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釜山会谈结束,中方对美提3点要求,特朗普盛赞:中国伟大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11:38 1

摘要:但这一次,主动权明显在中国手中。特朗普提前一小时抵达会场、发推文“G2即将召开”,甚至在会后当众称赞:“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2025年10月30日,韩国釜山。
这场被称为“今年最受瞩目的双边会晤”,终于落下帷幕。

中美领导人面对面坐下,用100分钟的闭门会谈,为这场动荡多年的博弈按下了“重启键”。

但这一次,主动权明显在中国手中
特朗普提前一小时抵达会场、发推文“G2即将召开”,
甚至在会后当众称赞:“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一句“伟大”,背后是一个超级大国的心理变化。

在外交史上,特朗普从不以“守时”著称。
但这一次,他提前60分钟抵达釜山会场。

就在会晤开始前,他在社交媒体上写下六个大写字母:
“THE G2 WILL BE CONVENING SHORTLY!”(G2即将召开!)

这一条推文震惊全球。
G2,本是上世纪美国人提出的“中美共治世界”的概念——
但彼时的“G2”,主导权在美国。
如今,特朗普亲口重新提起,却是在中国经济领跑、美国通胀高企、财政吃紧的当下。

这条推文,不只是预热,而是特朗普的一种“示弱式宣示”:
他在告诉世界——
【美国必须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釜山会晤持续了整整100分钟,
中方开场即定调——
这场谈话不是寒暄,而是方向性会晤。

中方在会议上提出了三点核心要求
简短、克制,却直击美方要害。

第一点:
“中美国情不同,难免有分歧和摩擦,这都正常。
但作为掌舵人,应把握方向,驾驭好中美关系这艘大船。”

——这句话,看似平静,实则在提醒美国:
别再让意识形态绑架现实,不要再靠挑衅来掩盖内部焦虑。

第二点:
“中国的发展,与‘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并行不悖。
两国不该是对手,而应成为伙伴。”

——这是关键句。
它意味着:中方在对特朗普喊话——
你想连任、想经济增长?那就别把中国当敌人。
合作,才是出路。

第三点:
“面对全球热点问题,中美应携手展现大国担当,多办实事、多造福民生。”

——这句看似外交辞令,却是敲打。
中方暗示:如果美国继续搅动地区冲突(中东、东欧、南海),
那就别谈“负责任大国”。

三点要求,既是底线,也是方向。
特朗普当场回应:“中国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国家。”
他的表情,比外交辞令更说明问题。

就在会晤开始前一小时,特朗普还在“虚空造牌”。
他宣布:

“我已指示五角大楼恢复核武器试验计划。”

这是美国自1992年以来首次正式宣布恢复核试验
这一步棋,意图再明显不过:
——用“核试”向中国和俄罗斯施压。

但这出“表演”,恰恰暴露了特朗普的焦虑。

俄方刚刚测试了两种核动力武器: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海神”核潜航器。

再加上中国在高超音速领域的突破,让美国深感威胁。
特朗普以为放话能“稳住面子”,
但事实上,连美媒都看穿了他的虚张声势。

CNN直言:

“美国的核威慑,不再是绝对优势,而是一种‘被时代追赶’的象征。”

特朗普此举,更像是心理防御——
【嘴上硬,心里慌。】

再强硬的姿态,也掩不住经济的疲态。

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再降息25个基点
鲍威尔在新闻会上罕见承认:

“就业增长放缓,通胀仍高企,关税和政府关门正在产生叠加效应。”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美国的经济政策已经进入“不得不松”的阶段。

同时,美债危机正在恶化。
截至10月中旬,美国国债规模达到GDP的119%
仅利息支出就突破1.1万亿美元,
等于国防开支的1.5倍

美国财政部一名匿名官员透露:

“如果利率维持当前水平,美债体系将在两年内不可持续。”

在这样的财政背景下,特朗普要打贸易战?根本打不起。
他知道,一旦中国出手减持美债,美元信誉将受到致命冲击。
因此,釜山会谈成了美国的“主动求和”

特朗普最尴尬的事实是:
他发动的贸易战,不仅没压垮中国,反而强化了中国的出口体系。

根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
自今年4月美国提高关税以来,中国对美出口短暂回落后迅速反弹,
对非洲、东盟、欧盟的出口创新高

仅10月单月,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8.6%,
对欧盟增长14%,对非洲更是暴涨26%。

美国对华依赖反而加深:
美国进口的机电产品、太阳能组件、医药中间体依旧来自中国。

一句话——
【特朗普想脱钩,结果被中国“换轨”。】

美方智库CSIS甚至在报告中承认:

“中国产业链的韧性远超预期,美国企业反而成为受害者。”

这场釜山会谈,对特朗普来说不仅是外交事件,更是选举战场的预演。

他需要成果——哪怕是象征性的。
因为国内的压力,已经到了极点:

通胀仍在4%以上;就业增长放缓;政府关门危机反复;“核试验”被舆论批评为“冷战倒退”;选民对其第二任期信心不足。

特朗普清楚地知道:
如果中美关系不缓和,市场信心会继续崩塌,股市回调将吞噬他的政治资本。
所以这次会谈,他提前到场、主动称“G2”,
甚至“盛赞中国伟大”——
这不是外交客气,而是现实需要。

相比美方的情绪化,中方表现得异常稳健。

整场会谈,中方既没有回避矛盾,也没有情绪化回应。
三点表态,每一点都兼具战略定力与心理博弈:

不否认分歧,但不放弃方向;不谈对抗,只谈共赢;不搞威胁,而谈责任。

这种“稳中带压”的外交风格,让美方无从反击。
中方既没给特朗普“面子危机”,
又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的大国气度。

会后,新华社通稿的标题很耐人寻味——

“中美会晤在务实、建设性氛围中进行。”

四个字:建设性
这意味着中方已经掌握了节奏,也决定了走向。

这场釜山会晤,不仅是一次外交事件,更是一个时代分水岭。

特朗普嘴上喊“G2”,
其实在无声地承认:
世界正在进入“相对均势”的新阶段。

过去的“美主中从”,
正在变成“互相制衡、不得不合作”的现实。

从贸易到科技,从债务到安全,
中美之间的“竞争合作”模式,
正在取代冷战式对抗,成为全球新常态。

但别忘了,
特朗普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甘心就此认输。
这场“缓和”,只是阶段性的平静。

【中美关系的新篇章刚刚开启,
但这场博弈,远未结束。】

参考资料:

新华社:《中美领导人釜山会晤取得建设性成果》中美元首釜山会晤,习近平为何再次以“船”作喻?2025-10-31 08:43·中国网CNN:《Trump calls China a great nation after G2 meeting in Busan》路透社:《U.S. debt hits 119% of GDP as Fed cuts rates amid trade pressure》彭博社:《China exports surge to ASEAN and Africa despite U.S. tariffs》《联合早报》:特朗普发文称“G2即将召开”,中美关系回暖迹象明显《纽约时报》:“A smiling Trump, a calm China: The new reality of the G2”“中美两国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2025-10-30 23:25·新华网

你怎么看这次釜山会谈?
特朗普是真的服软,还是战略演戏?
“中美G2时代”,真能走向共赢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你的观点,也许比峰会更精彩。

来源:政经学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