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的贫富差距有多大?

B站影视 2024-12-11 07:28 2

摘要:针对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我觉得最缺失的就是情感教育,很多老师也许在学科专业领域侃侃而谈,但在心理疏导这方面可能自己都需要心理医生,这点在班主任身上尤为迫切。

昨天看到中小学寒假放假日历出了,大概1月12号放假,距离假期也只剩一个月了。

以前读书的时候盼放假,现在上班了还盼放假,如果在这行干一辈子,我想寒暑假可能是我最期待的,要是没有作业就更好了。

针对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我觉得最缺失的就是情感教育,很多老师也许在学科专业领域侃侃而谈,但在心理疏导这方面可能自己都需要心理医生,这点在班主任身上尤为迫切。

最近这个点的感触较大也是来自一部港剧《年少日记》,看完之后好像将读书时的回忆重温了一遍,撕心裂肺又无可奈何。

10月央视新闻推了一篇“我不是情绪不好,是抑郁了”,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文章中插了一个视频,讲述孩子从小到大父母对其各方面的关注度,自从小孩上学以后父母说得最多的就是“你作业做完了没?”而且语气态度都在逐步变差。

更多的还是呼吁大家,正确对待教育这件事,术业有专攻,而且阶级的跨越也不是一代就可以完成的。

那为什么今天我突然发起这个话题呢?因为我有时也在困惑,明明大家每个月都是那么点工资,为什么有的人背几万的包,而有的人背拼夕夕的包,我想这里面肯定有更深的故事可以探讨。

一、大部分进体制的,家里多少有个干部

进公立学校以后,我发现大部分同事家里都不差钱,而且有些子女可能是独生子女。

有些可能父母就是老师,或者在事业单位工作,基本上选择这条路可能也是父母为其规划好了的,其中的各项政策福利措施想必早就玩得明明白白。

而作为子女只需要考进来,然后有份稳定的工作就好了,父母能为其解决房车问题,关于对象大部分也都是门当户对,双方家庭经济实力都不差,这时我们看到的同事可能名下有几套房几辆车也自然而然就成了很正常的一件事了。

有时觉得社会不公平,但社会就是这样,掌握资源的人往往是少数,而且具有家族传承性,人家几代人积累下的财富又岂是凭你一己之力就可以跨越的。

二、普通家庭入体制,也许一辈子都窘迫

进体制的应该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饿不死也发不了财”,每个月到手就那么一点点,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子女可能工作了还需要补贴家里。

尽管这份工作稳定,但创收低下,如果之后成家了还有家庭要养,生活成本更高,可能一辈子都在还车贷房贷,紧衣缩食的过日子,想着给下一代多积累一些财富,可是怎么扣扣搜搜也省不出几台车和几套房的资产,相比只是获得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但经济上依然窘迫。

也许在干部家庭里,子女考上教师编,有铁饭碗这是一件可喜可贺值得办酒的事情,但在劳苦大众家中也许这并比不上在大厂里月入过万的打工人。

但是面对这样的贫富差距,我想也许劳苦大众迈入体制,也许就是一种阶级的上升,其中的圈子人脉资源也许早就和当时有了不同。

但无论如何,正如习总书记强调“幸福是靠人民的双手奋斗出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这一代管好自己,不成为子女的负担也不被子女所裹挟。

来源:教改薪资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