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机里的软件越来越多,但不是所有“能下载”的软件都能碰。近期警方持续发布高危预警:“云客服”和“DAI-NFC”这两款软件,看似是“客服工具”或“技术应用”,实则是诈骗分子的“吸金利器”,一旦下载安装,不仅银行卡里的钱可能被瞬间转空,还可能莫名背上网贷债务,已
手机里的软件越来越多,但不是所有“能下载”的软件都能碰。近期警方持续发布高危预警:“云客服”和“DAI-NFC”这两款软件,看似是“客服工具”或“技术应用”,实则是诈骗分子的“吸金利器”,一旦下载安装,不仅银行卡里的钱可能被瞬间转空,还可能莫名背上网贷债务,已有不少人因此遭受重大损失,务必提高警惕。
一、先理清:骗子为啥盯上这两款软件?核心在“隐蔽性+功能性”
很多人疑惑,诈骗软件为啥非要让下载这两款,直接骗钱不行吗?其实这两款软件的危险之处,在于它们能精准突破普通人的心理防线,还具备“偷信息、转资金”的关键功能,让诈骗变得“高效且难察觉”。
首先得明确,这两款软件都不是正规工具,而是骗子专门开发的“诈骗辅助工具”,分工明确又能互相配合。“云客服”主打“获取信任+远程操控”,它伪装成大家熟悉的办公软件,让骗子能以“协助处理问题”为由,合法合理地操控你的手机;“DAI-NFC”则主打“技术突破+静默盗刷”,利用NFC技术的特性绕开支付验证,实现“不碰你手机也能转钱”。
更关键的是,它们的传播路径极具迷惑性。骗子不会直接说“你下载个诈骗软件”,而是先冒充快递、银行、保险公司的客服,用“快递异常”“自动扣费”“征信出问题”等话术制造恐慌,再以“帮你解决问题”为由,引导你点击陌生链接下载这两款软件。很多人在慌乱中,以为是官方客服提供的工具,根本没意识到已经踏入陷阱。
另外,这两款软件都无法在正规应用商店(比如华为应用市场、苹果App Store)下载,只能通过短信链接、微信二维码安装,正是这种“非正规渠道”的特性,让它们绕过了平台审核,得以在暗处传播。但多数人看到“客服发的链接”,就放松了警惕,觉得“客服不会害我”,这恰恰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二、重点警惕:“云客服”和“DAI-NFC”的危害,比你想的更狠
这两款软件的危害不是“弹广告、占内存”,而是直接瞄准你的钱袋子,每一款都有明确的诈骗分工,记清它们的特征和套路,才能避免中招。
(一)“云客服”:披着“办公工具”外衣的“手机操控器”
这款软件最会“伪装”,图标长得和正规办公软件(比如腾讯会议)很像,只是把下方的“腾讯”字样换成了“云客服”“中保服务”等名称,不仔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它的核心危害有三个,环环相扣:
第一是远程操控+屏幕共享。一旦安装并打开,骗子就能在另一端实时看到你手机屏幕上的所有内容,还能直接操控你的手机界面。你输银行卡密码时,骗子会让你“放慢速度、停留几秒”,就是为了看清密码;你收到短信验证码,骗子能第一时间看到,根本不用你主动告知。
第二是人脸识别劫持。有些骗局里,骗子会以“验证身份”为由,让你“举手机照镜子”,其实是通过屏幕反射完成人脸认证,用你的身份信息办网贷、改银行卡密码。
第三是切断提醒渠道。它能主动屏蔽96110反诈专线和亲友的来电,等你家人发现异常想提醒你时,电话根本打不进来,只能眼睁睁看着你被骗。
简单说,“云客服”的作用是“全面控制你的手机”,让骗子像拿着你手机一样操作,从获取信息到转移资金,全程不用你“主动配合”,只需要你“放松警惕”。
(二)“DAI-NFC”:利用技术漏洞的“静默盗刷器”
NFC技术本身是方便生活的,比如刷公交、刷门卡都用得到,但“DAI-NFC”这款软件,把这项技术变成了诈骗工具,是目前警方明确的“高危木马软件”。它的危害更隐蔽,甚至不用高危实时操作:
