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的家族群里,二姨甩出一张周大福挂牌价,580元/克,比上个月便宜15块。
“金价又跌了,买还是等?
”——昨晚的家族群里,二姨甩出一张周大福挂牌价,580元/克,比上个月便宜15块。
屏幕那端,有人欢呼“抄底”,有人冷笑“接盘”。
手指悬在支付键上,心里其实没底:这金灿灿的小东西,到底该算浪漫,还是算理财?
先别急着掏钱包。
水贝批发柜台的老板老郑,早上刚把“毕业金”样板摆进橱窗:2克金片,激光刻上毕业证编号,旁边一行小字“愿你永远发光”。
售价1180,比同克重的投资金条贵260块,下单的深圳家长却排到下月。
老郑咧嘴:“人家买的不是金子,是把孩子18年青春锁进保险柜的仪式感。
”同一时刻,柜台后面的电子屏滚动着上交所金价:456.3元/克,比上周微跌1.8块,却没人抬头。
——原来,真正刺激下单的,从来不是行情,是“这一刻我非买不可”的理由。
有人把理由拆成1克一颗的“小金豆”。
抖音直播间里,00后女生把金豆倒进玻璃瓶,“哐啷啷”脆响,弹幕刷屏“攒够100颗就结婚”。
银行顺势把积存金门槛降到1元,0.01克就能上车,评论区高赞:“奶茶钱换金豆子,比基金顺眼。
”数据不会撒谎:上半年小克重销量翻三倍,可回购窗口一开,95%的人选择继续囤着。
——买时说是投资,最后都成了电子时代的“扑满”。
真到用钱的时候,金子能不能救急?
上周,成都小伙阿伦在京东回购了30克旧链,现场验金、熔烧、打款,十分钟到账13500,比当日牌价低5%。
他耸肩:“比信用卡分期强,至少利息是负的。
”同一笔账,若拿去周大福“以旧换新”,免折旧却必须加购20%新金,算下来多掏2700工费。
——黄金确实随时能变钱,只是变现路径不同,到手的数字差一截。
有人算得更远。
把2003年买入的黄金拿到今天,年化7.8%,跑赢通胀,却跑不过北京一套老破小。
但把时间切成片段,2008、2013、2018三次深套,每一次都熬回新高。
中国黄金协会给的配置建议只有一句:把家庭资产的5%—15%换成黄金,然后忘了它。
翻译成人话:别拿买米的钱押注,也别指望一夜暴富,它只是你投资组合里的“压舱石”,风浪来了,船不翻。
所以,金价到没到底,其实没那么重要。
七夕临近,柜台前的小情侣指着定制对戒:“把指纹刻进去,多贵都愿意。
”身后的大叔拎着刚回购的金条,转头又存进银行保险箱。
同一抹金光,有人看见爱情,有人看见安全,有人看见下一代的学费。
屏幕前的你,如果还在纠结“450能不能再跌10块”,不妨先问自己一句:我到底是缺收益,还是缺一份确定感?
想明白了,再点支付也不迟。
来源:郑哥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