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铸英魂—深切缅怀牺牲在台湾的爷爷侯文理烈士 | 侯媛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20:56 1

摘要:从1916年到1958年,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从1953年到2011年,他们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从2011年到2016年,他终于回到了故土;从2015直至永久,他们必将将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从1916年到1958年,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从1953年到2011年,他们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从2011年到2016年,他终于回到了故土;从2015直至永久,他们必将将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他是谁?他们又是谁?请跟随我走进那战火纷飞、风雨如晦的年代,看他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直到为革命献祭生命;再来到和平年代,看红色基因如何薪火相传:我会一一为你解开谜团。

一、爷爷侯文理的生平

1916年阴历2月2日,爷爷侯文理出生在江苏萧县赵楼(现在的安徽萧县)镇新庄村一个农民家庭,是家中的长子,虽然家境清贫,但爷爷还是坚持读书,刻苦学习,从少年起在乡村边读私塾边帮家里劳动和做些生意。

投笔从戎,走向革命

1935年,19岁的爷爷,揣着矢志报国的革命理想,投笔从戎跟随堂姐夫孙相涵参军加入到了革命的洪流之中。(孙象涵,安徽宿州人,曾留学于法国,早年就参加革命,投身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他曾组织“彭南游击队”,任大队长,打鬼子除汉奸,威名传扬豫鲁苏皖,是抗战时期传奇式人物;期间还曾任八路军五纵队三支队副司令,新四军第三师九旅副旅长等,解放后曾任机械部成套设备局局长。)

徐斌如时任陕西省委书记,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承认了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委的合法地位,徐斌如是唯一可以以合法身份进行活动的省委书记,而爷爷侯文理早已在徐斌如的领导之下。爷爷参军后不久就进入国民党陆军辎重兵学校军官队学习(陆军辎重兵学校军官队第四期)。1937年受徐彬如书记指派,他潜入国民党汽车交通团(化名侯灿章),成为该团三营八连连长曹艺的单线联络人。曹艺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是我党早期潜伏于国民党军队的地下工作者,正当他想回到延安回到党组织怀抱的时候,朱德司令接见了他,赞扬他百折不挠的对敌精神,朱总司令劝说他“要坚守岗位,很不容易有你这样的人进入国民党机械化部队,我军很快要机械化了,缺乏的是技术人员,你要注意为党培养、输送专业技术人材。”并说:“回去后你要很好地隐蔽,不要在连队发展任何组织,不要与我党人员来往,我们会派人同你联系的。”朱总司令的嘱托,曹艺铭记在心。后来,爷爷侯文理潜伏至曹艺连队任八连二排排长。他二人成为了特殊中共党员,在国民党汽车交通团展开地下工作者的活动,也开始了长期的隐秘战线工作生涯。

因爷爷在国民党陆军辎重兵学校的受训经历,有着精湛的驾驶技术,来到汽车交通团八连顺理成章。当时正处在国共合作时期,八连主要是负责运送抗日物资,后来八连又奉命到西安办事处协同八路军运送物资。西安办事处原是八路军联络处,在西安七贤庄,原由叶剑英将军负责,改为办事处后由董必武同志负责。八连到西安办事处报道后主要由徐彬如书记以双重身份直接领导,那时汽车交通团八连已有曹艺、侯文理(侯灿章)、傅正文(傅正明,解放后在北京某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等多名中共党员,利用“协粮任务”为延安我军机械化部队输送人才、物资等。同时,汽车交通团八连还为延安输送进步青年,掩护延安军政领导往返于白区和延安之间,有些重要的首长爷爷都是自己驾车亲自护送。记得西安的奶奶曾经回忆到:某次爷爷在执行护送首长回延安的任务时,遭遇了特务的追踪,在那段惊心动魄的路途中,爷爷凭借高超的驾驶经验带着首长飞驰在羊肠般的盘山道上,将追踪者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圆满地完成了护送任务。在那段国共合作时期,八连在曹艺、侯文理等地下党人的努力下,为延安打开了一条红色的运输通道。

