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普通人还适合收藏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0 03:05 1

摘要:大到红木家具、书画作品,小到钱币邮票、文玩物件,不同年代的收藏热点不同,但各有各的拥趸,哪怕人数寥寥。

收藏,收而藏之。

大到红木家具、书画作品,小到钱币邮票、文玩物件,不同年代的收藏热点不同,但各有各的拥趸,哪怕人数寥寥。

作为一度也曾爱好收藏的普通人,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收藏的看法。

我觉得至少有两个层面。

首先应该是情绪价值。

某一件收藏品或是小物件,如果能让你有时而把玩欣赏它的意愿,能让你在欣赏把玩之后产生些许的满足感,哪怕其市场交换价值(市价)很低,但它确定给你带来了情绪价值,那么它就值得你去收藏。

其次才是投资价值。

在满足前述个人情绪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收而藏之,如果能实现保值增值,甚至若干年后还给你带来相当不错的投资回报,那么它就具有投资价值,更值得你去收藏。

我觉得主要原因就在于——内心里颠倒了情绪价值和投资价值的顺序。从一开始,就把相对现实的投资价值,置于自我的情绪价值之前或是更重要的地位。

收藏品的市场行情一旦下滑,投资回报预期落了空甚至亏了钱,个人的负面情绪自然占据主流,收藏的乐趣也就荡然无存了。

所以,作为普通人开展收藏,我的建议是——以自己可接受的情绪价值消费的金额尺度去开展收藏。

话听起来有些拗口,具体何意?

即,你能够接受花多少钱用于自己情绪价值的消费(比如看电影、打游戏、做按摩、养宠物,甚至在直播间里给主播打赏的开支额度),在这个金额尺度内,你可以去收藏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不要超越这个额度,否则会给自己造成经济负担,或者后期心生悔意。

一旦把收藏当做一种消费,而非投资,那么仅仅凭借情绪价值的满足这一条,就足以让你开心地去做收藏这件事。

某朋友早期抵债取得的时价上百万元的红木家具,堆在仓库里落了十几年的灰,据说如今打一折出手都没人要。

曾经热火朝天的各类玉石类饰品,无论翡翠、琥珀,还是蜜蜡、天珠,如今都生意惨淡、乏人问津。

书画作品,十几年前随随便便一位获过某全国奖的作者,每平方尺售价都能几千上万。现如今,一幅大尺寸作品才几千元的比比皆是、任由挑选。

邮票自从上世纪90年代扩量之后,随着快递业的迅猛发展,这些年的使用场景近乎为零,即便是老纪特文编和早期精品JT也长期低迷,更别说那些花纸头般的后期年份票、大小版张了。

相较其他收藏品,钱币类藏品虽然具备法定货币价值,但除了金银币由于近两年金银原材料价格上涨的缘故还算凑合外,其他诸如历套纸币、纪念钞币等,都是一趴多年、毫无起色的状态。

其他如火花、粮票、烟纸、紫砂壶、小人书、像章、瓷器等等杂项,有些市场价格飞流直下、交易惨淡,有些甚至已接近于废纸一张。

有人说,收藏市场的萎缩,主要是因为收藏队伍后续无人了,如今年轻人都不搞收藏了,每次邮局新邮预订时,排队的全是一色的老头老太太。

但我觉得未必。

如今的年轻人,他们所喜爱和追捧的各类谷子、徽章、盲盒、娃娃等,其实也是一种收藏,而绝非有些大人口中不屑的“脑残”之举。

而且,年轻一代这些收藏的初衷,更多聚焦于个人情绪价值的满足并没有掺杂太多期求回报的功利性在内

至于那些把一双球鞋炒到上万元、一个毛绒玩具炒到数十万元的,那不是真正年轻一代收藏者意愿的表达,而是一些投资者或者投机炒家的“作品”。

总之,把收藏视作一种个人情绪价值的消费,把收藏投入所取得的回报视作是意外的收获。

那么,一切就会释然。

来源:艺术生文化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