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发布,“缩小不同人群社会保障差距”被明确写入核心内容,成为民生领域的重头戏。在次日召开的全国社会保障改革推进会上,人社部、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与权威专家共同解读:“十五五”
2025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发布,“缩小不同人群社会保障差距”被明确写入核心内容,成为民生领域的重头戏。在次日召开的全国社会保障改革推进会上,人社部、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与权威专家共同解读:“十五五”(2026-2030年)社保改革将告别“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通过制度统一、覆盖扩面、服务升级的组合举措,打破城乡、职业、区域间的保障壁垒,让亿万群众都能享受到均等化的社保福利。
当前,我国社保体系已实现10.7亿人参保的“广覆盖”,但城乡居民与企业职工的养老金落差、灵活就业者参保难、异地就医报销繁琐等问题仍客观存在。比如2025年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143元/月,而企业职工月均养老金已超3500元,差距依然明显;灵活就业群体规模突破4亿人,过去部分人因户籍、缴费等限制游离在保障之外。“十五五”规划直面这些民生痛点,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陆续落地,标志着我国社保体系从“覆盖广”向“保障匀”的高质量转型。
养老金改革“提低扩面”,城乡老人待遇稳步拉近
“十五五”养老金改革的核心思路是“提低、稳中、扩面”,既要让低收入群体的养老金快速增长,也要通过制度完善扩大保障范围,逐步缩小群体差距。《建议》明确提出“健全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这一政策在2025年已率先预热——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123元/月上调至143元/月,涨幅达16.3%,而这只是“十五五”提标的起点。
更具突破性的是,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将建立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物价涨幅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金维刚解释:“以前基础养老金调整多是阶段性提标,‘十五五’将实现‘年年有增长’,让农村老人的保障水平跟上社会发展节奏。”在浙江、江苏等先行地区,农村老人基础养老金已达500-700元/月,这些实践经验将逐步向全国推广,预计到2030年,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平均水平将较2025年翻倍。
河南商丘的农村老人刘大爷,按每年200元档次缴满15年,现在每月能领160多元养老金。“以前总羡慕城里退休的老伙计每月领几千块,现在听说每年都能涨,五年后说不定能领到300多,够我日常开销和买药了。”刘大爷的期待正逐步变成现实。而对于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调整将继续坚持“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同时通过全国统筹基金调剂,让东北、中西部等老龄化严重地区的养老金足额发放,区域差距稳步收窄。
此外,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十五五”期间,将重点推动农民工、灵活就业者等群体参保,通过简化参保流程、降低缴费门槛,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在广东东莞,不少农民工通过“企业代缴+政府补贴”的方式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打工满15年后,退休待遇与城镇职工无差别,“打工也能领足额养老金”成为越来越多农民工的共识。
灵活就业者“参保松绑”,户籍、缴费、待遇全升级
随着平台经济发展,灵活就业群体规模突破4亿人,这部分群体的社保保障成为“十五五”改革的重点攻坚领域。针对过去户籍限制、险种捆绑、缴费压力大等问题,《建议》明确提出“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率”,一系列“松绑”政策在2025年密集落地。
最大的突破是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无论户籍在农村还是外地,只要在就业地稳定就业,就能在当地单独参加养老保险或医疗保险,不用再“跑回老家参保”。在北京做外卖骑手的安徽小伙王磊,之前因没有北京户籍,只能在老家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异地就医报销比例低、手续繁琐。2025年政策放宽后,他立刻在就业地参保了职工医保,“现在在北京看病能直接报销,比例比老家高20%,每月缴费还能根据收入调整,压力小多了。”
缴费方式也更加灵活人性化。“十五五”期间,灵活就业人员可自主选择按月、按季度或按年缴费,缴费档次从60%至300%不等,经济压力大时可按最低档次缴费,收入稳定后再提高档次,避免因一次缴费困难而断保。在深圳,灵活就业人员还能通过手机APP实时调整缴费档次,社保部门会根据缴费情况发送提醒,确保参保不中断。
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建立更是让灵活就业者吃了定心丸。“十五五”期间,将把建筑工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高危行业灵活就业人员全部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保费由政府、平台、个人三方共担,缴费比例低至0.1%-0.3%,却能享受与工伤保险同等的保障待遇。上海网约车司机李师傅去年因交通事故受伤,通过职业伤害保障报销了80%的医疗费,“以前跑车总担心出事没人管,现在有了这份保障,干活更踏实,再也不用怕因病返贫了。”
社保转移接续也实现“无缝衔接”。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已上线,跨省份转移社保无需跑窗口,线上提交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不会因换工作、跨区域而清零。杭州的主播张女士从上海跳槽到杭州,通过APP线上提交转移申请,不到10天就完成了养老和医保的接续,“以前转移社保要跑两个城市,现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行,社保跟着人走,太方便了。”
