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千年前的诗句,早已将扬州的繁华刻进国人的文化记忆。如今,这座浸润着唐诗宋词的古城,正以“好地方·好生活”的澎湃节拍,奏响文旅消费的“长红”交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连续三年领跑江苏,限上零售额以两位数增长近30个月,从“一季爆红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千年前的诗句,早已将扬州的繁华刻进国人的文化记忆。如今,这座浸润着唐诗宋词的古城,正以“好地方·好生活”的澎湃节拍,奏响文旅消费的“长红”交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连续三年领跑江苏,限上零售额以两位数增长近30个月,从“一季爆红”到“四季常青”,扬州正用实践书写文旅消费升级的新答卷。
政策为笔,绘就消费繁荣底色
文化旅游是拉动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动力产业,扬州将旅游定位为城市永久性基本产业,以系统性政策举措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通过高位推动锚定发展方向,高规格召开全市文旅名城发展大会,出台《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一城、两轴、三极”格局,推动城市旅游从“景点观光”向“城市度假”、“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单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创新机制激活市场活力,建立“上下贯通、一体推进”的工作体系,落实“每月1次服务对象调研”等“6个1”工作机制,市领导分批次对接住餐、批零企业解决诉求,同时组建市县两级文旅集团,以“集团化发展、资本化运作、市场化运营”注入专业动能。
此外,还拿出真金白银点燃消费热情,在全省率先出台文旅融合及促消费相关文件,每年投入上亿元专项资金,仅2024年就通过汽车、家电等四大领域以旧换新服务商户1832家,带动销售近43亿元,争取中央和省补贴5.2亿元,为消费市场“添柴加薪”。
文旅为魂,激活千年消费基因
从“夜市千灯照碧云”的古韵流转到“十大旅游向往之城”的新誉加身,扬州的“火爆”始终根植于深厚文化土壤。
以“四季旺游”品牌串联全年,用“烟花三月”的诗意、“亲子研学”的活力、“二分明月”的雅致、“食泉十美”的丰饶,编织“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精彩”的节庆网络,更深挖戏曲、盐运、名人文化推出“读李白·游扬州”主题线路,让历史可触可感。2025年1—9月纳入省平台监测的文旅场所接待游客、游客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3.8%、13.2%,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文体融合打造消费新极,让“跟着赛事游扬州”成为新风尚,从国乒巅峰对决到“苏超”赛场激情,将体育赛事“高光时刻”转化为“消费高光”,形成“一场赛事激活全城酒店、餐饮、零售”的闭环。
矩阵传播营造全域热度,每年媒体总曝光量近百亿,既加大抖音、B站等平台宣发力度,打造“我要上‘村晚’”等文旅新IP(全网热度破2亿),也承办“文旅中国·最美风景在路上”等全国性活动,开展“寻美扬州”新打卡点推选等推广,更抢抓免签利好出台入境旅游举措,赴日韩开展文旅推介,让扬州魅力走向国际。
场景为翼,点燃城市消费热情
扬州以“应需而变”重塑消费空间,让“有地方花钱、有途径消费、有意愿停留”成为现实。
推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线下以世界美食之都展示馆、淮扬菜博物馆等织就“必吃必逛必玩”打卡网络,线上与京东、得物合作,借宠物博览会、毛绒玩具主题活动助力非凡商贸、金世缘乳胶等电商年销突破10亿、5亿元大关。
在求“新”求“质”上狠下功夫,以数字赋能盘活古运河、古城等资源,推出“唐朝诡事录”VR演艺、古运河沉浸式夜游、个园剧本游《寻筠记》、何园“寄啸于心”夜演等新场景,其中大运河博物馆(流动的文化)、“二分明月忆扬州”夜游入选全国智慧旅游试点。
构建多元体验“一城即享”生态,聚焦深度游、微旅行、慢生活,利用古建老宅建成50多家小剧场(年演出超1万场),提供“白天看景、晚上看戏”体验,升级古运河水上游览线推出游船演艺、“水上巴士一票通游”,打造“景区+餐饮+沐浴+足艺+美发”一站式服务,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服务为心,构筑消费温馨港湾
高水平旅游业既需“硬设施”支撑,更要“软服务”温度,扬州集全市之力为文旅市场“精心护航”。
“数智”相伴让游客便捷“游”,扬州打造全国首个文旅应用大模型“下扬州”,汇聚8万多条攻略、1万多个旅游点,提供“一对一”智能管家服务。
精致服务让游客舒心“游”,在全市布局70多个“微笑扬州”旅游志愿服务点,在节假日推出外地游客免费乘公交、机关单位停车场免费停车、市政府食堂开放就餐等政策,打造“最宠游客城市”。
全程保障让游客安心“游”,严格落实游客诉求“5分钟内精准分派、责任部门5分钟回复、10分钟内联系游客、2小时初步反馈、6小时正式反馈结果”处置机制,确保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烟花三月,是李白笔下的千古向往;今日扬州,正以政策之惠、文旅之魂、场景之新、服务之诚,将这份向往化为可触可感的消费盛景,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扬发宣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