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翁美玲穿红衣自杀,都认为是为情所困,法医曝光当年隐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05:41 1

摘要:1983年,香港无线电视台制作的《射雕英雄传》横空出世,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整个华人世界掀起了巨大的轰动。

第一章:俏黄蓉惊世

1983年,香港无线电视台制作的《射雕英雄传》横空出世,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整个华人世界掀起了巨大的轰动。

这部根据金庸先生同名武侠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从开播第一集起,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被演绎得栩栩如生,尤其是那个古灵精怪、聪慧过人的黄蓉,更是让无数观众为之倾倒。

扮演黄蓉的演员,名叫翁美玲。

她不是第一个演黄蓉的人,却成了最经典、最深入人心的那一个。她身材娇小,却英气逼人;她容貌清秀,却俏皮可爱;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笑,每一句台词,都将黄蓉这个角色演活了。

"靖哥哥!"这一声呼唤,融化了多少观众的心。

在香港,《射雕英雄传》播出期间,街头巷尾都在讨论剧情,茶楼酒肆都在谈论黄蓉。翁美玲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走到哪里都有粉丝围观,她的照片被印在杂志封面上,她的海报被贴在少年们的卧室墙上。

1985年初,这股"射雕热"终于吹到了大陆。

当时,内地50余家电视台联合出资,购买了这部剧的播放权。这在当时是一件大事,毕竟那个年代,能看到的电视剧并不多,更别说是香港的武侠剧了。

《射雕英雄传》在大陆一经播出,立刻造就了万人空巷的盛况。

每到播出时间,街上行人寥寥,商店生意冷清,家家户户都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郭靖和黄蓉的故事。孩子们模仿剧中的武功招式,年轻人讨论谁是自己的梦中情人,就连老人们也被剧情深深吸引。

翁美玲饰演的黄蓉,成了70后、80后男生心中的女神。

她刁蛮任性,却不惹人厌;她聪明机智,却不显得刻薄;她对郭靖的深情,让人动容;她面对敌人的勇敢,让人钦佩。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角色,翁美玲演得恰到好处。

"世间再无俏黄蓉。"这句话,后来成了无数人的共识。

可是,就在《射雕英雄传》在大陆走红的同时,一个令人震惊的噩耗传来。

1985年5月14日,翁美玲在香港的寓所内自杀身亡。

消息传出,整个华人世界都震惊了。

"怎么可能?"

"她才26岁啊!"

"为什么?为什么要自杀?"

无数粉丝不敢相信这个消息,他们守在电视机前,看着屏幕上那个笑得灿烂的黄蓉,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他们无法接受,那个在荧幕上如此鲜活、如此美好的女孩,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翁美玲的生命,戛然而止于26岁。

这个年纪,对很多人来说,人生才刚刚开始。她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她有大把的时间去创造更多经典的角色,她本该有更美好的未来。

可是,一切都结束了。

葬礼当天,近万名香港市民自发前来送别。他们手捧鲜花,眼含热泪,默默地站在街道两旁,目送翁美玲的灵柩缓缓驶过。很多人哭得泣不成声,他们不愿相信,那个给他们带来无数欢乐的女孩,就这样走了。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每年翁美玲的忌日,都会有粉丝自发组织纪念活动。他们重温《射雕英雄传》的片段,翻看翁美玲的照片,在网络上留下怀念的文字。

"翁美玲,我们永远记得你。"

"世间再无俏黄蓉。"

"希望你在天堂一切安好。"

关于翁美玲为何自杀,媒体给出了答案:为情所困,为爱而死。

据报道,翁美玲与男友汤镇业感情破裂,在绝望之中选择了自杀。这个说法,很快成为定论,人们纷纷指责汤镇业是导致翁美玲死亡的罪魁祸首。

可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多年以后,一位当年负责解剖翁美玲遗体的法医,突然在一家不起眼的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采访。

在采访中,这位法医说了一句让所有人震惊的话:

"翁美玲的死因,并不简单。"

他说,翁美玲的头部有伤口,手腕有割痕,血液中含有大量镇静药物。他还说,当年有一股势力威胁他,不让他公开这些细节。

最后,这位法医说了一句更加令人费解的话:

"她的死,算是自作自受吧。"

这番话一出,舆论哗然。

人们开始质疑,翁美玲真的只是为情自杀吗?她的死,是否还隐藏着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

那个夜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翁美玲为什么选择穿着红色的衣服自杀?

她的死,究竟是自杀,还是另有隐情?

这些问题,至今没有答案。

翁美玲的死,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第二章:璀璨出道路

1959年,翁美玲出生在香港。

那是一个港英时期的香港,繁华而又混乱,机遇与危险并存。翁美玲的父亲在海关工作,收入颇丰,在那个年代算是中产阶级。可是,翁美玲的童年并不幸福。

她的父亲有两位妻子。

在那个年代,男人娶两房太太并不罕见,尤其是有点钱的男人。翁美玲的母亲是"二老婆",地位本就不如"大老婆",而且她只生下了翁美玲这一个女儿,没有儿子,这在重男轻女的观念下,更是让她们母女的地位雪上加霜。

1966年,翁美玲7岁那年,父亲去世了。

按理说,父亲的遗产应该由妻子和子女共同继承。可是现实是残酷的,作为"二老婆"的翁美玲母亲,在遗产分割中被彻底排除在外。她们母女二人,没有分到一分一毫的财产。

一夜之间,从中产阶级跌落到贫困线上。

翁美玲的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艰难度日。她们搬离了原来的大房子,住进了狭窄的公寓。母亲四处打工,勉强维持生计。小小的翁美玲,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在经济拮据的窘迫中,翁美玲在香港完成了中学学业。

