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报名人数为何两连降?

B站影视 2024-12-11 08:43 1

摘要: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1日开考。此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届考研报名人数为388万,相比上一年减少了50万,继2024年下降36万后,再次下降。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1日开考。此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届考研报名人数为388万,相比上一年减少了50万,继2024年下降36万后,再次下降。

在历经了从2016年至2023年的持续攀升,并于2023年达到474万的历史峰值后,考研报名人数的降低引发了诸多讨论。

考研报名人数的下降背后,实则是大学生对考研的再认识。

此前,很多大学生热衷于考研,一个显著的原因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迷茫,以及对独立踏入社会工作与生活的心理准备不足。当看到周围同学考研氛围浓厚时,也“随大流”加入到考研大军中。

教学楼里浓厚的复习备考氛围 | 图源:潍坊学院

某种程度上说,一部分人考研就是为了“缓就业”。但读研并不是就业的避风港,也并不意味着找工作会更加容易。如今,更多人在权衡学历对薪资、升职等方面的实际影响后,不再盲目选择,侧面反映了当下大学生在升学与就业抉择上逐步回归理性。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数字是,虽然前几年报名人数逐年增加,但弃考的人数也不少。例如,2023年虽然有474万人报名考研,但实际参考人数只有310多万。由此看出,报名考研并不完全等同于真考研。

当认识到读研并不是解决就业难题的绝对保险,且研究生就业难度也不低以后,一部分学生选择了放弃考研。留下的学生,更多是将考研明确规划进未来发展的。2024年的弃考人数相较于2023年显著下降,也正是这一趋势的印证。

目前,部分高校减少了学术学位硕士招生名额,或仅接受推荐免试生即保研学生就读学硕。比如,2022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10名,且全部为推荐免试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自2022年起,便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图书馆里备考的大学生 | 图源:山东省“最美校园”摄影大赛/摄影:孙凤浩

与此同时,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规模正在稳步扩大。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这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结构逐步调整、完善的结果,也是研究生教育更好地呼应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迫切需求的结果。

考研热降温的背后,还隐藏着一笔不容忽视的“经济账”。这几年,随着各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尤其是专业学位硕士的扩招,不少高校的专硕学费也明显上涨,从而增加了读研的经济成本。此外,还有部分高校不再为专业型硕士提供宿舍,这就意味着读研期间需要在校外租房,客观上又增加了读研的经济成本。

对于很多本科生来说,考虑到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职业能力提升的迫切性,尽早进入职场,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或许是综合能力提升最快捷的途径。

所以,诸多因素综合下来,也降低了一部分人的考研动力。

考研报名人数减少,并不代表研究生“不香”了,高学历在就业市场依然有优势,一些特定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缺口仍然存在,专硕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便是最好的佐证。

综合来看,这种现象体现了本科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日趋成熟与理性。而且,就目前考研报名与录取的比例来看,虽然人数减少了,但竞争依然比较激烈,备考的身心压力并未减小。所以,在选择考研或就业时,个人应立足自身和社会实际,客观分析,理性选择。

图源:摄图网

对于有志于科研事业且对特定研究领域充满热情的学生,若是想要从事科研工作,继续深造无疑是明智之举。

但若考研只是为了给自己的求职简历“镀金”,那么还是要三思而行。毕竟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求职者的工作能力才是首要考量,学历并不是唯一的加分项。

与其付出更多时间、经济、精力等成本绕远路“卷学历”,不如切合实际认真规划一下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就业竞争力,为未来职场打好基础。

正如有关专家预测的那样,未来,更多人将是“按需读研”,即不一定在本科毕业时深造,而是先工作几年,等个人发展目标清晰后再读研。同时,这也会进一步促使高校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适应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深造需要,更好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