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夜的《南来北往》大结局弹幕里,刷屏最凶的倒不是马魁牺牲那一幕,而是“原来陈宝国儿子演戏这么带劲”。
昨夜的《南来北往》大结局弹幕里,刷屏最凶的倒不是马魁牺牲那一幕,而是“原来陈宝国儿子演戏这么带劲”。
一句不带剧透的夸奖,把陈月末藏了十几年的星二代标签活生生撕掉——剧里他一声“收队”压过火车轰鸣,镜头扫过侧脸,观众才猛然意识到这不是老戏骨的影分身,而是个终于自己长出骨头的演员。
往回翻十年档案,“陈宝国之子”五个字曾像紧身衣,套得他动弹不得。
《老中医》里客串的小徒弟被剪得只剩背影,微博下清一色“拼爹就这点戏份”。
那场群嘲的后劲儿足,剧组聚餐时他闷头扒饭,筷子碰碗沿的动静比台词响。
老爹没安慰,只甩给他《南来北往》的剧本,“铁路公安,干不干随你”。
后来进组的头两个月,他跟乘警同吃同住,袖口蹭的都是机油的蓝黑色——那些痕迹最后全嵌在马魁的皱纹里。
剧组的烟火气救了他。
拍夜戏时场务大姐塞来半块烤红薯,烫得他直蹦,摄像趁机抓了个咧嘴笑。
这条素材没剪,成了马魁唯一一次露出牙龈的放松,播出当晚豆瓣短评空降一句“这警察一笑,我眼泪飙得比高铁还快”。
原来松弛感比苦大仇深更杀人。
奖项来得不早不晚,去年品质盛典的奖杯像补发的成人礼。
后台采访有记者问“星二代的原罪还背吗”,他搓了搓奖杯底座凸起的纹路,答了句“我现在只背人物的台词本”。
第二天热搜词条变成了#陈月末说的台词本比钻石硬#,矫情倒也不假。
至于家里那尊老戏骨,最近居然学会在朋友圈晒截图——九宫格《传家》围读会现场,配文“给臭小子当顾问”。
陈宝国把艺术指导玩成大型催婚现场,一有空就cue“建筑设计师啥时候来吃家常菜”。
知情群演偷着乐:老爷子念叨“传家”俩字时,老花镜背后的眼睛亮得像80年代第一次拿飞天奖。
新成立的办公室租在老城区居民楼三楼,推开窗能望见隔壁小学升旗。
陈月末把“别拍悬浮偶像”写在白板正中央,底下压着一张便签:青年导演项目申请表。
字迹歪歪扭扭,跟他拍戏时划的伤一样不修边幅。
隔壁编剧小姑娘吐槽他“像居委会劝架的大哥”,转头又塞来三页新剧本,讲菜市场鱼贩的十年账本——没人知道这是她爸的真账本。
有人把42岁才站稳叫大器晚成,可谁又规定非得是晨钟暮鼓的励志模板?
不过是挨骂时多扛了几年,把红薯烫手的温度存成角色的毛细血管。
如今他站在工作室阳台上抽烟,白烟飘出去跟小学上空的国旗打个照面,底下的孩子们正排队冲向食堂。
他突然想起马魁的台词:线拉紧了,人才能到站。
来源:夏日一点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