那些年,她穿着打补丁的校服,用着别人用过的课本,却依然认真读书。她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她不想像母亲一样,一辈子被人看不起。

1974年,15岁的翁美玲终于迎来了转机。

母亲在英国认识了一个男人,那是她的继父。母亲改嫁后,决定带着翁美玲一起离开香港,去英国开始新的生活。

对于翁美玲来说,这是一次逃离,也是一次重生。

英国,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那里,翁美玲上了大学,就读于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这是一所享有盛誉的艺术院校,能考上这所学校,证明翁美玲确实有天赋,也足够努力。

在大学里,翁美玲主修的是服装设计和纺织。她喜欢美丽的东西,喜欢用色彩和线条创造美。那几年,是她人生中少有的平静时光,她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暂时忘却了童年的不幸。

1980年,翁美玲顺利取得了文学学士学位。

毕业后,她本打算在英国找一份设计相关的工作,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可是命运,总是喜欢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喜。

那一年,伦敦的华人圈举办了一场选美比赛。

朋友们看着亭亭玉立的翁美玲,怂恿她去报名参加。翁美玲起初是拒绝的,她不觉得自己有多美,也不想站在台上被人评头论足。可是架不住朋友们的软磨硬泡,她最终还是抱着玩玩的心态,报了名。

结果,她轻松斩获了第二名。

这个成绩,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包括翁美玲自己。她站在台上,手捧奖杯,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笑容。她没想到,自己随便参加个比赛,竟然能拿到这样的名次。

翁美玲的亲友们大为振奋。

"你应该去参加港姐选美!"他们兴奋地说,"你这么漂亮,一定能拿到好名次!"

"港姐?"翁美玲愣了一下。

"对啊,香港小姐选美大赛,你肯定听说过吧?那可是香港最大的选美比赛,拿了奖就能进娱乐圈,成为大明星!"

翁美玲心动了。

她在英国的生活虽然平静,但也有些无聊。而且,她心里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证明自己,证明她不是那个被人看不起的"二老婆的女儿",她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活得光鲜亮丽。

1982年,翁美玲返回香港,参加了港姐选美比赛。

那一年的港姐选美,竞争异常激烈。参赛的女孩个个都是美女,身材高挑,容貌出众。翁美玲站在她们中间,显得有些不起眼。

她的身高,成了最大的劣势。

翁美玲的身高只有159公分,差一厘米才勉强到160。在一群身高170以上的佳丽中间,她显得格外娇小。评委们看着她,眼神中带着遗憾。

"如果她能再高一点就好了。"他们窃窃私语。

比赛进行得很激烈,越到后面,竞争就越是全方位的。不仅要比容貌、比身材,还要比才艺、比口才、比气质。翁美玲在前面几轮表现得还不错,可是到了最后,身高的劣势彻底暴露了出来。

最终,翁美玲获得了第八名。

第八名,不算太差,但也算不上出色。很多人觉得这个成绩配不上翁美玲的容貌和气质,可是没办法,选美比赛就是这样,差一点就是差一点。

不过,虽然没能进入前三甲,但参加港姐选美已经让翁美玲声名鹊起了。

香港无线电视台看中了她,邀请她签约,担任主持人和演员。合约一签,就是五年。

翁美玲毫不犹豫地签了约。

这是她梦寐以求的机会,她终于可以进入娱乐圈,成为一名艺人了。虽然只是个新人,虽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至少,她有了一个开始。

1982年,翁美玲在无线出品的《十三妹》中,扮演康熙的妹妹"双格格",献上了自己的荧幕处女作。

这是一部古装剧,翁美玲穿上戏服,化上妆,站在镜头前的时候,她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天生就该站在这里。她喜欢表演,喜欢在镜头前展现不同的自己。

在《十三妹》的拍摄过程中,翁美玲认识了一个男演员。

他叫汤镇业。

汤镇业比翁美玲大两岁,英俊帅气,是无线力捧的小生。他出身贫寒,从小在香港的贫民窟长大,靠着自己的努力和长相,一步步进入了娱乐圈。

两个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汤镇业就被翁美玲吸引了。

她和其他女演员不一样,她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既古典又现代,既柔弱又坚强。她的笑容,让人心动;她的眼神,让人沉醉。

汤镇业开始主动接近翁美玲。

他会在拍戏间隙跟她聊天,会在收工后请她吃宵夜,会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忙。翁美玲起初对他保持着距离,毕竟娱乐圈是个复杂的地方,她不想轻易相信任何人。

可是汤镇业的攻势太猛烈了,而且他确实很会讨女孩子欢心。

渐渐地,翁美玲对他卸下了防备。

两个人从同事变成了朋友,又从朋友变成了恋人。他们在剧组偷偷约会,在无人的角落里牵手拥抱,在深夜的电话里诉说思念。

翁美玲以为,她终于找到了那个可以依靠一辈子的人。

她以为,这会是一段美好的爱情。

可是她不知道,这段感情,最终会成为她人生中最大的噩梦。

第三章:情路多坎坷

在无线电视台,翁美玲因为气质独特的外形,被誉为"古装小花",更是"无线七仙女"之一。

所谓"无线七仙女",指的是当时无线电视台力捧的七位年轻女演员,个个都是美貌与才华兼具,是观众心目中的女神。翁美玲能跻身其中,可见她的受欢迎程度。

1983年7月31日,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

那天晚上,星光熠熠,香港演艺圈的大牌明星几乎都到场了。红毯上,闪光灯此起彼伏,记者们举着相机,等待着捕捉每一个值得报道的瞬间。

当翁美玲挽着汤镇业的手臂,一起出现在红毯上的时候,现场一片哗然。

"天啊,他们在一起了!"

