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17:39 1

摘要:71岁的李大叔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缠上了。体温常常飙升到39℃以上,吃退烧药也只能暂时缓解,没过多久又卷土重来。更让人揪心的是,随后与他朝夕相处的妻子和年仅1岁多的小孙女,也先后出现了同样的症状——高烧、浑身无力、夜里大汗淋漓。

病例导入

71岁的李大叔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缠上了。体温常常飙升到39℃以上,吃退烧药也只能暂时缓解,没过多久又卷土重来。更让人揪心的是,随后与他朝夕相处的妻子和年仅1岁多的小孙女,也先后出现了同样的症状——高烧、浑身无力、夜里大汗淋漓。

一家三口相继病倒,病因却迷雾重重。这场看似普通的发烧,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元凶”?

带着不安与希望,李大叔来到我院感染科。科主任马晓军接诊时仔细问诊,在问“发病前吃过什么”时,李大叔一句“吃了点羊肉”引起了他的注意。结合三人反复发热、大量出汗和关节疼痛的典型表现,马晓军脑海中立刻闪现出“人畜共患病”的可能性,随即为李大叔安排了针对性检查。

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布鲁氏菌抗体阳性!李大叔一家患上的正是“布病”。随后,他的妻子和孙女的检查结果也指向同一诊断。病因水落石出,治疗也随之清晰。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抗感染和对症治疗,一家人终于告别反复发烧,顺利康复出院。

01

什么是“布病”

布病的全称叫布氏杆菌病,又称为布鲁氏菌病,俗称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羊病等,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

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物、水或者食用染病动物未经消毒的乳类、未煮熟的肉类、内脏均可通过消化道感染。

在饲养病畜、挤奶、屠宰、加工皮毛和肉类过程中接触病畜,通过皮肤黏膜感染。

人体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空气后,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结合李大叔一家的病史,他们极有可能是通过食用了未经彻底煮熟的羊肉而感染。

02

感染后有哪些病症?

马晓军表示,感染该病的典型表现包括:

反复发热,像“过山车”一样时高时低(体温可正常数天至2周后再次发热)。

大汗淋漓,晚上更为明显。

全身乏力,休息也无法缓解。

关节肌肉酸痛:肌肉疼痛多见于两侧大腿和臀部,可呈痉挛性疼痛;关节痛多见于脊柱、骶髂、膝、肩等大关节,可为游走性刺痛。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脾肿大、睾丸炎等。

尽管如此,马晓军表示也不用过分担心,只要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彻底康复。

03

高危人群如何预防?

如果你是畜牧、屠宰、兽医等从业人员,切记:

1.工作期间“全副武装”: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穿胶鞋;

2.工作后及时洗手、洗脸、洗澡,场地要消毒;

3.皮肤有伤口?马上消毒包扎,别给病菌留机会!

4.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此外,也建议以上从业人员为易感家畜接种“布病”疫苗,建立免疫屏障。

04

家庭防护指南

1.管住嘴:不喝生奶、不吃生肉,一定要煮熟煮透;

2.讲卫生:饭前洗手,生熟案板分开,处理生肉最好戴手套;

3.认准渠道:购买经检疫合格的肉、奶制品。

虽然布病在本地区发病率不算高,但生活中仍需保持警惕,尤其处理生鲜肉类多加注意,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像李大叔一家所患的这类由布病引起的不明原因发热,正是我院感染科日常诊疗关注的重点之一。自2021年马晓军主任加入后,科室团队在发热待查、人畜共患传染病及疑难感染病的诊治方面不断积累经验,致力于为患者提供规范化与个体化相结合的诊疗方案,并重视后续随访,助力患者实现彻底康复。

作者:江群芳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来源:佛山市中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