首先是绕开验证盗刷。安装后会植入木马程序,绕开手机正常的NFC支付验证机制,就算你没输密码、没刷脸,骗子也能通过后台指令,直接刷走你绑定的银行卡里的钱。2025年上半年,全国已有超过3200名中老年人因这款软件被盗刷,单笔最高损失达47万元。
其次是窃取信息二次诈骗。它会偷偷读取你的通讯录、通话记录、照片等信息,这些信息要么被转卖给其他骗子,要么被用来诈骗你的亲友——比如用你的语气给家人发“借钱”信息,成功率极高。
更恶劣的是,它常和“云客服”配合使用:“云客服”获取你的银行卡信息和密码,“DAI-NFC”负责突破支付防线转账,双管齐下,既能转走你现有的钱,还能帮你办理网贷,让你“钱没了还背上债”。
三、避坑指南:3步防护法,挡住这两款危险软件
对付这两款诈骗软件,不用懂复杂技术,记住3个步骤,就能从源头避免损失,新手也能轻松操作。
第一步是“官方渠道”辨真假。不管对方自称哪个平台的客服,只要让你“下载软件”,先在手机的官方应用商店搜一下软件名字——“云客服”“DAI-NFC”这些名字,正规应用商店里根本没有。如果搜不到,不管客服说得多紧急,都别点他发的链接、扫他给的二维码,100%是诈骗。真想核实问题,自己打官方客服电话(比如银行客服打银行卡背面的电话,快递客服打官方APP里的电话),别信短信里附的“联系电话”。
第二步是“权限+功能”判危险。就算不小心点了链接,安装时也能发现破绽:这两款软件安装时,会要求“读取短信、获取位置、远程控制、管理支付”等一堆权限,正常的客服工具根本用不上这么多权限。而且打开后,界面会直接提示“开启屏幕共享”“允许远程协助”,遇到这种情况,赶紧点“取消安装”,已经安装的立刻卸载,然后用手机安全软件扫一遍病毒。
第三步是“核心原则”不松口。记住警方总结的终极口诀:“凡要求屏幕共享操作资金的,100%是诈骗!” 不管对方说得多天花乱坠,只要涉及“共享屏幕”“远程操控”“下载非官方软件”,直接挂电话。另外,验证码、银行卡密码、支付密码这“三码”,打死都不能告诉别人,更不能让别人通过屏幕看到。
四、延伸思考:防软件诈骗,光“识软件”不如“树意识”
警方对“云客服”“DAI-NFC”的持续预警,反映出诈骗手段正朝着“技术化、隐蔽化”升级——骗子不再是“张口要钱”,而是用“办公软件”“技术应用”包装骗局,利用普通人对“客服”的信任、对“技术”的陌生来作案。
但细想下来,多数人中招,根源还是“恐慌心理+侥幸心理”:听到“征信有问题”“要自动扣费”就慌了神,忘了核实真假;觉得“就下载个软件,不填密码总没事”,低估了诈骗软件的危害。其实只要稳住心态,多问一句“官方客服是不是这样操作”,就能挡住80%的骗局。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老年人是这类骗局的高发人群,他们对“远程操控”“NFC技术”不了解,又容易相信“客服”的话,很容易成为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多给家里的老人提提醒:把官方客服电话存进他们手机里,告诉他们“陌生链接不点、非应用商店软件不装、有人要共享屏幕就喊我”。
说到底,诈骗软件再狡猾,也有破绽;骗子话术再逼真,也绕不开“骗你下载、骗你授权、骗你泄密”这三步。只要我们不贪小利、不慌手脚、核实为先,就能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你有没有收到过“客服让下载软件”的短信?或者身边有人遇到过类似的骗局?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给大家提提防骗小建议。
来源:爱娃爱健身的灵犀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