张富天是当时中国汽车界赫赫有名的第一代汽车专家,曾编著过《汽车制造》、《汽车修理学》等书,对造滑艇、造飞机也很有研究,在国民党军队期间,他看透了国民党的腐败以及残害老百姓的行为。他在跟随八连转运途中,看到了共产党人爱国爱民,杀寇勇敢,官兵一致的情景时,主动向曹艺提出了要去延安的要求,爷爷侯文理引荐他去见到董必武同志。张富天见到董必武后,更定下决心去延安,为八路军的机械化部队做贡献。但由于张富天身体不好,在途中突发疾病,一代汽车专家英年早逝。

参加远征军印缅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爷爷侯文理随远征军远赴印度缅甸,他和曹艺所在国民党辎汽六团作为中国驻印缅中国军队参加对日作战,曹艺任辎汽六团少将团长,侯文理(侯灿章)任驻印军辎汽六团少校副官主任和同团第三营八连连长,辎汽六团官兵4000余人从昆明分批飞越驼峰空运到印度边陲。(驼峰是一条飞跃喜马拉雅山、轨迹酷似骆峰的驼峰航线,被飞行员称作死亡陷阱。)他们了离开了祖国,投入另一抗日战场。在印缅三年,爷爷和所在的辎汽六团参加了数次

图为爷爷侯文理在上海参看第七届全运会与征轮球队部分队员合影(一排左二)

大大小小的对日残酷战役,为印缅战争运送物资,打通中印运输通道。在异国他乡,为了鼓舞远征军抗日士气,曹艺将军在该团组建了---征轮篮球队:侯文理任领队,队长杨绍震,此队都是连排级以上军官,都是对日作战精英。此队成立后,与驻印缅的盟军印、美等军队的友谊赛中获得冠军,当时名扬中外。

策化国民党203师金华起义

印缅战争结束,抗战胜利,1945年驻印缅远征军回到了祖国。爷爷侯文理随部队回到西安,继续在辎汽六团开展对敌活动,并秘密行走于西安、延安之间。1946年爷爷所在三营部分官兵去山西运城执行任务,一年后,1947年运城解放。在爷爷回到西安时,胡宗南怀疑曹艺、侯文理是共产党并下通缉令捉拿二人,经过周旋侯文理离开了辎汽六团,转移到上海、南京、江浙开展地下活动。

1948年爷爷侯文理接受解放军二野敌工部部长袁血卒派遣,去金华汤恩伯二线兵团新组建的203师卧底。师长金知人(又名金式,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第六步兵第一大队陆军大学第十期)也是曹艺的表弟。爷爷用化名侯灿章,任师特务营中校营长和警卫大队长,再次深入敌营,又续写了一段战斗的隐秘工作生涯。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放军渡江战役迫在眉睫,爷爷进入203师后,多次与金式接触并对其说服,金式有弃暗投明之意,两人已有共识,金式的部队有起义的可能。这时,爷爷约曹艺前来金华帮助策动203师起义。曹艺进入金华后,

与金华地下组织金肖支队代表取得联系,与203师金式、侯文理见面,并协议起义具体方案,经过三次紧张协商,5月4日,通过金肖支队取得四明纵队领导指示“欢迎二○三师弃暗投明,望该师尽速向金华城靠拢,以主力部队占据要害,会同金肖支队,于5月9日拂晓,迎接沿浙赣铁路线来婺的人民解放军开进金华城。”一切就绪,只待迎接金华解放。

这时人民解放军已过长江,奋勇南下,5月6日人民解放军三野提前进入金华,因203师已放弃抵抗,所以没有遇到国民党任何阻力,人民解放军顺利入城。金华解放后,爷爷侯文理将203师部分官兵和一些机械化设备交给人民解放军二野。而后,侯文理、曹艺二两人先后到南京,在敌工部部长袁血卒安排下在二野担任不同职务。1949年春,侯文理又被袁血卒部长派遣入大西南做瓦解敌军机械化部队工作。不久,又接受了新的更艰巨的任务,潜伏台湾。临行前,爷爷给爸爸留下了一封家书,落款日期1949年9月30日。

