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被饿死的皇帝,大部分人会想起因叛乱被囚禁的梁武帝,也有人会想起因内乱而无人关心的赵武灵王。
说起被饿死的皇帝,大部分人会想起因叛乱被囚禁的梁武帝,也有人会想起因内乱而无人关心的赵武灵王。
不过这两位都“被迫饿死”,不是自己主动绝食而亡。
究竟是什么样的状况,才能让一位皇帝被逼到“绝食而死”?
唐朝只有两位皇帝比较出名,第一位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是千古名君,这没什么可说的。
但是第二位可就有得说了,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又好又坏”的皇帝。
他刚即位的时候,人们都以为他能成为李世民那样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却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我做不到。
说到唐玄宗,就不得不提到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
唐玄宗对杨玉环是一片真心,为了杨玉环,连国家都不要了,连皇位都不要了,甚至连脸都不要了。
杨玉环本来应该是他的儿媳妇,但是他看着人家长得好看,硬是想办法将她抢了过来。
面对这个好不容易到手的美人,唐玄宗那叫一个高兴,唐朝的衰败也由此开始。
众所周知,唐朝衰落的关键事件就是“安史之乱”,但是说到底,引发“安史之乱”的人才是关键,那么这个罪魁祸首到底是谁呢?其实就是唐玄宗自己。
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时,打出的旗号也是“清君侧”,他们认为皇帝身边有佞臣作乱,所以他们要带兵打进皇宫,除掉那个小人。
虽然说他们进皇宫的目标是那个奸臣,但是进宫之后如果有个人“误伤”了皇帝,那也没有办法,毕竟人死不能复生,皇帝也是如此。
如果安禄山和史思明说自己是来杀奸臣的,那么他们口中的奸臣真的存在吗?
那当然是存在的,他要是不能说出一个令人信服的人名,大家也不会愿意支持他。
而安禄山口中的这个奸臣,正是他的政敌杨国忠,也就是杨玉环的哥哥。
虽然杨国忠就是那个奸臣,但是光把他除掉是没有用的,因为他只是一个代表,真正的关键人物还在他的背后躲着。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马嵬坡兵变”中,士兵们对于诛杀杨国忠这件事并不满意。
因为他们知道,死了一个杨国忠,还会再出来一个杨省忠、杨市忠。
如果不把外戚杨氏除掉,这件事就没完,他们现在不动手,将来就轮到杨氏对他们下手了。
因此,兵变的最终目标,是除掉杨氏得宠的关键——杨玉环。
士兵们认为,只要将这个“祸国殃民”的杨玉环铲除,唐玄宗就会重新成为明君。在古人的思想中,皇帝是不会错的,皇帝只是被小人蒙蔽了双眼。
只要能除掉这些祸害皇帝的人,就能让皇帝成为明君贤君。
其实在《水浒传》里也是这么回事,宋江明知道朝廷有问题,但是他不认为这是宋徽宗的错,他只认为这是高俅、蔡京等人的错误。
在儒家思想的教育下,皇权至高无上,没人可以怀疑皇帝,想要改变天下,只能辅佐皇帝,不能换个皇帝。
在封建社会中,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因此士兵发起的兵变,只需要将杨玉环推出去就能平息。
但是唐玄宗愿意将杨玉环送出去吗?他当然是不愿意,怎么说杨玉环也陪在自己身边这么多年,感情肯定是有的。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不送也不行了,除非他真的想死在这里。
杨国忠之所以能那么嚣张,就是因为他的妹妹杨玉环。在杨国忠三十岁之前,他是一个人人都看不起的失败者,但是他靠着贿赂杨玉环,居然一步登天了。
杨玉环在唐玄宗面前夸奖杨国忠,让杨国忠得到了唐玄宗的信任,同时也让他有了极大的权力。
杨国忠和唐玄宗都是唐玄宗的宠臣,他们两个为了贬低对方,经常在唐玄宗面前打小报告,说对方的坏话。
有一次,唐玄宗让安禄山进京“答辩”,检测一下安禄山的忠诚度。
安禄山担心这是杨国忠给他下的套,因此他有点犹豫,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去。
安禄山担心自己会像韩信一样,被骗进皇宫里杀掉。
就在他进退两难的时候,杨玉环给他送来了情报,将唐玄宗的想法告诉了他,让他赶紧进京。
由此可见,杨玉环其实也不是杨国忠这边的人,谁更尊敬她,她就向着谁。
杨国忠得到消息之后,马上进京回答问题。由于他提前知道了“考题”,因此他在皇上面前表现得非常好,唐玄宗一高兴,就打算让他当宰相。
但是这件事被杨国忠知道,他担心安禄山当了宰相之后会报复自己,于是就赶紧去唐玄宗那里上眼药。
杨国忠就跟皇上说,这个安禄山大字不识几个,要是让他来当宰相,这天下不就乱了套了?他没本事当这么大的官。
唐玄宗一听,感觉他说得没错,一个不会写字的人怎么当宰相?安禄山还没上任就被降了职,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安禄山不会写字,但是他会打仗。杨国忠倒是有文化,但是他不会打仗。
他曾带兵进攻南诏,但是却屡次输给这么个小国,导致大唐损失了二十万人马,关键他这些士兵其实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平民,都是被他强行送上战场的。
但从士兵的视角来看,杨国忠比安禄山更可恶,至少安禄山懂得如何与士兵相处,而杨国忠只会让士兵去送死。
因此叛乱开始之后,士兵们先把杨国忠给杀了,然后又在马嵬坡逼死了杨玉环,彻底解决了杨氏之乱。
杨玉环和杨国忠都死了,但是安史之乱并未因此停止,因为安禄山的目标其实就是皇帝。
年过七十的唐玄宗已经靠不住了,必须有一个新皇帝来主持大局,于是他的儿子李亨“擅自”称帝,然后将唐玄宗尊为太上皇。
当了皇帝的李亨马上组织军队反击,效忠于唐朝的将领们也纷纷响应李亨。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安史之乱被平定,大唐恢复了往日的和平。
但是在这和平的背后,依然有暗流涌动。
当了皇帝的李亨很是担心自己的父亲,不过他不是担心唐玄宗会死,他是担心他不死。
唐肃宗的皇位本来就是自己拿来的,如果唐玄宗向他讨要,他也不能不给。
更关键的是,李亨是为数不多的知道真相的人,他知道这场叛乱的根源就是唐玄宗。
不过不是唐玄宗沉迷美色,才让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而是唐玄宗的不作为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众人回到长安之后,唐肃宗表面上还尊敬父亲,暗中已经开始布局,他将唐玄宗的亲信全都弄走了。
这些效忠于唐玄宗的人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唐玄宗很快便成了孤家寡人,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就连随身的侍女都没有。
唐玄宗当了几十年的皇上,从小就是被人围在中间的“明星”,哪里有过这种孤独的体验?此时的唐玄宗就像是一个被抛弃的宠物,无人关心,无人在意。
唐玄宗根本无法忍受这种痛苦,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去死。
为了尽快获得解脱,唐玄宗拒绝吃饭,主动把自己饿死了。
其实唐玄宗故意绝食,也是为了逼唐肃宗对自己好一点,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养了这么多年的儿子,居然能如此绝情,对父亲的绝食如此无动于衷。
其实唐肃宗现在也已经生了病,但是他不想走在唐玄宗前面,所以就一直吊着一口气不死。
唐玄宗气绝身亡后,唐肃宗心里的那根弦也断掉了,他也不过是比唐玄宗多活了十三天而已。
来源:方圆讲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