"这是公开恋情了吗?"

"好般配啊,真是金童玉女!"

记者们疯狂地按动快门,闪光灯闪得让人睁不开眼。翁美玲和汤镇业站在那里,面带微笑,大方地接受拍照。他们没有刻意回避,也没有遮遮掩掩,就这样光明正大地告诉全世界:我们在一起了。

第二天,所有的报纸头版都是他们的照片。

"翁美玲汤镇业公开恋情!"

"无线金童玉女修成正果!"

"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粉丝们的反应也是两极分化。喜欢他们的人,为他们的爱情鼓掌欢呼,祝福他们永远幸福;而翁美玲的部分男粉丝和汤镇业的部分女粉丝,则气得跳脚,觉得自己的偶像被别人抢走了。

可是不管外界如何反应,翁美玲和汤镇业都沉浸在热恋的甜蜜中。

那段时间,他们形影不离。拍戏的时候,两个人会互相探班;休息的时候,他们会一起去吃饭看电影;深夜回家后,还要煲电话粥聊到天亮。

翁美玲从来没有这样开心过。

她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归宿,找到了可以依靠的肩膀。她把全部的感情都投入到这段关系中,她以为,这就是她一直在等待的爱情。

可是,热恋总是短暂的。

当激情褪去,现实的问题就会浮出水面。

汤镇业长得帅,又是当红小生,爱慕他的女粉丝数不胜数,甚至连圈内的女明星也对他青睐有加。狗仔队隔三差五就会拍到他和某个女星的"亲密照",虽然汤镇业每次都解释说只是朋友,但这样的新闻看多了,翁美玲心里难免不舒服。

她开始有了危机感。

她知道,汤镇业身边不缺女人,如果自己不能牢牢抓住他,他随时可能被别人抢走。她想给这段感情一个名分,一个承诺,一个让所有人都知道汤镇业是她的男人的证明。

她想结婚。

有一天,翁美玲鼓起勇气,对汤镇业说:"阿业,我们结婚吧。"

汤镇业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摇头:"阿玲,现在不是时候。"

"为什么?"翁美玲不解,"我们在一起这么久了,你不想娶我吗?"

"不是不想,是现在真的不合适。"汤镇业耐心地解释,"你看,我们两个的事业都在上升期,这个时候结婚,会影响事业发展的。而且,我是男人,总不能事业上输给你吧?等我再打拼几年,有了更好的成绩,我们再结婚,好不好?"

翁美玲听了这番话,心里虽然失望,但也觉得有道理。

她理解汤镇业的想法,毕竟在那个年代,男人确实需要有一番事业才能撑起一个家。她决定再等等,等汤镇业准备好了,他们就结婚。

可是,等待是痛苦的。

尤其是当她看到汤镇业和其他女星的绯闻时,那种痛苦就更加强烈。她开始变得敏感、多疑,她会查汤镇业的电话,会问他去了哪里、见了谁,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

汤镇业开始觉得她"管得太严"了。

有一次,汤镇业和朋友聚会,翁美玲打了好几个电话他都没接。等汤镇业回家后,翁美玲气冲冲地质问他:"你去哪了?为什么不接我电话?"

"我在和朋友喝酒,手机放在包里,没听到。"汤镇业解释。

"朋友?什么朋友?男的女的?"翁美玲追问。

"有男的也有女的,都是圈内朋友,你也认识几个。"汤镇业说。

"那你为什么不带我去?"翁美玲的眼泪掉了下来,"你是不是嫌我烦?是不是不想让我出现在你朋友面前?"

汤镇业叹了口气,他走过去抱住翁美玲:"阿玲,你别想太多,我怎么会嫌你烦呢?我只是觉得,你工作也很累,不想让你陪我去应酬。"

"我不累,我只想和你在一起。"翁美玲抽泣着说。

这样的争吵,越来越频繁。

翁美玲越是深爱汤镇业,越是害怕失去他。她的这种恐惧,让她变得患得患失,也让汤镇业感到压力。

有朋友劝汤镇业:"阿业,你女朋友管你管得太严了,你不觉得累吗?"

汤镇业苦笑:"她就是这样的性格,我能怎么办?"

"性格可以改啊,你得跟她好好谈谈。"朋友说,"不然长此以往,你们的感情肯定会出问题。"

汤镇业沉默了,他知道朋友说得对,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和翁美玲说。他不想伤害她,但他也确实觉得,这样的相处方式让他喘不过气来。

就在这个时候,1985年2月,一则爆炸性的新闻传了出来。

有狗仔队拍到,汤镇业和某个女明星在一起,两个人举止亲密,疑似恋情曝光。

照片被刊登在杂志上,配着耸人听闻的标题:"汤镇业背叛翁美玲?新欢疑似某当红女星!"

翁美玲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整个人都崩溃了。

她拿着杂志,手在颤抖,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她给汤镇业打电话,可是汤镇业的电话一直打不通。她在家里等了一整天,也没等到汤镇业的任何消息。

那天晚上,翁美玲走进卫生间,打开药箱,拿出了一瓶强效安眠药。

她倒出了4颗,一颗一颗地吞下去。

她想,如果汤镇业真的不爱她了,那她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可是在药效发作之前,翁美玲突然后悔了。她想到了母亲,想到了那些爱她的粉丝,想到了自己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

她挣扎着站起来,跌跌撞撞地跑出家门,打车去了医院。

"医生,救我!我吃了安眠药!"她抓住医生的手,哭着说。

医生立刻为她洗胃,因为送医及时,翁美玲在鬼门关前有惊无险地走了一遭。

可是,这已经是她第三次尝试自杀了。

第一次,是在和汤镇业吵架后,她打开了煤气,想要一了百了。幸好朋友恰巧来访,按响了门铃,翁美玲才从绝望中惊醒,关掉了煤气。

第二次,是在又一次争吵后,她割腕自杀,但伤口不深,被及时发现送医。

而这一次,是第三次。

翁美玲的朋友们都很担心她,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看起来这么坚强、这么优秀的女孩,会一次又一次地选择自杀?