这封家书有着对爸爸的谆谆教诲,爸爸一辈子牢记,从未忘记,并以此教诲后人,给我们子孙后代奠定了正确的成长方向。

再入虎穴 血洒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爷爷侯文理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在1950年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台湾地下组织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大批在台湾地下共产党人被逮捕杀害的白色恐怖最严峻的时期,义无反顾、逆行而上,以军人的勇气,再次孤身舍命深入虎穴。这又是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

爷爷从西南出发隐姓埋名,历经途中的艰辛先到广州,与单线联系人拟定联系方式和具体工作,再经广州到了香港,做进入台湾的准备。在香港逗留期间,虽然孤立无援,更有经济上的拮据,但爷爷侯文理靠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机智周旋,经过几个月困苦的生活和准备工作,终于拿到台湾准入证,从而进入了台湾。

进入台湾后,爷爷侯文理利用亲戚在国民党内部高层关系,在艰难的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开展艰苦卓绝的隐秘工作,1951年进入了国民党保密局,利用其保密局江苏反共突击军副司令身份,为我党搜集情报,了解中美合作情形。1953年被保密局人出卖举报,遭国民党保密局秘密逮捕。也就是从那时起,他老人家音讯全无。在长达五年的狱中生活里,受尽了磨难,却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保守着我党的秘密,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1958年7月8号被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以叛乱犯杀害,年仅42岁。

“别亲离子而赴水火,易面事敌而求大同。风萧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败,或囚或殁,人不知之,乃至陨后无名。”爷爷侯文理,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坚定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一生的信仰和追求矢志不渝。虽然尘封了60多年才被我们发现,我相信,誓言无声,英雄无悔。这段隐秘战史已成过去,但历史必将铭记。

二、追寻爷爷侯文理的脚步

最初的记忆

在我开始记事的时候,只知道爸爸常思念的爷爷叫侯文理,据说不在大陆,也和我们失去了联系。同时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也深深地留下了爸爸和远在西安的奶奶盼望着爷爷归来的印象。

几十年来,每逢阴历二月二的这一天,爸爸总是端起酒杯在默默流泪,小时候不懂这是为什么;后来才知道二月二是爷爷的生日,眼泪饱含爸爸对父亲思念;又听说逢年过节的时候,西安的奶奶总是在饭桌上多放一副碗筷(为爷爷摆放),和爷爷一起过节,这是奶奶念着爷爷的方式。所以在我以后不断增加的记忆里,对我的爷爷侯文理就有一种好奇的心理:爷爷既然活着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他在哪里呢?随着年龄的增长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以及后来家人们因爷爷的事情在文革非常时期所遇到的波折,才隐约听说爷爷是去了台湾。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50年代入党的老党员,在文革十年中,不管风浪多大,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坚韧及对待爷爷问题上的沉默和对秘密的坚守。我进入中学后,有一天爸爸拿出了爷爷写于1949年9月30日晚上、给他留下的唯一的一封家书。那是爷爷去执行任务前夕,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一天,对爷爷来说这肯定是激动难眠的夜晚,有对父母儿子的牵挂,更有对新中国的美好期许。信中最深刻的记忆是“希贤我儿:在百忙中我抽空回去…现在我们的国家,是要在新民主主义的号召下来建设新的人民共和国了,那是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了…,我虽做事多年,终落得两袖清风,仍不失清贫,值得你们学习的就是‘不贪不拍’。”读懂后,爷爷对子女们宏远的教育意图也让我从模糊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知道爷爷是做大事的人,是值得我们家人骄傲的人。这封信既是他老人家离家时对爸爸及子女们的期望,也涵盖了他老人家忧国忧民的情怀,并希望能让这种情怀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爸爸跟随父亲的日子

