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可以是年少轻狂时的梦,是成长路上无声的陪伴,是至暗时刻的一线光明……对十四岁的莉莎来说,音乐是她被战火撕裂的世界里,唯一带得走的行李;是从维也纳逃往伦敦的漫漫长夜中,那盏不曾熄灭的灯。
音乐,可以是年少轻狂时的梦,是成长路上无声的陪伴,是至暗时刻的一线光明……对十四岁的莉莎来说,音乐是她被战火撕裂的世界里,唯一带得走的行李;是从维也纳逃往伦敦的漫漫长夜中,那盏不曾熄灭的灯。
10月30日,拱墅区大运河边的杭州英蓝中心,国际著名钢琴家、施坦威艺术家、作家莫娜·戈拉贝克举办了一场融合文学、音乐与历史对话的音乐独幕剧,并进行了作品《威尔斯登巷的钢琴家》中文版分享会,带领现场观众走进母亲在烽火岁月中坚守钢琴梦想的生命历程,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深情共鸣。
战火中的《月光》——勇气与希望的传递
故事始于1938年的维也纳,“水晶之夜”事变后,14岁的少女莉莎·尤拉被迫与家人分离,带着一张琴谱踏上了前往伦敦的“儿童专列”。母亲临行前的嘱托“音乐能帮你战胜一切”成为她黑暗中的明灯。在伦敦,她做过女仆、纺织女工,却始终不曾放弃对音乐的执着,在炮火里,德彪西的《月光》与肖邦的旋律成为她联结故乡、希望的无声语言。
数十年后,莉莎的女儿莫娜·戈拉贝克继承母亲的音乐天赋与家族记忆,成为了国际知名钢琴家,并将母亲的故事写成了感动世界的《威尔斯登巷的钢琴家》。在这场独特的音乐独幕剧中,莫娜将动人的讲述与精湛的钢琴演奏融为一体,让观众仿佛亲历了那段用音乐抵御苦难、以勇气点亮希望的岁月。
莫娜还特别提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艰难期间,中国接纳了两万多名逃避纳粹迫害的犹太难民。我们感谢中国人民在至暗时刻,所展现的慈悲与博爱。”
奥地利驻沪总领事蓝海睦先生在音乐会致辞时动情地表示:“莫娜的艺术提醒我们,在历史的每一章背后,都站着渴望安全、尊严与希望的个体。”
勇气与光明:跨越时空的共鸣
在这场近一小时的音乐独幕剧中,观众不仅聆听到了精湛的钢琴演奏,更体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旅程。当莫娜在施坦威钢琴前演奏起那些曾在战火中给予母亲力量的旋律时,音乐超越了语言与国界,触动了每位观众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莫娜随后透露关于《威尔斯登巷的钢琴家》的纪录片即将在伦敦首映,以及电影、电子游戏等新形式的开发,这个动人的故事还将继续传播。
英蓝集团董事长于志强表示,莫娜·戈拉贝克通过母亲的故事向世界证明:在最黑暗的时刻,艺术与爱能够成为支撑生命的力量。而今天,这段音乐传承的故事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在运河边杭州英蓝中心响起,则再次印证了——勇气、友谊这些人类最珍贵的精神,与音乐给予的永恒安慰,必将突破时光与疆界,成为每一个时代的珍贵留存。
来源:杭州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