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期以来,生态学往往忽视人类因素,主要关注远离大规模人类开发的美景:深邃雨林或原始草原。直到1990年代末,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城市凤凰城,科学家们才将目光转向了更贴近生活的环境。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智子说观点
研究发现,从鹿到鸟类乃至蜘蛛,各类动物都更青睐城市中植被多样性更高、绿地更丰富的奢华地段
长期以来,生态学往往忽视人类因素,主要关注远离大规模人类开发的美景:深邃雨林或原始草原。直到1990年代末,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城市凤凰城,科学家们才将目光转向了更贴近生活的环境。
一支生态学家团队走进自家社区,开展了此类研究中最早的城市植物分布测绘。他们手持卷尺和记录板,记录树木灌木的分布,有时甚至四肢着地钻进灌木丛,而当地居民则始终投来好奇的目光。
“我们玩得很开心。小孩子们特别喜欢我们的测量轮,”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安·金齐格(Ann Kinzig)教授回忆道。“这让我对城市有了全新认知。”
现有的生态理论无法解释城市植物的分布规律。在野外,植物的分布通常受地理与气候因素影响:例如土壤岩石含量、降雨量、光照与阴影程度等。
科学家们开始思考是否需要一套新的理论。“答案是肯定的,”金齐格表示。
城市数据反复印证了同一个结论:影响植物分布的关键因素,并非海拔、与水体的距离、离郊区的远近或土壤类型,而是周边居民的富裕程度。2003年,她的团队发表了首篇关于“奢侈效应”(Luxury Effect)的论文。
这一现象揭示了城市中的富裕区域拥有更丰富的野生动物和更高的生物多样性,而这个发现对人类健康与福祉具有深远影响。在凤凰城,研究者起初怀疑高温是“罪魁祸首”。这座沙漠城市水资源匮乏,气温常常达到酷热程度。
当凤凰城某个区域财富增加时,居民普遍会种植更多植被并保持灌溉。研究发现,该地区家庭收入中位数每增加1万美元(约合7500英镑),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0.3摄氏度(0.54华氏度)。
但自凤凰城的初期研究以来,科学家又在其他城市发现了“奢侈效应”——这些地区的物种构成各异,且高温因素影响较小。据202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黑尾鹿,更倾向于在花园、高尔夫球场和公园林地较多的富裕社区活动。
“奢侈效应”已在北美、布隆迪和澳大利亚的植物中被发现。该现象也记录于北美、欧洲和新西兰的鸟类中。鸟类依赖植物物种获取食物和庇护,因此它们可能正追随着植物迁徙至“奢侈社区”。甚至某些蝙蝠也趋向于城市的富裕区域。早在古埃及时期,劳工聚居区与富裕区域栖息的昆虫物种就已不尽相同。
金齐格表示:“令我惊讶的并非人类活动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塑造生物多样性模式,而是‘奢侈效应’如此显著。换言之,人们或许会预期不同类型的人群会创造支持不同物种的景观,但未必会预见到富裕阶层几乎总是享有更高的生物多样性。” (热带地区关于“奢侈效应”的研究较少——布隆迪的一项研究发现植物多样性与财富呈正相关,但波多黎各的另一项研究未发现关联,这可能因为当地社区间的收入差距较小。)
在城市环境中,“人类掌控着一切”。美国政府监管生物学家杰夫·阿克利(Jeff Ackley)指出。他通过研究凤凰城的“富丽蜥蜴”现象发现了“奢侈效应”——家庭收入是预测周边蜥蜴多样性的最佳指标之一。“当人们拥有时间和资源时,他们就能掌控自家后院的景观。总体而言,人们似乎更偏爱多样化的植被。”
但“奢侈效应”不仅限于花园——室内同样存在。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富裕家庭室内栖息的昆虫和蜘蛛数量更多。
研究人员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随机抽取了50户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进行采样。研究表明,富裕家庭平均拥有100种节肢动物,是低收入家庭的两倍,该数据已考虑了房屋面积的差异。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结果出乎意料,因为人们通常认为富裕家庭更注重卫生清洁。这凸显出“我们对室内生态的认知仍存在巨大空白”。
目前尚无研究探讨城市中数百万微生物物种如何受到“奢侈效应”的影响,但已有研究表明,**贫困人群通常患有更多炎症性及免疫性疾病,这可能与缺乏微生物接触有关。**接触生物多样性环境、土壤和动物已被证实能带来多重健康益处。
“几乎所有免疫系统疾病都在增加,”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顾问外科医生、著作《暗物质:微生物组的新科学》的作者詹姆斯·金罗斯(James Kinross)博士指出,“我们构建城市系统的方式使人类与自然割裂,进而脱离了维系健康所需的微观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丧失已被公认为一个紧迫的全球性问题,但传统认知多聚焦于外部环境中的物种灭绝与衰退,而忽视了人体内部正在发生的生态变化。然而,日益增多的研究表明,二者实则紧密相连。去年一篇论文首次提出“自然匮乏症”(Nature Deficiency Disease)的概念,揭示了人体内部自然生态的流失如何影响健康。
为扭转健康不平等现象,科学家将目光投向了外部世界——保护和扩展生物多样性或许能带来实质改变。芬兰的一项研究显示,生活在生物多样性花园中的青少年,其过敏和自身免疫问题显著减少。
“‘奢侈效应’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生态模式,”研究该现象的学者团队写道,“更是城市社会结构性不公的又一层体现。”
这或许意味着,自然的丰饶,如同优质的教育和医疗一样,正在成为一种可以被财富“购买”的资源。当凤凰城的蜥蜴和罗利市的蜘蛛都开始遵循社会经济的逻辑时,我们所谈论的“环境”便不再是纯粹的自然,它已经成为了社会分配的结果。当芬兰的孩子们在花园中重获健康的免疫系统时,那些身处“生物多样性荒漠”中的人们,又该如何弥补这份与生俱来的“自然赤字”?
“奢侈效应”是否也存在于你生活的城市?在你看来,如何才能让更多人公平地享受到自然的馈赠?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观察。
作者:菲比·韦斯顿
来源:无敌浩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