据爸爸回忆,由于爷爷侯文理的工作原因,爸爸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但爸爸说,虽然和父亲在一起断断续续只有两三年的生活时间,却是爸爸能享受到父爱最快乐的时光。爷爷在生活中是个慈爱的父亲,更是个对子女要求极为严格的父亲,不仅要求子女要好好学习,更要求子女要懂得尊重长辈,踏实做人。

1935年爷爷侯文理参加革命离开老家后爸爸出生,爸爸出生后一直跟着亲生母亲生活,40年代初爸爸的亲生母亲去世,爸爸的生活由他爷爷、奶奶和二叔照顾。1945年爷爷侯文理从缅印抗日战场回国后不久到了老家萧县看望父母,两天后将爸爸带到西安和继母一起生活,爷爷和第二任奶奶张励凡的结合是和爷爷从事同样工作的朋友介绍相识结合的。奶奶是江苏徐州市人,家境优越,毕业于徐州护士学校。10岁的爸爸到西安后被安排在西安市女子师范附小学三年级读书。

爸爸到西安后,跟随父母亲及妹妹居住在西安市回民小区小皮院,院子里有几颗果树,孩子们很喜欢在院子里玩耍。爷爷爱打篮球,在院子里还安装了篮球架,有时间就带着爸爸姑姑练习投篮。那时爸爸已是个懂事记事的少年了,据爸爸回忆,爷爷多才多艺,文武双全,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擅长拉二胡、唱京剧,打得一手好篮球,并有精湛的驾驶技术,工作外出双枪不离身,更有着好枪法。那段时间是爸爸能感受到父爱最深刻的日子。在日常生活中,爷爷侯文理十分关心爸爸的学习,有空就询问和检查爸爸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育孩子们要尊重长辈,尊敬部队的工勤人员,从小要有善良有爱之心。爸爸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情,一次的放学回家,爸爸带回了一个家庭十分困难的当地小同学,爷爷下班回来,询问了小同学的家庭情况后,热情的留下在家中吃饭,并让爸爸给予同学帮助,让爸爸可经常带他来家里吃饭。

爷爷侯文理是家中长子,对待双方父母百般孝敬,对待妻儿及兄弟姊妹都是尽责尽力的去关心爱护,但只是因工作原因总是聚少离多,估计这也是他那短暂的生命中最遗憾的事。

工作中爷爷处事严谨,品质高尚,清正廉洁,严以律己,对待士兵既有生活的关爱更有纪律的严明,虽然身处国民党部队,但他的部队不允许拿当地老百姓一针一线。

1946年,由于爷爷所在部队辎汽六团三营部分官兵开往山西运城执行任务,爷爷带着奶奶和当时两岁的大姑姑随同去了运城,因爸爸要在西安读书,爷爷将爸爸交给了本家的叔伯侯文风,侯文风当时是西安市郊的一个皮革厂长,是中共老党员;伯母徐秉琦在西安铁路小学任教,爷爷给爸爸留够了一年的生活必需品,并把侯文风、徐秉琦接到爷爷当时在西安的住宅,照顾爸爸的生活。

爸爸跟随伯父母生活近半年时,爸爸的祖父祖母因不放心孙子生活的习惯问题,也从老家萧县来到了西安,并在西安陪着爸爸生活了一段时间。一年后爷爷和奶奶、姑姑从运城回到西安,当时西北战局开始紧张,国民党被我人民解放军打的节节败退。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运城,爷爷完成任务回到西安后,胡宗南在西北下通缉令捉拿爷爷侯文理(侯灿章)和曹艺将军,说二人是共产党。爷爷的朋友得知捉拿消息,秘密相告;奶奶也在西安秘密打通关系,安排跟踪爷爷的特务酒宴,暗中周旋,最后因查无实据,暂时缓解了紧张状态。但住所仍在国民党军统特务的监视之下,奶奶也在那场酒宴上因饮一斤多酒而导致胃部出血。据爸爸说,爷爷由于自己的身份特殊,特务监视严紧,所以上下班都是自己开车,基本不用司机接送;奶奶的化妆手提箱夹层也是爷爷经常暗藏情报的地方(49年后爷爷回到解放军部队奶奶才知道)。

