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邻居半夜敲门送饭15年 丈夫查监控后含泪离家 原来父亲当年救过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9 07:50 1

摘要:我家在县城五中附近的老小区,砖红色的六层楼,没电梯。院子里有棵老槐树,树干上钉着块木牌,写着”禁止停车”,可字早磨得看不清了,牌子歪歪斜斜地挂着,像是随时会掉下来。

我家在县城五中附近的老小区,砖红色的六层楼,没电梯。院子里有棵老槐树,树干上钉着块木牌,写着”禁止停车”,可字早磨得看不清了,牌子歪歪斜斜地挂着,像是随时会掉下来。

我们家住303,我爸、我媳妇还有我。媳妇叫王月,嫁给我十八年了。我爸从我妈走后就跟我们一起住,现在七十三了,腿脚不太利索,但脑子还清楚。

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这院子里就支起好几张麻将桌,邻居们吃完饭,搬着小马扎下来,一边打牌一边纳凉。小孩子追着跑,大人们嗑着瓜子,有人买了西瓜回来,切开分给大家。那时候邻里关系亲,出门都不锁门,家里少点盐少点油,串门就能借到。

现在不一样了。楼里住户换了大半,年轻人忙工作,老人闷在家里看电视,院子里冷清,麻将桌也没了,只剩那棵老槐树还站在原地,春天开花,秋天落叶,一年又一年。

我爸是县供电局退休的老职工,年轻时是爬电线杆的师傅,后来提干当了个小领导。退休那天,同事们给他买了个大蛋糕,送了块写着”电力先锋”的牌匾。回家后他把牌匾随手搁在了鞋柜上,后来就一直堆在那,上面落了厚厚一层灰。

邻居刘兰花,住我们楼上401,比我大几岁,四十出头,单身,在县医院做护士。她长得很普通,瘦瘦的身材,总是梳着一个干净利落的马尾辫,脸上很少化妆,皮肤有点黑,可能是上夜班的缘故,眼下总有点青。

头一回注意到她,是八年前我爸中风住院那会。那时我在县里开了家小超市,生意还行,忙得脚不沾地。爸爸突然中风,我和媳妇手忙脚乱地把他送进医院,才发现是刘兰花值班。

她二话不说,三下五除二安排好病床、输液,还帮我们找了个熟悉的主治医生。那几天医院人多,她明明很忙,还是经常过来看一眼,问我爸有什么需要的。

出院那天,我想给她塞个红包,被她笑着推开了:“大明,咱们是邻居,别这样。”

那以后,她偶尔会来我家串门,给我爸量血压,教我媳妇怎么做适合老人吃的饭。媳妇挺喜欢她,觉得她心地好,人实在。

我爸身体慢慢好转,能下地走路了,就是左腿有点拖,说话也不太利索。我和媳妇照顾他,每天忙得团团转。那时超市刚好遇到个竞争对手,我经常加班到很晚。

大概是在七年前的一个冬天吧,那天特别冷,下了一场大雪。我在超市处理完事情,凌晨一点多才到家。刚上楼,就看见刘兰花站在我家门口,手里提着个保温饭盒。

“大明啊,你回来了,这么晚。”她把饭盒递给我,“我今天炖了排骨汤,知道你爸喜欢吃,给送来点。”

我愣住了:“这么晚了,你……”

“我今天夜班,刚下班。”她指了指身上的白大褂,“顺路。”

接过饭盒,里面的汤还热着。我道了谢,她摆摆手就上楼去了。

那天晚上,我爸喝了排骨汤,连声说好。我媳妇笑着说:“刘姐心真好。”

从那以后,刘兰花隔三差五就会送些吃的来。有时候是刚出锅的馒头,有时候是她包的饺子,有时候就是一碗普通的面条,但总是热乎乎的。奇怪的是,她每次都是在半夜送来,说是下夜班顺路。

媳妇起初还挺感动,后来就有点担心:“大明,老是这样不好吧?咱们得回礼。”

我去超市挑了些水果和补品,让媳妇送上楼。媳妇回来说刘兰花不收,说是举手之劳。

就这样,刘兰花的半夜送饭一直持续着。有时候是凌晨一两点,我加班回来,发现她站在门口;有时候是半夜三四点,被敲门声惊醒,打开门是她,手里提着保温盒,说刚下班。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爸的身体越来越好,能自己去楼下遛弯了。我的超市生意稳定了,不用那么拼命加班。只是刘兰花的送饭没停过,几乎成了我家的一部分日常。

三年前,我给家里装了个门铃监控,就是那种带摄像头的,能看见门口的人。媳妇说,这样就算我们不在家,也能知道谁来过。

有一次,我在监控录像里看到刘兰花半夜送饭来,站在门口犹豫了好一会儿,像是不确定要不要按门铃。最后她还是轻轻敲了门,我爸开的门。

监控里,我看见我爸接过饭盒,和她说了什么,她点点头,眼睛有点湿润。然后她擦了擦眼角,转身上楼去了。

我问我爸,他摇摇头说没什么,就是谢谢她一直照顾我们。

去年春节,我给刘兰花送了个红包,她推辞不过才收下。我注意到,她家门口挂着的灯笼是旧的,可能用了好多年,红色都褪成粉色了。她家里很简单,一个人住,家具不多,墙上贴着几张照片,好像是她的父母。