"阿玲,你这样不值得啊。"朋友们劝她,"汤镇业只是一个男人,男人有的是,你何必为了他把自己搞成这样?"

可是翁美玲摇头:"你们不懂,我离不开他。"

她真的离不开汤镇业吗?

还是,她只是离不开那个她自己幻想出来的、完美的爱情?

第四章:下下签预言

1985年4月,翁美玲受邀参加一场舞会。

那是娱乐圈内部的聚会,来的都是圈内人。翁美玲穿着一袭黑色长裙,化着精致的妆,看起来依然光彩照人。可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最近过得并不好。

她和汤镇业的感情,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舞会上,觥筹交错,笑语喧哗。翁美玲端着酒杯,站在角落里,脸上勉强挂着笑容。她不想让人看出她的心事,她要维持住自己的体面。

就在这时,一个男人走了过来。

"翁小姐,可以请你跳支舞吗?"

翁美玲抬起头,看到一个长相英俊、气质不凡的男人正微笑着看着她。她认出了他,这个人叫邹世龙。

邹世龙,富贵公子哥,家里有钱有势。他在娱乐圈也算是个风云人物,不是因为他是明星,而是因为他是星探,还是梅艳芳公开的男友。

"好啊。"翁美玲点了点头。

两个人走到舞池中央,随着音乐翩翩起舞。邹世龙跳舞很有风度,他轻轻搂着翁美玲的腰,带着她旋转。翁美玲跟着他的节奏,身体轻盈地摆动。

"翁小姐,你今晚看起来有些心事。"邹世龙轻声说。

翁美玲愣了一下,勉强笑道:"有吗?可能是最近工作太累了。"

"工作累?"邹世龙看着她的眼睛,"我看,是感情的事吧。"

翁美玲没有说话,她不想和一个刚认识的人谈论自己的感情问题。

可是邹世龙却继续说:"翁小姐,你值得更好的。"

这句话,像一根针,扎进了翁美玲的心里。

舞会结束后,邹世龙开始频繁地给翁美玲打电话、送花、约她吃饭。他的追求攻势非常猛烈,完全不掩饰自己的心意。

按理说,翁美玲是深爱着汤镇业的,她不应该接受其他男人的追求。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出于报复,也许是想刺激汤镇业,翁美玲竟然答应了邹世龙的约会。

她心里想,如果汤镇业知道有别的男人在追求她,也许他会紧张,会重新重视她,会意识到她的重要性。

5月初,翁美玲接到了去新加坡演出的邀请。

那是一场歌唱表演,虽然翁美玲不是专业歌手,但因为《射雕英雄传》的走红,她在东南亚地区也有很高的人气。主办方邀请她去唱几首歌,出场费也很高。

翁美玲答应了。

演出那天,新加坡的剧场座无虚席。翁美玲站在台上,唱着《铁血丹心》,台下的观众挥舞着荧光棒,高声喊着她的名字。

"翁美玲!"

"黄蓉!"

"我们爱你!"

翁美玲看着台下热情的粉丝,心里涌起一阵暖流。至少,还有这么多人爱她,支持她。她不是一无所有,她还有事业,还有粉丝。

演出结束后,翁美玲没有立刻回酒店,而是去了一座寺庙。

这座寺庙是新加坡当地很有名的一座古刹,香火鼎盛。翁美玲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之前有高人指点她,说她命中有劫,需要去寺庙求签问卜,才能化解。

翁美玲一直笃信命理学和玄学,她相信命运,也相信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改变命运。

她走进寺庙,虔诚地跪在佛像前,双手合十,闭上眼睛,心里默默祈祷。

"佛祖,请告诉我,我和阿业还有没有未来?请给我一个答案。"

祈祷完毕,翁美玲拿起签筒,开始摇签。

竹签在签筒里碰撞,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翁美玲闭着眼睛,不停地摇,直到一根竹签从签筒里掉了出来,落在桌面上。

她睁开眼睛,看到那根竹签静静地躺在那里。

一旁的老和尚走过来,拿起竹签,看了一眼,脸色突然变了。

翁美玲心里一紧:"大师,怎么了?"

老和尚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施主,你抽到的是下下签。"

"下下签?"翁美玲的心沉了下去。

老和尚点了点头,递给她一张纸,上面写着签文:

情海无舟,缘尽十八。

翁美玲看着这八个字,手开始颤抖。

"大师,这是什么意思?"她急切地问。

老和尚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情海无舟,意思是你的感情如同大海上没有船,漂泊无依,难以靠岸。缘尽十八,意思是……"

他顿了顿,看着翁美玲苍白的脸色,最终还是说了出来:"你和他的缘分,只有十八个月。"

翁美玲的脑子嗡的一声,仿佛被什么东西击中了。

十八个月?

她和汤镇业在一起,确实也就是十八个月左右。他们1983年7月公开恋情,到现在1985年5月,差不多正好18个月。虽然他们现在还没有正式分手,还住在一起,但感情早已经名存实亡了。

"大师,有没有办法化解?"翁美玲抓住老和尚的手,"求求你,告诉我怎么做!"

老和尚摇了摇头:"施主,有些事是天注定的,强求不来。"

"不,我不信!"翁美玲激动地说,"一定有办法的,一定有!"