1947年爷爷侯文理因形势和任务需要,离开了辎汽六团到江苏南京、上海、浙江一带活动,随后奶奶带着爸爸姑姑乘飞机也离开了西安,先到南京,临时住在爷爷的堂姐侯文铦家中(堂姐是国大代表,国民党中统;堂姐夫是国民党军统),他们只知道爷爷也是国民党。在南京居住很短时间后,又因任务需要,爷爷带着奶奶、爸爸等去了浙江杭州笕桥机场奶奶的三姨家。奶奶的三姨夫姓陈,是笕桥机场国民党空军的一个处长,曾击落多架日寇飞机,是位抗日英雄。在笕桥机场短暂居住后,又到了上海,居住在上海闸北。那时国共两党正处紧张交锋,爷爷身份特殊,工作生活又动荡不定,怕爸爸的学业受到影响,47年8月爷爷将爸爸送回徐州奶奶的亲戚家,让爸爸在徐州市少华街小学读书。

1948年春,为争取浙江金华和平解放,爷爷侯文理又受命去金华汤恩伯兵团新编203师卧底。随后爷爷派人回徐州把爸爸和爸爸的祖父祖母等接到浙江金华,在金华爸爸又随爷爷住了一段时间。1949年5月金华和平解放,爷爷也回到了人民解放军二野任职,爷爷的部队一路南下,奶奶就带着爸爸及姑姑叔叔暂时回到了徐州生活。徐州距萧县老家很近,爸爸回到了老家萧县赵楼继续读小学六年级,生活由爸爸的祖父祖母及爸爸的二叔帮助。

1949年秋,爷爷从部队回到老家看望父母和爸爸。这次爷爷的到来是爸爸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那天傍晚爸爸从学校请假回来,与父亲相见,爸爸清楚记得那一天的夜里,父亲搂着自己转侧难眠并默默流泪,但当时的爸爸没有搞懂父亲为什么这么难过。第二天一早爷爷要返回部队,去西南军区执行任务,临走时叮嘱爸爸要听爷爷奶奶和二叔的话,好好学习,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家要帮助爷爷奶奶做好家务,参加劳动。爷爷走后不久又给爸爸寄来了一封家书,信的落款日期1949年9月30日。这次走后,爷爷再也没有回来,这是爸爸和父亲最后的一次见面,这封信件也是爷爷留下的最后的念想。

60多年的期待 漫长的寻找历程

从爷爷离开大陆,到2011年得到消息,中间隔了60多年。在寻找爷爷长达60多年的岁月里,奶奶张励凡在期盼,父辈们也在期盼,即便是文革期间背负着海外关系的罪名,他们也坚信爷爷是在为我党做事,做对国家、对民族有利的大事。在改革开放年间,只要有台湾过来的亲朋好友,爸爸和奶奶都在打听询问爷爷的下落,有的说爷爷还活着,但被监禁起来了,有的说爷爷被国民党扔到了海里……众说纷纭,迷雾重重。那么多年漫长的苦盼寻找,始终没有结果,爷爷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飘的无影无踪。奶奶张励凡始终记着爷爷在去西南军区执行任务时,在徐州火车站留下的话:“先保国,后保家;等我两三年就会回来。”这一句 “等我两三年”,转身就是60多年,直到2004年奶奶在西安病逝,也没等到爷爷的确切消息。

2011年2月的一天,小弟侯海勇向我推荐了一篇柳哲先生发表的《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最后遗愿》,文章是写爷爷侯文理的生死战友曹艺将军一生的经历,曹艺和爷爷侯文理过去在隐秘战线一起工作了十多年,爷爷是他的单线联系人,也是生死之交,为了那段历史及党籍问题,曹艺将军也在一直在寻找爷爷侯文理的下落。

