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桃皇后”来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1 15:33 1

摘要:10月23日,瓦莱里·捷杰耶夫率领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合唱团及马林斯基剧院歌唱家来京,与北京爱乐合唱团合作,以音乐会的形式在国家大剧院献上了柴科夫斯基的歌剧绝笔《黑桃皇后》。这部作品对中国观众来说并不算特别熟悉——上次北京演出这部作品还是20多年前。

文 | 王佳盈 任桢

10月23日,瓦莱里·捷杰耶夫率领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合唱团及马林斯基剧院歌唱家来京,与北京爱乐合唱团合作,以音乐会的形式在国家大剧院献上了柴科夫斯基的歌剧绝笔《黑桃皇后》。这部作品对中国观众来说并不算特别熟悉——上次北京演出这部作品还是20多年前。

该剧对马林斯基剧院来说非同一般,这部作品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1890年,《黑桃皇后》的首演之功就归属于该团,在其后的一百余年间,这部从普希金到柴科夫斯基的巨著也常演不衰,广受好评。今年恰逢其首演135周年,使得这场演出也内含了向经典致敬的意味。

《黑桃皇后》是一部经典的、充满内心矛盾的作品。一名野心勃勃却又一贫如洗的年轻军官,在对财富和地位的极度渴望中无法自拔,最终却因疯狂追寻一个关于“三张必胜牌”的传说而彻底迷失心智。在柴科夫斯基的改编版本中,恋人投河自尽,格尔曼也因良心谴责而自杀。与普希金的原版中丽莎最后嫁给了一位有为青年相比,柴科夫斯基的改编,使得整部作品更蒙上一层悲剧色彩。

具体到当晚的演出,来自圣彼得堡的乐团在演绎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时很有历史底蕴。序曲的声部线条在捷杰耶夫的指挥下演绎得流畅动人,而北京爱乐合唱团的出场则迅速吸引了观众的视线。一群少年儿童踏着正步入场,收获众多掌声。

从这部作品中,也可以一窥柴科夫斯基强大的旋律写作功底。笔者尤其喜欢第二幕,由叶列茨基伯爵演唱的“我爱你,非常爱你”——这同样也是声乐比赛中,男中音选手青睐的曲目。弦乐轻轻衬托着叶列茨基伯爵的声音,旋律宽广而深情,与格尔曼那种狂热、扭曲的爱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笔者的听感看来,铜管的声音在强奏时略显尖锐,在第一幕更是常常产生压倒性的戏剧性效果。即便如此,乐队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平衡感。笔者尤其喜爱柴科夫斯基对低音单簧管的独特运用,当晚演出中,低音单簧管以其深沉而富有张力的音色,为整个乐队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某些段落中,它那略带谐谑意味的低音又为音乐增添了一丝独特的性格。

整体而言,男女主角的唱段表现尚佳。但在一些重唱的唱段上,仍能看出整剧些许缺乏排练的痕迹。如第一幕的三重唱,每位歌唱家之间的平衡还有调整的空间。饰演丽莎的女高音伊琳娜·裘里洛娃演唱戏剧性极强。虽然在前两幕状态略有起伏,但进入第三幕后她找回了足够好的状态。尤其是丽莎的经典咏叹调“这些泪水从何而来”表现力极佳,情感真挚动人。尽管音准在高音处偶有偏高,但其音色非常漂亮,总体而言瑕不掩瑜。

饰演男主角格尔曼的男高音奥列格·多尔戈夫,虽名不见经传,但其演唱兼具爆发力和抒情性。然而,他的声音偶尔会被小号掩蔽,表现力有时不如饰演叶列茨基伯爵的男中音阿伦巴特尔·岗巴特尔。这位低男中音在国际上获奖无数,他的登场无疑是当晚的一大惊喜。

岗巴特尔的声线温暖醇厚,气息稳健至极,展现出扎实的功底。他那高贵的声音在众多角色中脱颖而出。他还在25日、26日于北京艺术中心上演的国家大剧院版《奥赛罗》中饰演大反派亚戈一角。此外,饰演波莉娜的季娜伊达·察连科也延续了她特有的音色之美与迷人气质。

本次音乐会形式的呈现,让观众能清晰直观地感受捷杰耶夫精湛的指挥和乐团的顶级演奏,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没有任何布景且演员几乎没有大幅度动作表演的前提下,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演出对部分观众而言,节奏上确实会略显枯燥。

这场精彩的音乐会版,无疑激起了所有乐迷对未来能看到全舞台版《黑桃皇后》的期盼,也希望有更多俄语歌剧能在舞台上与观众见面。

王小京/摄

- THE END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Q:想订阅《音乐周报》?

Q:想投稿?

Q:想合作?

来源:音乐周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