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29日,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该行在营业收入微降0.51%的背景下,实现净利润1137.72亿元,同比增长0.52%,呈现“营收缓降、净利正增”的差异化表现。
【超新星财经/原创】
2025年10月29日,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该行在营业收入微降0.51%的背景下,实现净利润1137.72亿元,同比增长0.52%,呈现“营收缓降、净利正增”的差异化表现。
从业务细节看,利息收入稳步托底但净息差仍处收窄通道,不过收窄幅度逐季放缓;非利息收入中财富管理相关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大增近两成,成为重要增长极;而零售业务中高净值客户与管理资产规模的双高增长,持续夯实其“零售之王”的业务根基;但与此同时,9月该行在基金代销领域陷入的“排他性销售”争议,也侧面折射出其头部渠道话语权的行业现状。
01 净利逆势增长,息差收窄节奏放缓
从核心财务指标看,招商银行前三季度整体经营呈现“边际改善”特征。数据显示,2025年1-9月,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514.20亿元,同比下降0.51%,但从季度维度观察,第三季度单季营收814.51亿元,同比增长2.11%,营收降幅收窄趋势明显;同期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137.72亿元,同比增长0.52%,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388.42亿元,同比增长1.04%,盈利端表现优于营收端,反映出成本管控与业务结构优化的成效。
利息收入作为招商银行营收的核心支柱,前三季度保持稳健增长。报告期内,该行实现净利息收入1600.42亿元,同比增长1.74%,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达63.66%,为营收提供重要支撑。不过,受市场利率环境与信贷需求影响,该行净息差仍处于收窄区间。三季报显示,2025年1-9月招商银行净息差为1.87%,相较前六个月的1.88%收窄1个基点;若拆分单季度数据,前三季度单季度净息差分别为1.91%、1.86%、1.83%,环比收窄幅度从5个基点降至3个基点,息差收窄节奏已明显放缓。
对于息差承压的原因,招商银行在三季报中明确解释:一方面,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及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叠加有效信贷需求尤其是零售贷款需求不足,新发生信贷业务收益率同比下行,导致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另一方面,存款利率市场化下调及该行持续加强负债成本管控的效果逐步显现,计息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对净利息收益率产生一定正向缓冲作用。
此前在9月的中期业绩会上,招商银行副行长彭家文曾将该行净息差特征总结为“绝对水平领先,相对变化承压,未来趋势可控”,并表示希望息差下降幅度逐季收窄、尽快企稳,当前三季报披露的息差数据,与这一预判高度吻合。
02 财富管理中收成亮点,基金代销争议待解
在利息收入之外,招商银行非利息收入板块呈现“分化”特征,其中财富管理相关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亮眼表现,成为非利息收入的核心亮点。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该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913.78亿元,同比下降4.23%,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36.34%;细分来看,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562.02亿元,同比增长0.90%,而其他净收入351.76亿元,同比下降11.42%,主要因债券和基金投资收益减少。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财富管理相关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成为拉动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的关键动力。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招商银行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06.7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76%,各细分业务均展现出较强增长韧性:代销理财收入70.14亿元,同比增长18.14%,主要受代销规模增长及产品结构优化拉动;代理基金收入41.67亿元,同比增长38.76%,得益于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销量同比提升;代理信托计划收入25.19亿元,同比增长46.79%,归因于代销信托规模增长;代理证券交易收入13.78亿元,同比增长78.50%,主要受香港资本市场客户证券交易需求提升影响。
此外,托管业务佣金收入39.37亿元,同比增长6.66%,主要因托管规模增长;而资产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79.89亿元,同比下降1.86%,招商银行称主要受投资市场波动影响;代理保险收入53.26亿元,同比下降7.05%,主要是受业务结构变化影响;银行卡手续费、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收入则因信用卡收入下降,同比分别减少17.07%、4.55%。
其中,招商银行代理基金收入的增长与其基金代销渠道优势密切相关,今年9月该行被曝陷入“排他性销售”争议:有投资者反馈部分基金如华泰紫金价值甄选混合A、安信睿见优选混合等在蚂蚁基金、天天基金等互联网平台“暂停买入”,仅可在招行以1.5%申购费率销售,而互联网平台多数基金费率为一折,业内推测与渠道博弈有关。对此招行回应称,相关调整是基金管理人基于客户适当性及小微基金清盘风险的正常布局,否认排他,强调部分基金可在招行与华泰证券双渠道申购,暂停部分渠道是为保护持有人利益。
当前基金代销市场“渠道为王”特征显著,截至2025年6月底,蚂蚁基金、招行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分别达15675亿元、10419亿元,天天基金、工行均超4000亿元,头部主导格局明显。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9月5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推动行业从“卖方销售”向“买方服务”转型,未来代销机构竞争力将取决于投顾服务、客户陪伴与资产配置能力,行业生态也有望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03 高净值客户与AUM双增,夯实“零售之王”根基
作为国内银行业“零售之王”,招商银行零售业务在前三季度继续展现强劲韧性,尤其是高净值客户规模与零售AUM的双高增长,为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坚实的客户基础,也成为该行抵御行业波动的“压舱石”。
从客户规模看,截至2025年9月末,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总数达2.20亿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较上年末增长4.76%;其中高净值客户群体增长尤为突出:金葵花及以上客户(通常指月日均资产50万元及以上客户)578.1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0.42%;私人银行客户(月日均全折人民币总资产1000万元及以上客户)19.1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3.20%,两类高净值客户增速均远超整体零售客户增速,反映出招商银行对高净值客群的吸引力持续提升。
资产规模方面,截至9月末,招商银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余额达16.6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7万亿元,增幅11.19%,资产规模扩张与高净值客户增长形成良性互动。贷款规模上,集团口径下零售贷款3.7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3%,在行业零售贷款增长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实现正增长;且零售贷款余额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51.80%,贷款结构保持稳定。
招商银行表示,当前经济调整转型阶段,居民消费意愿待提振,消费类贷款增长偏慢,为此该行加大小微与消费贷款投放,稳健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与信用卡业务。从资产质量看,截至9月末,招商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1.05%,较上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该行称在全行业零售业务风险上升的趋势下,相关指标仍保持同业较优水平,且贷款拨备补充充足,风险抵御能力较强。
04 结语
综合招商银行2025年三季报表现,其在“息差缓降但节奏可控”“财富管理中收亮眼”“零售高净值客户扩容”三大维度的突出表现,既反映出该行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业务韧性,也进一步凸显了“零售+财富”双轮驱动的核心竞争优势。而随着证监会基金销售费用新规的落地推进,基金代销市场正加速从“卖方销售”向“买方服务”转型,招商银行或可凭在零售客户服务、资产配置、投顾能力上的长期积累,在这一转型中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只是如何化解“渠道博弈”引发的行业争议仍是其待解课题。
未来,市场不妨静待“零售之王”净息差实现止跌回稳的关键节点。
来源:超新星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