女儿卫然直接用爷爷侯文理在搜索引擎中查找这篇文章。当侯文理的名字出现在百度网页中的时候,环球时报一篇关于《追寻在台300余名中共特工遗骨无人认领》的报道无意中映入了我的眼帘,并引起了我的注意。报道的时间是2011年1月21日,怀着侥幸的心理认真看了下去,文章写的是台湾资深媒体人秦风在整理台湾军方早年的老照片时发现了1950年引起轰动的“吴石案”的一些资料情况,当时因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导致吴石、朱谌之等大批中共地下党人被捕牺牲,并有一些临行前照片,根据一些线索,由对那段历史颇有研究人员和在台北第二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克服了很大困难,整理出来了一份“在台中共特工遗骨骨灰名单”。在名单中我看到了“编号:124;姓名:侯文理;骨罐编号:296,”这无疑是个惊天的意外消息,冥冥之中我坚信名单上的侯文理就是我的爷爷。

于是,我立刻按文章中提供的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给环球时报记者薛小乐去了电话,在他的帮助下,我找到了在北京对这段历史有着研究的刘玉平先生(刘光典烈士之子),并通过刘玉平先生联系上了当时任台湾戒严时期政治受难者协会秘书长李坤龙先生,逐步核实了名单上的侯文理就是我的爷爷。至此,这段尘封60多年的历史之谜终于被拉开了帷幕。

等待了60多年,这个消息对于我们家人来讲无疑是个意外却又震惊的特大消息,同时也是个悲哀的消息,终于知道了爷爷侯文理的下落,但他早在1958年的7月8日已被国民党保密局秘密杀害。爸爸、叔叔、姑姑们盼了几十年,已都是暮年老人,得到这个消息他们老泪纵横,心痛不已,多年的寻找和思念,等来的却是人已不在世间的不幸消息。

对于我来说,内心的起伏也是难以平静,爷爷在外漂泊了60多年,我想该让他老人家回家了。让他老人家魂归故里,是我们整个家人的愿望,更是我们后代必须承担的责任;同时,爷爷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旺,将热血洒在宝岛,家人们也希望爷爷能得到一个烈士称号。之后,在四年的迎回准备工作中,时任台湾戒严时期政治受难者协会秘书长李坤龙先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他告诉我,爷爷侯文理在台湾的案件中属于很特殊的一个,记忆深刻,所以在我联系到他的时候,他欣慰:侯文理的家人终于找来了。

联系到李坤龙先生不久,他给我发来了爷爷侯文理案件的相关材料。那天,我在办公室收到李坤龙先生发来的邮件后,先是打开了文字内容,但爷爷赴刑场的照片我迟迟不敢打开,想着爷爷慷慨赴刑场那血淋淋的情景,我的内心就在颤抖,过去每当在电影和电视剧看到许多革命烈士被枪杀的情景,我都会为之动容和悲伤,更何况我现在面对的是自己的亲爷爷。虽然与爷爷未曾谋面,但血脉相通的亲情让我内心无法平静,整整犹豫了半个小时,在朋友的陪同下,终于将照片打开,看到了爷爷侯文理将被行刑前的照片,照片中爷爷被绳索捆绑,身绑叛乱犯的标语,顿时我泪流满面,情感难控;

但又被爷爷那沉稳坚毅没有一丝恐惧的神情所震撼,我不知道他老人家在去赴死的瞬间在想些什么,但从他那镇定的面容上,我仿佛看到他能为自己的事业理想付出生命是值得的。

在烈士的评定过程中,由于爷爷的情况特殊,虽然起初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后来国家的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推动并具体进行了承办,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友人、社会各界的无私帮助。2015年10月爷爷侯文理终于被国家民政部认定为烈士,国家给予了爷爷一个公正崇高的荣誉,足以告慰九泉之下的他老人家。

