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玩笑越过红线:马来西亚女子伪造王室婚书被判入狱一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17:24 1

摘要:在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一条视频、一段截图,足以掀起舆论风暴。而在马来西亚,一位名叫 Persana Avril Sollunda 的按摩师,却因这样一段“玩笑式”视频,失去了自由。她在 TikTok 上上传了一段伪造的婚姻证书视频,自称是某王室成员的“王妃”,

在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一条视频、一段截图,足以掀起舆论风暴。而在马来西亚,一位名叫 Persana Avril Sollunda 的按摩师,却因这样一段“玩笑式”视频,失去了自由。她在 TikTok 上上传了一段伪造的婚姻证书视频,自称是某王室成员的“王妃”,并署名“Crown Princess Ratu Shana”。如今,她因违反《1998年通讯与多媒体法》第233条,被判入狱一年。

这起案件看似荒诞,却映照出当代社交媒体最危险的真相——虚构与真实之间,只隔着一次点击“上传”。

根据法庭文件,事件发生在2025年2月25日。当时,Persana 使用TikTok账号“king.charles.ratu”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出现了一张伪造的婚姻证书,宣称她与某王室成员正式结婚。次日,这段视频被警方发现,并迅速传播开来。由于内容涉及王室,该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也触发了警方的网络犯罪调查。

案件最终被提交至武吉阿曼警察总部的网络犯罪调查部门。法官指出,被告的行为不仅误导公众,更“破坏了王室机构的尊严与公众信任”。 尽管她声称视频“只是娱乐和幻想”,但法院并未采纳这一辩解。

副检察官 Izzat Amir Idham 表示,该视频的传播范围极广,“已经造成社会混乱与公众误会”。他强调,“在涉及国家象征的事务上,没有任何玩笑的空间。”

根据马来西亚《通讯与多媒体法》第233条,任何人若在网络上发布含有虚假、冒犯或骚扰意图的信息,可被判处最高两年监禁或罚款高达50万令吉。法官 Suhaila Haron 最终裁定,Persana 的行为构成“虚假传播与恶意骚扰”,并从其被捕日(6月18日)起执行一年徒刑。

这一判决的象征意义显而易见:在社交媒体领域,言论自由并非“免死金牌”。 当个人表达触及国家象征、种族、宗教或王室尊严时,法律的红线将清晰可见。

然而,辩护律师 Datuk Noor Svetlana Mohd Noordin 在法庭上强调,Persana 并非蓄意挑衅国家机构。她曾经历婚姻创伤,精神状况不稳,长期接受心理治疗。律师恳求法院酌情减刑,认为“她的行为更多出于心理失衡与寻求关注的冲动,而非政治意图”。

尽管如此,法官仍决定维持监禁判决,仅以其配合调查和认罪态度为由,未加重刑期。

这起案件在马来西亚社交网络引发了激烈讨论。有人认为判刑过重,主张“互联网玩笑不应上升至刑事责任”;也有人认为,这正是必要的警示。

事实上,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已多次出现类似案件——从伪造王室头衔到散布政要假新闻,网络虚构正以惊人的速度侵蚀公共信任。马来西亚警方在去年就处理了超过300起涉及网络谣言与“假文件”的案件,其中不乏个人因“恶搞”而触法的例子。

社交媒体的本质,是传播,而非验证。 当虚假信息被包装成娱乐内容,人们在点赞、转发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它可能带来的现实后果。Persana 的视频最初也只是“为了博关注”,但在短短数小时内,它却演变成一场牵动王室与司法系统的风波。

法庭宣判那天,Persana 听到刑期时情绪平静,只轻声表示认罪。她或许从未料到,一段自导自演的“王妃幻想”,会让自己真正失去自由。

这场风波也为马来西亚乃至整个区域社会留下了一道警示:在数字化传播的世界里,个人表达与公共责任从未如此紧密相连。无论是政治讽刺、娱乐创作,还是情绪发泄,一旦触碰现实中的制度与人物,便可能从“玩笑”变为“犯罪”。

“上传前请三思”,这句看似老生常谈的话,或许在当下更值得铭记。因为在法律与网络的交界处,幽默可能是一种自由,也可能是一场牢狱之灾。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东南亚印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