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阿尔茨海默病(AD),很多人会想到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可你知道吗?在大脑里,有群叫“小胶质细胞”的“免疫卫士”,本应清理脑内垃圾、保护神经,可在AD患者脑中,它们却会“罢工”甚至“添乱”——变得“油腻”(也就是脂质积累)、过度激活,反而释放炎症因子,加速
提到阿尔茨海默病(AD),很多人会想到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可你知道吗?在大脑里,有群叫“小胶质细胞”的“免疫卫士”,本应清理脑内垃圾、保护神经,可在AD患者脑中,它们却会“罢工”甚至“添乱”——变得“油腻”(也就是脂质积累)、过度激活,反而释放炎症因子,加速神经损伤。一直以来,没人知道这些“卫士”为啥会变“油腻”,直到最近上海交大医学院王宏林团队的研究登上《自然·衰老》,终于破解了这个谜题,还找到一款能改善病情的化合物,为AD防治打开了新方向。
研究团队先从“油腻”的小胶质细胞入手:他们分析了老年小鼠大脑,发现脂滴多的小胶质细胞里,一条“分解脂肪酸”的通路特别活跃,而通路里关键的“分解酶”MFE-2(负责拆解超长链脂肪酸等“难消化”脂肪),编码它的基因表达明显升高。这说明,MFE-2很可能是维持小胶质细胞“清爽不油腻”的关键——就像厨房的“洗洁精”,帮着分解多余脂肪,不让脂肪堆积。
可到了AD患者和AD小鼠的大脑里,情况完全反过来了:小胶质细胞里的MFE-2含量大幅下降,尤其是围着AD特征性“有害斑块”(Aβ沉积)的那些激活态小胶质细胞,MFE-2的蛋白和RNA水平都明显减少。为了确认MFE-2的作用,团队做了个关键实验:给AD小鼠专门“关掉”小胶质细胞里的MFE-2基因。结果很直观——没了MFE-2的“洗洁精”,小胶质细胞里的脂肪堆得更多,还一直处于“暴躁”的促炎状态,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脑内的Aβ斑块也变多了,小鼠的记忆力也明显变差。
这背后的机制也被团队摸清了:MFE-2一缺失,小胶质细胞分解脂肪的过程(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就卡住了,导致“花生四烯酸”这种会引发炎症的物质大量堆积;同时,线粒体功能也出了问题,产生更多“有害自由基”(活性氧);这双重打击下,小胶质细胞又油腻又发炎,彻底从“卫士”变成了“破坏者”,加速AD病情进展。
更让人兴奋的是,团队还找到了“拯救”MFE-2的办法:经过层层筛选,他们发现了一种叫CKBA(3-O-环己烷羰基-11-酮基-β-乳香酸)的化合物,不仅能穿透“血脑屏障”(大脑的保护屏障,很多药物进不去),还能精准和MFE-2结合——它不改变MFE-2的活性,而是像“保护罩”一样,减少MFE-2被分解的速度(抑制泛素化修饰),让MFE-2在小胶质细胞里“留得更久”。
给AD小鼠口服CKBA后,效果很明显:小鼠的记忆力障碍改善了,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暴躁”程度(CD68表达)下降了,Aβ斑块也少了,原本“油腻发炎”的小胶质细胞,又慢慢恢复了“清爽”。
这项研究的意义重大——它第一次说清了小胶质细胞“变油腻”的关键原因(MFE-2减少),还找到能针对性保护MFE-2的化合物CKBA,为AD治疗提供了全新的“代谢干预”思路,不再只盯着传统的“斑块清除”,而是从调节大脑免疫细胞的代谢入手,为AD防治添了新希望。
免责声明:本文仅基于公开科研成果介绍上海交大团队关于小胶质细胞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用药指导或疾病预防依据。目前相关研究仍处于基础实验及动物实验阶段,化合物CKBA尚未进入人类临床研究,公众切勿将其作为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治疗或健康管理的参考,具体健康问题或疾病诊疗需咨询专业医疗人员。
参考文献:
[1] 奇点神思. 自然·衰老:上海交大团队破解小胶质细胞“油腻”之谜,有望开启阿尔茨海默病防治新方向![EB/OL]. 2025-10-30.
[2] 医学新视点. 上海交大团队《自然·衰老》发文:MFE-2蛋白破解AD小胶质细胞脂质积累难题,CKBA化合物显潜力[EB/OL]. 2025-10-31.
[3] 医药观澜. 阿尔茨海默病新靶点MFE-2:上海交大团队揭示小胶质细胞“油腻”机制,找到潜在干预化合物[EB/OL]. 2025-11-01.
来源:综合科周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