英魂归来

四年时间里,我也走访到一些地方,找到一些知情人,对爷爷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迎回爷爷的骨灰也遇到了最好的时机。自2006年5月马英九在台执政,逐步放开大陆和台湾之间经济贸易交往,至2011年陆续开放大陆一些城市去台湾的旅游自由行,这无疑是给大陆人去台湾开了一个方便自由的通道,恰巧爷爷侯文理的骨灰在这种时机下被发现,真是机缘难得。在台湾李坤龙先生的帮助下,准备赶在台湾政府改选之前,接爷爷回家。

去台领取爷爷的骨灰要经过一些复杂的程序,我们在大陆必须经过亲属关系认证等,我给台湾的李坤龙先生也发去了在台需办理手续的委托书,一切就绪,只待接爷爷侯文理骨灰回家。

2016年4月14日下午,我和我叔家的弟弟侯海波等到达了台北,逗留了几天,等待预定办理领取骨灰的时间。4月22日上午八点原台湾政治受难者协会秘书长李坤龙先生驱车带着我和弟弟等五人前往台北六张犁示范公墓,穿过台北闹市区,不一会驶入公墓的一条狭窄的山坡小路,通过长长的崎岖山坡,进入了山上第二墓区--50年代政治受难者纪念公墓,车子缓缓进入墓区大门,停留在山坡路旁。我们一行五人步入公墓通往山上小路,这里安静又神秘,与相隔不远喧闹的台北市区阁阁不入,通往山上的路基坡下密密麻麻竖立着许多刻着名字的小小墓碑,这里掩埋的都是50年代政治受难者,每一个墓碑下都有着一个年轻的不屈英灵和不为人知的悲凉故事,他们历经腥风血雨,已经在这座山上默默躺了60多年。这天的山上虽然阳光明媚,花草安然,看到这些墓碑,我的心情却是压抑、悲凉又沉重,为那些长眠于这山上的英雄们而悲伤;抬眼望去山坡上是几年前台北市政府建造的灵骨塔,也是我们此行前来的目的地。

台北市政府公务人员帮我们打开了灵骨塔的房门,塔里安放的是部分50年代被杀害的政治受难者的骨罐(据知情者介绍,能存放进灵骨塔骨罐的都是具有一定政治身份的受难者)。一层我们看到了吴石、陈宝仓、朱堪之、聂義、刘光典等烈士的牌位,抬步二楼,我的爷爷侯文理就安放在那里。请爷爷的灵柩回家,把他老人家请回大陆,让老人家魂归故里,这是我和弟弟侯海波肩负的家族重任。寻找了60多年,今天也终于完成了爸爸、叔叔、姑姑们的心愿。

在完成了领取骨罐交接手续,带着爷爷的骨灰缓步下山。回望爷爷及英雄们一起长眠了60多年的大山,不禁想起了我们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为这些隐秘战线英雄们刻写的《光影》碑文:“黑暗里,你坚定地守望心中的太阳;长夜里,你默默地催生黎明的曙光;虎穴中,你忍辱负重,周旋待机;搏杀中,你悄然而起,毙敌无形。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你们,在烈火中永生。”不禁回想着寻找爷爷的历程;想着爷爷当初为信仰别离父母妻儿和“先保国后保家”的留言;想着爷爷给爸爸留下的珍贵家书。

2016年4月22日,带着爷爷侯文理的骨灰回到了故土,爷爷终于魂归故里,家人60多年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4月28日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在西安烈士陵园为爷爷侯文理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并给予爷爷公正而又崇高的荣誉和评价。记得在纪念活动中一位不知姓名的老同志站在爷爷的遗像前热泪涌出,那动容的表情,足以告慰爷爷侯文理:您一生的经历和事迹感天动地,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家书捐赠

按照军委相关部门领导的提议和家人的意愿,2019年1月23日,在北京将爷爷侯文理留给爸爸的唯一一封家书捐赠给了国家军事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的领导非常重视,并为我们举行了捐赠仪式。家书的捐赠,就是为了传承红色基因,能将爷爷侯文理思想、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展示给后人,永远发扬流传。