老和尚看着她,眼神里带着同情和无奈。他沉默了很久,最后说了一句话:

"27岁开始,你会走上人生的另一条路。"

这句话,像一道惊雷,劈在翁美玲的头上。

27岁?她现在才26岁,还有一年就27岁了。人生的另一条路,是什么意思?是她会遇到新的爱情?还是……她不敢往下想。

翁美玲离开寺庙的时候,整个人都恍恍惚惚的。

她坐在车里,看着窗外倒退的风景,心里一片混乱。那八个字,像魔咒一样,在她脑海里不停地回响:

情海无舟,缘尽十八。

那天晚上,翁美玲失眠了。

她躺在酒店的床上,睁着眼睛盯着天花板,眼泪无声地流下来。她想,也许老和尚说得对,她和汤镇业的缘分,真的只有这么多了。

第二天,翁美玲回到了香港。

她拖着行李箱,疲惫地走进自己的公寓。还没来得及坐下,门铃就响了。

她打开门,看到汤镇业站在门外。

汤镇业的脸色很不好,他看起来憔悴了很多。他看着翁美玲,欲言又止。

"阿业,你怎么来了?"翁美玲问。

"我来拿东西。"汤镇业说,"我……我要搬走了。"

翁美玲愣住了:"你说什么?"

"我说,我要搬走了。"汤镇业重复了一遍,"阿玲,我们……分手吧。"

这句话,像一把刀,狠狠地扎进了翁美玲的心里。

她站在那里,身体微微颤抖,眼泪夺眶而出。

"为什么?"她的声音很轻,"为什么要分手?"

"我们不合适。"汤镇业低着头,不敢看她的眼睛,"我们在一起,只会互相折磨。与其这样,不如早点结束。"

"不合适?"翁美玲凄然一笑,"我们在一起18个月,你现在告诉我不合适?"

18个月。

又是18个月。

缘尽十八。

翁美玲突然想起了老和尚的话,她觉得全身发冷,仿佛掉进了冰窖里。

汤镇业没有再说什么,他走进屋子,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衣服、鞋子、书、CD,所有属于他的东西,都被他装进行李箱里。

翁美玲站在一旁,看着他收拾,眼泪一直在流。

她想说点什么,想挽留他,可是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她知道,说什么都没用了,汤镇业已经下定决心要离开。

半个小时后,汤镇业拖着行李箱,站在门口。

他回头看了翁美玲一眼,眼神里带着复杂的情绪,有愧疚,有无奈,还有一丝解脱。

"阿玲,对不起。"他说。

然后,他转身离开了。

门关上的那一刻,翁美玲瘫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第五章:红衣殉情夜

汤镇业走后,翁美玲的世界彻底崩塌了。

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付出了全部的爱,却换来这样的结局。她在家里把自己关了好几天,不吃不喝,不接电话,也不见任何人。

朋友们都很担心她,不停地给她打电话、发传呼,可是翁美玲都没有回应。

就在翁美玲倍感落花无情、生活无趣的时候,5月13日,她接到了一个演出活动的邀请。

那是一场宣传活动,主办方邀请了几位当红明星出席。翁美玲本来不想去,可是经纪人再三劝说,说她已经好几天没有露面了,再不出来,观众会担心的。

翁美玲最终还是答应了。

13日下午,翁美玲化好妆,换上漂亮的衣服,赶到了活动现场。她站在台上,面带微笑,和主持人互动,看起来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可是活动结束后的记者会上,事情突然变得不可收拾。

一个记者站起来,拿着话筒,直截了当地问:"翁小姐,有传闻说汤镇业先生11号那天被拍到和其他女性友人在海滩戏水,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像一颗炸弹,在翁美玲的心里爆炸了。

她的笑容僵在脸上,手紧紧地握着话筒,指关节都发白了。她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勉强笑着说:"这个……我都知道,这没什么。"

可是她的眼神出卖了她,在场的记者都看得出来,她在强撑。

记者们不依不饶,继续追问:"那你们现在的感情状况怎么样?有没有打算结婚?"

翁美玲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努力不让它们掉下来:"我们……我们很好,谢谢关心。"

记者会好不容易结束了,翁美玲逃也似的离开了现场。

她回到无线电视台的化妆间,想一个人静一静。可是她刚坐下,门就被推开了,汤镇业走了进来。

他是来拿落在化妆间的东西的,没想到会遇到翁美玲。

两个人四目相对,空气瞬间凝固了。

"你来干什么?"翁美玲冷冷地问。

"我来拿东西。"汤镇业说,"马上就走。"

"拿东西?"翁美玲站起来,情绪突然爆发了,"你还有什么东西在这里?你的心早就不在这里了!"

"阿玲,你别这样……"汤镇业想要安慰她。

"别碰我!"翁美玲甩开他的手,眼泪终于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汤镇业,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到底哪里做错了?"

"你没有做错,是我不好。"汤镇业低着头说,"是我配不上你。"

"配不上我?"翁美玲凄然一笑,"如果配不上,当初为什么要招惹我?为什么要让我爱上你?"

汤镇业沉默了,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化妆间里,两个人就这样对峙着。翁美玲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她哭着喊着,把心里所有的委屈都发泄了出来。

最后,她哭着说:"算了,分手算了!我们结束吧!"

