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使用插秧机进行作业时,要保持匀速前进,不能忽快忽慢或频繁停机。”近日,正值水稻种植的关键时期,柳江区穿山镇的农机“土专家”姚仁起正抢抓农时,指导村民完成水稻机械化种植,为今年的粮食丰收播下希望的种子。
深耕沃土践初心 农机筑梦显担当
——记柳州市晴耕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第三届“柳江工匠”姚仁起
“在使用插秧机进行作业时,要保持匀速前进,不能忽快忽慢或频繁停机。”近日,正值水稻种植的关键时期,柳江区穿山镇的农机“土专家”姚仁起正抢抓农时,指导村民完成水稻机械化种植,为今年的粮食丰收播下希望的种子。
他是柳州市晴耕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第三届“柳江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扎根农业生产一线16年,姚仁起将理想与热爱化作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在广袤的田野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现代农业篇章。
回乡创业,投身农业机械化
2008年,在外打工的姚仁起毅然踏上回乡创业之路,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自家种地成本高、收入少,村里的田荒着又太可惜。”姚仁起将目光投向村里大量闲置的耕地,2008年至今,他累计流转耕地1680亩,其中1400亩种植水稻,280亩种植甘蔗。规模化经营催生机械化需求,姚仁起率先引进插秧机、收割机等机械设备,“以10亩水田为例,人工抛秧需要10人工作一天,而使用农业机械设备后,一个上午就可完成。”
从此,穿山镇的农业生产面貌焕然一新,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农民收入更是节节攀升。2020年,姚仁起牵头成立柳州市晴耕农机专业合作社,打造集耕、种、管、收于一体的全程机械化服务平台。如今,合作社已拥有农机具16台(套),每年社会化服务作业面积超万亩,成为穿山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乡村振兴,农机先行,农业生产机械化不仅集聚起农业发展新动能,更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姚仁起如是说。
技术赋能,深耕机械促发展
在农业生产的道路上,姚仁起深知专业技术的重要性,要驾驭现代农业机械,必须成为“技术型农民”。他通过自学、参加培训以及与同行交流,不断汲取知识,迅速掌握农机设备安全技能、构造原理、保养维修及驾驶技术。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姚仁起分别在2022年、2024年荣获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的“八桂农匠”“广西技术能手”等称号;在2024年广西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农机修理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个人第二名;其合作社也获评2023年柳州市“市级示范合作社”称号。
农忙时节,农机设备故障常常会耽误农业生产,姚仁起凭借精湛的技术,总能及时排除各类故障,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同时,他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作物生长习性等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机作业方案,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成为大家信赖的技术能手。周边群众都对姚仁起的操作技术和作业服务赞不绝口。穿山镇板塘村社谭屯甘蔗种植户陆元文说:“我家种植有8亩甘蔗,以前用牛犁地,10多天都做不完,现在用大型机械耕作,两三个小时就基本完工。姚仁起农机技术精湛,耕作服务到位,大家都抢着预约他来帮忙。”
服务群众,书写共富新篇章
走进穿山镇板塘村,村民们细数着姚仁起的暖心故事:每年免费为10余户无劳动力或弱劳动力村民翻犁土地40余亩,对家庭困难的农户提供半价或免费农机服务;热心帮助农机手解决农机设备故障10余起;开设“田间课堂”培训上百人次;每年发放劳务费及土地流转金近百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同时,他还积极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优质水稻和甘蔗,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姚仁起通过努力不仅实现个人发展,更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近年来,晴耕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指导周边农户全程机械化种植,合作社年营业额超百万元。“我在合作社已工作3年,月收入6000元左右。在姚仁起的带领下,我们依靠过硬的技术,专业的设备,合作社发展前景很好,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该合作社工作人员黄勇炯说。
“在我看来,新农人的‘新’,是新发展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我将不断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柳江现代农业贡献力量。”在姚仁起驾驶的农机轰鸣声中,撂荒地重现生机,传统农业焕发新貌。他凭借对农机事业的热爱和执着,用自己的奋斗征程,在乡村振兴的秀美画卷上镌刻下坚实的脚印,激励着更多群众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乡村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记者:梁旎旎
来源: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