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已困在手机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1 12:40 1

摘要:最近一段时间,有社区网格员在走访居民中发现,有很多老年人整夜不睡觉沉迷于观看短剧,结果导致眼睛和颈椎都出现了问题。

如今大量父母的日常生活已经变成了这样:

天色未亮,他们便靠在床榻边,手指不停地刷着短视频;

到了深夜,他们戴着老花镜,在网络直播间里争着购买各种健康品;

就连吃饭的时候都不专心,整个心思都沉浸在那些剧情夸张的短剧中。

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网瘾只是年轻人的问题,却不知道,我们的父母也在慢慢陷入其中。

01

最近一段时间,有社区网格员在走访居民中发现,有很多老年人整夜不睡觉沉迷于观看短剧,结果导致眼睛和颈椎都出现了问题。

还有一些老年人不相信自己儿女的话,却对主播的话深信不疑,跟着主播的推荐,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

那这一现象背后,藏着多少我们不愿面对的真实情况?

回想从前,父母的世界很大,能够容纳我们所有儿时的梦想与憧憬;

现在,他们的世界却变得很狭小,小到只有那块能发光的屏幕。

从工作岗位退休后,父母们失去了和同事们日常交流的机会;而当我们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时,他们又失去了生活中最重要的情感寄托。

每当节日团聚之后分别,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心理失落。

有心理专家将这种情况称为“老年节后空巢症”,假期结束后,子女们离开了家,原本热闹的家庭环境一下子安静起来,有些老人甚至会出现情绪低落、没有食欲、无法入睡以及心情烦躁等状况。

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重新找到了被他人关注、被他人需要的感觉。

就像被称为“北京口琴王”的老人,在通过短视频平台表演口琴被全国网友关注之后,他感触地说:“经常会有人专门来听我演口琴,走在大街上时也总是会被人认出来,这种被他人认可和关注的感受,让我重新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然而他们不知道,网络世界里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而他们恰恰是最容易受伤的群体。

他们对于互联网的了解有限,在媒介信息辨别方面能力欠缺,最容易成为骗子眼中的目标。

像现在有一种利用AI技术进行诈骗专挑老年人,他们利用AI技术伪造出老年人信任的名人、企业家,编造出和养老金发放、身体健康有关的信息,引诱老年人进行点赞、关注账号以及转发内容等操作。

更让人感到可怕的是“私域直播”这种精准的围猎方式。

这些直播间通过赠送鸡蛋、发放红包等小利益来吸引老年人进入直播间,之后就开始推销各种各样“科技感非常强”的商品,因为这些直播间处于监管力相对薄弱的灰色地带,相关的诈骗证据很难保存,想要维权非常困难。

有的直播间甚至还设置了门槛,只允许老年人进入观看,就算是子女想进去了解一下,也会被阻挡在门外。

而且网络上的算法推荐机制就像是一台喂食机器,不断地把他们喜欢的内容推送到眼前。

像经常刷短剧的老年人,总会刷到“儿子儿媳不孝顺”这类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视频里的情节和自己的生活对号入座,开始对自己的子女产生防备心理,甚至把那种对立的情绪带到了家庭中。

02

那我们应该怎样把父母从手机里解救出来?

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用真实的陪伴去填补他们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北京大学张昕副教授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年轻人往往高估了老年人对于吃饱穿暖物质方面的需求,却低估了他们对于自我价值实现、发挥自身‘余热’以及获得他人认同的渴望。”

实际上,父母们所需的东西并不多,可能仅仅是周末的时候能和他们进行一次视频通话,回家和他们吃一顿饭,或者在散步的时候挽着他们的胳膊慢慢地行走。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鼓励他们走出家门,重新找回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交圈子,可以去参加社区的兴趣小组,报名老年大学学习新知识,或者成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这些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是任何虚拟世界里的互动都没法替代的。

还有进行体育锻炼也是一个好方法,不管是大家一起跳广场舞、还是练习老年瑜伽,都能够让他们在运动中重获身体和心理上的平衡。

说到底,我们真正要对抗的不是网络本身,而是那份被我们忽略的父母内心的孤独;我们要帮助父母戒除的也不是所谓的网瘾,而是那种让他们只能在虚拟世界里寻找温暖和慰藉的生活状态。

每一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今天我们怎样对待老人,明天我们自己老去的时候就会被怎样对待。

不要让“老有所养”仅仅停留在物质,更要让“心有所伴”成为他们晚年生活中的常态。

来源:暖心文笔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