说完,她推开汤镇业,冲出了化妆间。

5月14日凌晨,翁美玲回到了九龙塘的寓所。

她打开门,屋子里一片漆黑。她没有开灯,就这样站在黑暗中,感受着无边的寂寞和绝望。

她看了看表,凌晨12点50分。

她走到电话旁,拿起话筒,拨通了汤镇业的手机。

电话响了很久,没有人接。

翁美玲又拨了一遍,还是没人接。

她放下电话,拿起传呼机,编辑了一条消息:

"如果不覆机,将永远听不到我的声音。"

发送。

然后,她坐在沙发上,等待。

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

汤镇业没有任何回应。

凌晨2点,翁美玲终于放弃了等待。

她拿起电话,拨通了邹世龙的号码。

"喂?"邹世龙的声音带着睡意。

"世龙,是我。"翁美玲的声音很平静。

"阿玲?这么晚了,怎么了?"邹世龙立刻清醒了。

"我想找个人说说话。"翁美玲说,"你知道吗,我和他分手了。"

"我知道,我听说了。"邹世龙说,"阿玲,别难过,他不值得。"

"不值得吗?"翁美玲自嘲地笑了笑,"可是我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他,现在他走了,我什么都没有了。"

"你还有我。"邹世龙说,"我会一直在你身边。"

翁美玲没有说话,她看着窗外的夜色,突然觉得很累,很累。

"世龙,我好累。"她喃喃地说,"我真的好累。"

"那你休息吧,我明天去看你。"邹世龙说。

"嗯。"翁美玲挂断了电话。

她站起来,走到厨房,打开冰箱,拿出了一瓶白兰地。

她打开瓶盖,仰起头,咕咚咕咚地喝了半瓶。烈酒灼烧着喉咙,可是她感觉不到疼,她只想麻痹自己,让自己忘记那些痛苦。

喝完酒,翁美玲走到卧室,打开衣柜,拿出了一件红色的睡袍。

她脱下身上的衣服,换上了红色睡袍。

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喜庆的颜色,也是充满力量的颜色。可是在玄学里,如果一个人穿着红色自尽,可以将戾气最大化。

翁美玲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她走到梳妆台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镜子里的那个女人,穿着红色睡袍,脸色苍白,眼神空洞。

"这就是我吗?"她喃喃自语。

然后,她转身走到厨房,打开了煤气。

嘶嘶嘶……

煤气泄漏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翁美玲没有逃跑,她走回客厅,侧身躺在地板上,闭上了眼睛。

电话那头的邹世龙,挂断电话后总觉得不对劲。翁美玲的语气太平静了,平静得不正常。他越想越担心,立刻起床,开车赶往翁美玲的住所。

凌晨2点10分左右,邹世龙赶到了翁美玲住所楼下。

他按响了门铃,大声喊道:"阿玲!阿玲!你在吗?"

没有人回应。

邹世龙找来保安,两个人一起在门口呼唤,可是屋内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我们破门进去吧!"邹世龙焦急地说。

可是保安犹豫了:"这样不好吧,万一她只是睡着了呢?"

"她不会睡着的,我刚才和她通过电话,她的状态很不对!"邹世龙说。

"可是……这是私人住宅,我们不能随便破门啊。"保安为难地说。

邹世龙急得团团转,他趴在门上听了听,没有听到任何声音。他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没有破门,而是在门口又逗留了几分钟,然后下楼离开了。

为什么他没有破门进去?

这个问题,后来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疑问。如果当时邹世龙破门而入,也许翁美玲还能被救回来。

可是,没有如果。

早上7点多,邹世龙再也坐不住了。

他一夜未眠,心里总觉得不安。天一亮,他就立刻驱车赶往翁美玲的住所。

他刚走到楼梯口,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煤气味。

"不好!"邹世龙心里一沉,他疯狂地按响门铃,拼命敲门,"阿玲!阿玲!你在吗?快开门!"

没有人回应。

煤气的味道越来越浓,邹世龙知道不能再等了。他跑到地面停车场,顺着建筑物的外墙爬了上去,爬到翁美玲家的厨房窗户旁。

他用力砸碎了玻璃,翻窗进入室内。

屋子里弥漫着浓烈的煤气味,邹世龙捂着口鼻,冲进客厅。

他看到了翁美玲。

她穿着红色睡袍,侧身躺在地板上,脸色发紫,嘴唇发白,已经没有了呼吸。

"阿玲!"邹世龙大喊一声,冲过去抱起她,"阿玲!醒醒!"

可是翁美玲没有任何反应。

邹世龙抱着她冲下楼,开车送往医院。一路上,他不停地喊着她的名字,希望她能醒过来。

可是,一切都太迟了。

医生检查后,摇了摇头:"她在煤气中待了太久,已经没有生命迹象了。我们推断,她应该在凌晨3点左右就已经停止呼吸了。"

邹世龙瘫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双手捂着脸,放声大哭。

1985年5月14日凌晨3点,翁美玲,享年26岁。

世间再无俏黄蓉。

第六章:疑云重重谜

翁美玲去世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香港,继而传遍了整个华人世界。

所有人都震惊了,不敢相信那个在荧幕上笑得那么灿烂的女孩,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

噩耗传至英国,翁美玲的母亲悲伤过度,心脏病复发,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她无法接受女儿的死讯,一遍又一遍地问医生:"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我女儿不会死的,她还那么年轻……"

汤镇业听到消息后,立刻赶往医院。可是当他赶到的时候,翁美玲已经被送往太平间了。

他站在太平间门口,情绪彻底崩溃了。

"是我害死了她!是我!"他咆哮着,用拳头砸墙,"都是我的错!"

他冲到物业办公室,揪住保安的衣领,愤怒地质问:"为什么不让邹世龙破门救人?为什么?如果你们早点让他进去,阿玲就不会死!"

保安被他吓坏了,结结巴巴地解释:"我……我们不知道会这样……我们以为……"

汤镇业松开手,整个人像失了魂一样,踉跄着走出物业办公室。

5月15日,翁美玲的部分亲属从英国赶来。

汤镇业因为不是亲属,不被允许进入太平间探视。他在门口苦苦哀求,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求求你们,让我见她最后一面吧!就最后一面!"