“你父母不在县城住?”我随口问。

“他们去世好多年了。”她的声音很轻,“出了车祸。”

那以后,我媳妇经常叫刘兰花下来吃饭,但她很少来,说医院忙,排班不固定。每次来都是坐一会儿就走,好像有什么心事。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十五年。

是的,从我爸中风那年算起,刘兰花断断续续给我们送了十五年的饭。

直到去年冬天,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那天晚上特别冷,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起来喝水,无意中看了眼门铃监控。刘兰花又来了,还是那个保温饭盒。

我穿上外套去开门,看见她脸色特别差,嘴唇发白。

“刘姐,你没事吧?”

“没事,就是有点冷。”她递过饭盒,“今天熬了红枣粥,对你爸身体好。”

我接过来,发现她的手冰凉,忍不住问:“刘姐,你真的没事吗?”

她摇摇头,转身就走,但刚走两步就晃了一下,差点摔倒。我赶紧扶住她,发现她整个人都在发抖。

“你发烧了?”我摸了摸她的额头,烫得厉害。

媳妇听见动静出来,见状二话不说把刘兰花扶进屋,让她躺在沙发上,给她倒了热水,又找出退烧药。

“你怎么不好好休息?还出来送饭。”媳妇埋怨道。

刘兰花喝了药,靠在沙发上,脸色苍白:“没事,退烧就好了。”

我爸看了她一眼,叹了口气,转身回房了。

刘兰花坚持要回家,说自己没事,可刚站起来就又晕了。媳妇一把扶住她:“行了,今晚就住我们这吧,我去给你收拾客房。”

那天晚上,刘兰花睡在我家的客房里,发了一夜的高烧,说着胡话。媳妇守了她大半夜,听见她一直在叫”叔叔”。

第二天早上,我起来上班,发现我媳妇坐在客厅里哭。

“怎么了?”我吓了一跳。

媳妇指了指茶几上的一叠纸,是医院的诊断书。

“刘姐得了肺癌,晚期。”媳妇擦着眼泪说,“她没和任何人说。”

我愣住了,拿起诊断书看了看,日期是三个月前的。

“她竟然还每天熬夜给我们送饭……”媳妇哭得更厉害了。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感到一阵心痛。印象中的刘兰花总是那么坚强、能干,谁能想到她已经…

这时,我爸拄着拐杖从房间里出来,脸色凝重:“她醒了吗?”

“还没。”媳妇摇摇头。

爸爸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天空,沉默了很久,才说:“我有事要告诉你们。”

我爸的声音很低,却异常清晰。

原来,二十五年前,刘兰花还是个护校学生,她父母开了家小餐馆,日子过得不错。那年冬天,一场大雪,他们一家三口开车回老家过年,在山路上遇到了车祸。

车子坠入山谷,刘兰花的父母当场死亡,只有她被甩出车外,昏迷不醒。正好我爸带着电力抢修队经过那里,发现了她。

爸爸背着她在雪地里走了五公里,把她送到了最近的医院。当时情况危急,医院缺血,我爸二话不说捋起袖子献了血。

刘兰花醒来后,得知父母去世的消息,几度想要轻生。我爸那段时间经常去医院看她,安慰她,鼓励她好好活下去。

“他是我的救命恩人,也是我唯一的亲人。”刘兰花醒来后,靠在床头对我们说,声音很轻。

原来,这些年,她一直记得我爸的恩情。后来她成了护士,特意调到了我们这个县城的医院工作,找到了我爸。

我爸中风那年,她正好在医院值班,认出了他。从那以后,她就开始默默照顾我们一家。

“我知道我活不长了,”刘兰花苦笑着说,“就想多为叔叔做点事。他救了我的命,我没能报答万分之一。”

那天,我和媳妇抹着眼泪,听完了整个故事。

我爸坐在一旁,眼睛湿润:“傻孩子,这么多年,苦了你了。”

我们把刘兰花接到家里照顾,媳妇辞了工作专门陪她。我联系了省城的专家,但医生说已经是晚期,扩散很厉害,最多再撑三个月。

刘兰花却很平静,每天坐在阳台上晒太阳,看着楼下的老槐树发芽、长叶。

我爸每天陪她聊天,有时候两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什么也不说。

有一天晚上,我起来喝水,发现我爸坐在客厅里看监控录像。屏幕上是过去几年刘兰花半夜送饭的画面,一段又一段。

我爸一边看一边抹眼泪。

“爸,早点休息吧。”我轻声说。

他摇摇头:“我欠她太多了。二十五年前,要不是她父亲的餐馆免费给我们抢修队提供了三天的饭菜,我们可能都撑不下来。那次大雪,整个县城断电,是她父亲借给我们工具,让我们修好了变电站……”