三、家风的传承

忠诚、勇气和信念是当时爷爷那一代人最宝贵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爷爷是走出了黎明前的黑暗迎来了曙光,为了信仰又踏着曙光置身孤胆投入了另一险峻征途。爷爷的一生对于我们后人来说是个传奇,是本值得让后人阅读、学习的书。打开这段尘封的历史,他和所有为党、为共和国大业牺牲的烈士一样,为了党旗上镰刀斧头永不被锈蚀、为共和国的五星红旗永远飘扬,甘洒热血。

之前屡次提到的爷爷写于1949年9月30日给爸爸的信在写满温情的背后也浸透着从战火弥漫走出的艰辛,更透露出一种对光明的渴望,对信仰的坚持。这封家书是我们家庭的重要精神支柱,一代又一代的人将爱国爱党爱家的家风做为一种精神内核,在家族中传承下去、源远流长。

父母遵循爷爷的教诲,言传身教,伴着我们不断成长。爸爸仙逝时,其友写了一副“为民族统一先辈深入虎穴捐躯宝岛称壮烈以邳州为家兄台俯身孺子廉洁奉献世人钦”的挽联,涵盖了两代人传承为国为党为事业甘于贡献的家风,也证实了爸爸没有辜负爷爷的期许。

后辈们也都谨记爷爷侯文理给爸爸信中的教诲去做人做事,虽然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多年来我们后辈没有辜负爷爷侯文理在家书中对我们的期许,即便生而平凡,但爱党爱国的赤诚之心始终炽热,努力成人成才,为各自的事业积极奉献力量。

就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已上小学的外孙问我:“外婆,你在干什么呀?”我告诉他:“外婆在写我的爷爷的人生经历,他是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有着忠诚的信仰。”外孙又问:“他很厉害吗?”我告诉他:“他只是千千万万为祖国解放以及统一的革命先烈中的一员。但无论遭遇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坚贞,严守组织纪律。平凡而又伟大,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外孙懵懂地点了点头:“老师也给我们讲过革命先烈的故事,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此刻我相信,一颗爱党爱国的种子已经在他的心里扎根,最终必将长成一颗参天大树,激励他为国为民而奋斗。

现在我写出这段历史的故事,写出爷爷侯文理短暂光辉战斗的一生,以慰籍爷爷的在天英灵,同时也借此纪念为党和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流血牺牲的先烈们。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祖国的强大已屹立于世界的前列,这正是爷爷侯文理和所有为党为民族的崛起而牺牲的先烈们所希望看到的。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统一祖国将是必然,待台湾回归之日,我们将告慰爷爷、告慰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付出生命的英烈们。

附:一、侯文理生平介绍

侯文理(1916-1958),安徽萧县人。1935年随姐夫孙相涵参加革命,1937年受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徐彬如指派打入国民党汽车交通团八连,成为该连连长曹艺的单线联络人。抗日战争时期,随远征军辎汽六团远赴印缅,对日作战。国共内战期间,侯文理潜入浙江金华汤恩伯的二线兵团203师卧底,任该师中校特务营长和警卫大队长。1949年4月侯文理和曹艺一起策动国民革命军203师部队起义,并将机械化设备等交付给解放军二野。1950年侯文理奉解放军二野敌工部部长袁血卒指令,潜往台湾,搜集情报。1951年侯文理潜入保密局利用江苏反共突击军副司令身份为我党搜集情报,1953年被人发现举报逮捕。1958年被国民党保密局杀害,终年42岁。

二、有关侯文理的宣传作品:1、 三集纪录片《隐秘战士》安徽广播电视台

2、《296号骨灰盒》凤凰卫视冷暖人生

3、《无声的功勋》第三季第一集

国安影视中心、江苏省安全厅、江苏省广播广播总台联合出品

4、《血沃宝岛》目录331篇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编写

本文修改于2015年10月25日 由作者提供稿件供本号发布

来源:大洲文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