看到他这样,亲属们心软了,最终同意让他和苗侨伟一起进去。

汤镇业走进太平间,看到躺在那里的翁美玲。

她穿着红色的衣服,脸色苍白,双眼紧闭,像是睡着了一样。

汤镇业扑在她身前,痛哭流涕。他颤抖着手,抚摸她的脸,然后深情地吻了她的额头、眼睛、嘴唇。

"阿玲,对不起,都是我不好。"他哽咽着说,"如果我早点回你电话,如果我对你好一点,你就不会这样了……"

他在翁美玲身边念叨了十多分钟,诉说着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诉说着他的后悔和愧疚。工作人员催促了好几次,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人们看到这一幕,都觉得很疑惑。

既然两个人这么相爱,这么痴情,为什么当初要闹到分手的地步?难道之前的争吵和决裂,都是装出来的?

还是说,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经过警方和法医的检查,翁美玲确系死于煤气中毒,排除他杀嫌疑。死亡时间推测为凌晨3点左右,距离邹世龙第一次赶到她家,只过了不到一个小时。

如果邹世龙当时破门而入,翁美玲也许还能被救回来。

可是,没有如果。

5月19日,翁美玲的葬礼在香港举行。

那天,近万名香港市民自发前来送别。他们手捧鲜花,眼含热泪,排着长长的队伍,在街道两旁静静地站着。

灵车缓缓驶过,车上摆放着翁美玲的遗像。照片里的她,笑得那么甜,那么美,仿佛下一秒就会从照片里走出来,对大家说:"你们别难过,我只是开个玩笑。"

可是,她再也不会回来了。

汤镇业身穿黑色西装,戴着墨镜,在旁人的搀扶下走在队伍中。他的脸色苍白,整个人摇摇欲坠,看起来悲伤过度。

在翁美玲的灵柩前,汤镇业颤抖着手,将一枝玫瑰别在她的发髻上。

"阿玲,我爱你。"他哽咽着说。

可是这句话,来得太迟了。

葬礼结束后,翁美玲的粉丝们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他们认为,是汤镇业的感情出轨,导致了翁美玲的死亡。

"汤镇业是凶手!"

"他害死了翁美玲!"

"他必须为此负责!"

在媒体的连篇累牍炒作下,汤镇业成了众矢之的,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受到无数人的口诛笔伐。他的事业也因此陷入低谷,很长一段时间都接不到戏,观众缘大减。

面对外界的指责,汤镇业没有太多辩解,他似乎默认了自己的"罪行",承受着所有的骂名。

倒是有一些朋友为他感到不平:"感情本来就是两个人的事情,你情我愿,合适就在一起,不合适就分手。现在你们难道要逼着镇业也去死吗?"

可是这样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骂声中。

翁美玲的死,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为情所困,开煤气自杀。

可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在翁美玲去世后,关于她的灵异传说开始在民间流传。

可能是因为她穿着红衣自尽,在玄学中,这种死法会让人的怨气和戾气达到最大,灵魂无法安息,会在人间徘徊。

有人说,在无线电视台的片场,经常能看到一个穿着红衣的女子出现,背影和翁美玲一模一样。每次她出现,片场的灯就会忽明忽暗,让人毛骨悚然。

还有人说,在服装间,翁美玲生前穿过的戏服会自己动,仿佛有人在穿它们。

这些传说越传越多,越传越玄乎。但有两个故事,可信度相对较高。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翁美玲去世后不久。

她的好友为了让她的灵魂有个安息之所,买下了一座寺庙,专门供奉她的灵位。这件事只有极少数人知道,非常保密。

可是有一天,一位从未去过那座寺庙的影迷,突然在网上发帖说,她梦到了翁美玲。

在梦里,翁美玲对她诉苦,说自己的灵位方位不好,被强光照射,住得不舒服。

这位影迷将梦境详细地描述了出来,甚至说出了寺庙的一些特征。

消息传出后,苗侨伟、戚美珍等好友立刻赶往寺庙,检查翁美玲的灵位。

结果发现,灵位果然位于寺庙最边上的一排,西晒非常严重,每天下午都会被强光照射好几个小时。

这和那位影迷梦中描述的情况,完全一致。

苗侨伟等人当即为翁美玲的灵位调换了位置,移到了阴凉的地方。

这件事让很多人毛骨悚然,那位影迷根本不可能知道灵位的位置和情况,她是怎么梦到这些细节的?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片场。

当时,剧组正在拍摄一部古装剧。一名女演员穿着戏服,正准备拍摄她的镜头。可是当导演喊"开始"的时候,这名女演员却没有任何反应。

她站在那里,脸色阴沉,双眼无神,就像一具被操控的木偶。

与她对戏的演员吓坏了,小心翼翼地叫她的名字:"小丽?小丽?你怎么了?"

女演员没有回应,她就这样站着,一动不动。

几分钟后,她的身体突然颤抖了一下,然后像是清醒了过来。可是她的脸色依然铁青,双目失神,整个人看起来非常不对劲。

"你没事吧?"导演关心地问。

女演员摇了摇头,说自己有点不舒服,想回服装间休息一下。

她回到服装间,脱下戏服,准备换上自己的衣服。就在这时,她无意中看了一眼戏服的内侧。

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字:

"天师执位翁美玲"

女演员吓得尖叫出声,扔掉戏服,冲出了服装间。

经过这件事后,服装间里很多已故演员的戏服都被撤了下来,不再使用。

这些灵异故事,让外界对翁美玲之死越来越好奇。

为什么她的遗体要用5层锡纸包裹?为什么不让外界的人看?