我第一次知道这些往事,心里又酸又涩。

四月的一天,刘兰花突然对我爸说想回自己家住几天。

我爸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那天晚上,我爸收拾了一些东西,说要去刘兰花家照顾她。我媳妇本想一起去,被爸爸拦住了:“你们不用来,我一个人就行。”

三天后,我去刘兰花家送东西,按了半天门铃没人应。正担心,邻居出来说:“哦,那个护士啊,今早上被救护车接走了,你爸爸陪着去的。”

我赶紧去了医院,在重症监护室外面看到了我爸。他坐在长椅上,双手交握,像是在祈祷。

“爸……”

他抬起头,眼睛红肿:“大明,我对不起你妈。”

我愣住了:“您说什么?”

“你妈走的那年,我没能好好照顾她,现在我也没能救活兰花……”

我这才明白,原来爸爸心里一直有愧疚。妈妈得癌症的那年,他正好被派去外地工作,等赶回来,妈妈已经不行了。

“爸,您别这么想。”我坐在他身边,“人生有些事,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他点点头,又摇摇头,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

刘兰花走得很平静,就在那天晚上。

我爸守在病床前,握着她的手。

“叔叔,”她虚弱地笑了笑,“这些年,真的很感谢你们一家。”

“兰花,是我们要谢谢你。”爸爸哽咽着说。

她轻轻摇头:“我做的远远不够。你知道吗,那天在山路上,我其实醒过一次。看到你背着我走在雪地里,脚下全是血……”

原来,当年我爸为了救她,在雪地里走破了脚,留下一路血迹。

“我这辈子,值了。”她闭上眼睛,嘴角还带着笑。

我爸在医院守了一夜,第二天回家收拾了一个小包袱,说要出去走走。

“爸,您去哪?”我担心地问。

“我想去看看你妈,然后去看看兰花的父母。”他的声音很平静,“我欠他们一声道歉,也欠他们一声感谢。”

就这样,我爸离开了,说是要去兰花父母的老家。他走之前,看了一眼门铃监控的录像,那些刘兰花半夜送饭的画面,然后含着眼泪出了门。

三个月后,我爸回来了,看上去苍老了许多,却格外平静。

他把一个布包递给我:“这是兰花留给我们的。”

我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叠手写的纸条,每一张上面都记录着她送饭的日期和内容。

“2010年12月3日,排骨汤,大明加班回来了,看上去很累。” “2012年8月15日,冬瓜汤,今天叔叔的血压有点高。” “2015年4月2日,鸡蛋面,王月说她妈妈来了,给煮了些面条。”

……

整整十五年,每一次送饭,她都记录下来。纸条最下面,还夹着一张照片,是二十五年前我爸抢修队的合影,旁边是刘兰花的父母,他们站在小餐馆门口,笑得灿烂。

我爸指着照片说:“那时候,县城遇到了五十年不遇的大雪,断电三天。是兰花的父亲借给我们工具,让我们修好了变电站。他们家的小餐馆三天给我们免费提供饭菜。我欠他们一家太多了……”

从那以后,我爸常常一个人坐在阳台上,看着楼下的老槐树发呆。有时候,他会拿出那些纸条,一张一张地看,眼睛湿润。

媳妇说,生活就是这样,有些缘分看不见,却比亲情还深;有些故事说不清,却能温暖一生。

我常想,如果那年的大雪没有下,如果我爸没有遇见刘兰花一家,如果刘兰花没有来找我爸,我们的生活会不会完全不同?

但这世上没有如果,只有一次次的相遇和离别,一份份的恩情和牵挂。

前几天,我在刘兰花的遗物中发现了一个日记本,翻开第一页,是她用稚嫩的字迹写的:

“1998年1月15日,大雪,车祸,我活下来了,因为有一个叫老李的电力工人救了我。他说,活着就有希望,不要辜负父母的期望。我答应他,一定会好好活下去。”

最后一页,是她去世前不久写的:

“我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但我不后悔。这些年,能够照顾李叔叔一家,是我最大的幸福。人这一生,不在于活得多久,而在于能否报答那些对你好的人。我做到了,我很满足。”

合上日记,我忽然想起刘兰花生前最后对我说的一句话:“大明,好好照顾你爸,也要好好生活。人生短暂,但爱可以传递下去,就像接力棒一样,永远不会断。”

窗外,老槐树又开花了,花香飘进屋里,淡淡的,却久久不散。

我想,这可能就是生活的味道吧,苦中带甜,痛中有爱,在平凡的日子里,留下不平凡的温暖。

刘兰花走了,但她留下的那份情,那碗碗热腾腾的饭菜,那些深夜的敲门声,将永远留在我们心里,成为记忆中最温暖的部分。

来源:牟牟说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