这些疑问,一直没有答案。

直到1990年代末,距离翁美玲之死已经过去了十多年,香港一家不入流的小报杂志,突然声称采访到了一位当年负责解剖翁美玲遗体的法医。

这位法医在采访中说,翁美玲确实是吸入大量煤气导致死亡,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她并非没有外伤。

"她的头部有一处大约3公分的伤口,是被金属利器敲打所致。"法医说。

"两只手臂的手腕处也有几处新旧伤痕,看起来是割腕留下的。"

"更让人惊恐的是,她的手臂上有一个细小的针孔,不仔细检查根本发现不了。经过化验后发现,她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镇静药物成分。"

法医的这番话,像一颗炸弹,在舆论中炸开了。

"什么?头部有伤口?"

"手腕有割痕?"

"血液里有镇静药物?"

"这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

法医继续说,他当年之所以没有公开这些细节,是因为在检测药物成分的时候,被一股神秘的势力叫停了。有人威胁他,不让他继续调查,也不让他对外透露这些信息。

"什么势力?"记者追问。

法医摇了摇头,没有明说。

在采访的最后,这位法医说了一句让所有人都震惊的话:

"她的死,算是自作自受吧。"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

"什么叫自作自受?"

"这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这个法医到底是谁?他凭什么这样说?"

很多人认为,这家小报杂志为了博人眼球,故意炒作,而那位所谓的"法医",根本就是杜撰出来的。

可是也有人认为,法医的话并非空穴来风。

如果仔细分析翁美玲的性格和行为,会发现,她确实有一些自毁倾向。

翁美玲自幼丧父,在单亲家庭中长大,这样的成长环境,对她的性格形成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她比同龄人更渴望独立,更加坚韧顽强,但同时也更加敏感,更加患得患失。

有朋友曾经透露,翁美玲和汤镇业刚在一起的时候,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可是后来,汤镇业开始抱怨,说翁美玲"管得太严"。

她会查他的电话,会问他去了哪里、见了谁,会因为他和其他女性说话而吃醋生气。

这种对男友的控制,源于她内心深处的恐惧——她害怕失去。

可是,她越是害怕失去,就越想抓紧,而她越想抓紧,汤镇业就越想逃离。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当汤镇业真的有了分手的念头,并且有了一些实质性的不忠行为后,翁美玲所受到的刺激可想而知。

她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上天要这样惩罚她?

可是她骨子里的温良,又让她把所有的痛苦和愧疚,都揽在自己身上,独自承受。

她不会去报复汤镇业,不会去伤害他,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伤害自己。

如果那位法医所言不虚,翁美玲头部的伤口、手腕的割痕、手臂上的针孔、血液中的镇静药物,以及她几次三番开煤气自杀的行为,都足以说明,她确实有严重的自毁倾向。

心理学家认为,单亲家庭长大的女孩,因为长期缺失父爱,所以对异性的爱特别渴望。

这种女孩,往往第一段感情最容易遇人不淑——她们很容易就会被有好感的男生追到手,而后又容易被始乱终弃。

从汤镇业和翁美玲的爱情中也能看出来,两个人的爱情观念,其实是截然不同的。

翁美玲对爱情更加坚贞不渝,她把爱情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她认为,爱一个人,就应该全心全意,不离不弃,直到生命的尽头。

可是汤镇业不这样想。

用他朋友的话来说:"合适就在一起,不合适就分开咯!"

爱情对汤镇业来说,只是人生的一段经历,一段美好的回忆。但对翁美玲来说,爱情却是她的全部,甚至是她活下去的理由。

当她陷入这种偏执,困在这张情网中时,心中的这个死结,就很难解开了。

爱情这种东西,也不是和谁都能敞开心扉诉说的。万般苦楚,只能自己消化。经历过的人,不难体会其中的滋味。

翁美玲在去世前两周,曾经跑到美容院找好友郑明明聊天,希望得到开解。

可是郑明明当时正忙着谈几笔大生意,就推脱说等过一阵子大家都有空的时候再聊。

十多天后,郑明明再见到翁美玲的时候,看到的已经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郑明明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她觉得,如果当时自己抽出时间好好和翁美玲聊聊,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可是,谁又能保证呢?

也许即使她们聊了,翁美玲依然会选择这条路。

因为有些人的心结,不是靠别人开解就能解开的。

翁美玲的悲剧,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如果你发现身边的朋友情绪低沉,主动向你吐露心声,那么请一定要认真倾听,给予陪伴和开导。

不要敷衍,不要拒绝,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也许你的一句话,就能救回一条生命。

失意之人,厌世之时,切莫再去想自己失去了什么,要多想想自己还拥有什么。

人的一生,有很多求而不得的东西——爱情、名利、事业。

如果不能解脱自己,始终让自己沉浸在失败和挫折感中,对着无法得到的东西反复折磨自己,那真是活得不通透、不敞亮。

生命苦短,多的是有趣的事情未曾去做,挂在一棵树上白白吊死,岂不可惜?

翁美玲的一生,只有短短26年。

她留给世人的,是那个永远停留在荧幕上的俏黄蓉——古灵精怪,聪慧过人,笑靥如花。

可是在荧幕之外,她的人生,却如此悲凉,如此令人唏嘘。

如今,距离翁美玲去世已经过去了四十年。

每年的5月14日,依然有无数粉丝在网上留言,纪念她,怀念她。

"翁美玲,我们永远记得你。"

"世间再无俏黄蓉。"

"愿你在天堂,找到真正的幸福。"

关于她的死,真相依然是个谜。

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那个夜晚,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和绝望。

也许,她早已放下了一切,在另一个世界,安静地生活着。

但无论如何,她留给我们的那个黄蓉,永远不会被遗忘。

那个笑容,那句"靖哥哥",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世间再无俏黄蓉,但黄蓉,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来源:伊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