医保改革“省级统筹+即时结算”,看病报销不再分城乡
医保作为最受关注的民生保障,“十五五”期间将通过“省级统筹+即时结算”两大抓手,缩小城乡、群体间的医保差距。《建议》明确提出“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优化药品集采、医保支付和结余资金使用政策”,这意味着医保政策、报销标准、基金管理将实现全省统一,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的医保待遇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2025年10月,国家医保局发文要求全面推进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2026年底前,开通即时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占比要达到80%以上,二级及以上医院实现应纳尽纳,定点零售药店也将逐步纳入即时结算范围。届时,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住院、生育和药店购药等费用都能即时结算,有条件的地方还会将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纳入其中,彻底告别“先垫钱、再跑腿、长时间等待报销”的困扰。
四川成都的张阿姨深刻体会到了这种便利。她之前在老家内江住院,自己先垫付了3万元医疗费,跑了4趟社保局才办完报销,前后花了两个月时间。2025年10月她在成都住院,直接走即时结算,自己只付了报销后的8000元,“不用垫钱、不用跑腿,出院当天就结算完,这种全国统一的便利真是太贴心了。”
医保个人账户改革也让群众受益良多。“十五五”期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进一步扩大,个人账户资金可用于支付配偶、父母、子女的门诊费用、购药费用和大病保险个人缴费,实现“一人参保,全家共享”。苏州上班族吴女士的父母参加的是城乡居民医保,门诊报销比例较低,以前父母看一次门诊自付要200多元,现在她能用自己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余额帮父母支付,“一年下来能省几千块,城乡医保的差距感觉一下子拉近了。”
药品集采和医疗资源下沉也在同步推进。“十五五”期间将继续扩大药品集采范围,让更多常用药、抗癌药价格大幅下降,同时新增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让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在云南大理的乡镇卫生院,现在能买到集采后的降压药,每盒只需5块钱,村民李大妈说:“以前得坐半小时车去县城买药,又贵又麻烦,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便宜药,报销比例还提高到了70%,我们农村人看病再也不用愁了。”
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偏远地区不再“掉队”
“十五五”社保改革不仅关注待遇差距,更注重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建议》提出“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更多公共服务向基层下沉、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让农村居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便捷的社保服务。
在农村地区,“社保服务站+代办员”模式全面推广。每个村都设立了社保服务站,配备专职代办员,每月定期上门为老人讲解政策、协助完成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查询缴费信息。甘肃定西的农村老人王奶奶行动不便,不会用智能手机,村代办员每月都会上门帮她认证:“不用出门就能办社保业务,代办员还会把养老金到账情况告诉我,政府的服务真是越来越周到了。”
对于偏远山区,流动社保服务车成为“移动的社保大厅”。服务车定期下乡,带着设备为村民办理参保登记、缴费、待遇申领等业务,还现场解答政策疑问,让村民“不用跑远路,就能办好事”。在贵州黔东南的深山里,流动社保服务车每月都会来一次,村民们早早就在村委会门口等候,“以前办社保要走两小时山路到镇上,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太方便了。”
线上服务也在不断优化升级。“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APP已实现参保缴费、社保转移、待遇查询、资格认证等“一网通办”,全国社保信息互联互通。无论是城市白领还是农村居民,都能通过手机快速办理社保业务。湖南怀化的年轻人李娟,在外打工多年,以前要专门请假回老家帮父母缴纳城乡居民医保,现在通过APP几分钟就能搞定,还能实时查询缴费记录,“再也不用为办社保请假跑腿了,科技让社保服务更贴心。”
多层次保障体系扩容,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十五五”社保改革并非“一刀切”的平均主义,而是在保障基本公平的基础上,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的保障体系。《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让不同收入、不同职业的群体都能获得相应的保障。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优化升级是重要亮点。2024年12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已扩大到全国,“十五五”期间,缴费上限将从每年1.2万元逐步提高到2万元,投资范围将增加稳健型理财产品、养老保险产品,同时对中低收入群体给予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上海白领林女士已经连续两年缴纳个人养老金,她选择了每年1.2万元的缴费档次,购买了稳健型养老理财:“基本养老保险是基础,个人养老金能让退休生活更有品质,以后缴费上限提高了,我还想多缴点,为晚年生活多攒点保障。”
企业年金方面,政策将重点向中小企业倾斜,通过税收优惠激励企业建立年金制度,让民营企业职工也能享受到补充保障。浙江宁波一家中小型制造企业,2025年为员工建立了企业年金,企业每月按员工工资的5%缴费,员工个人缴纳2%。该企业员工王师傅说:“以前觉得企业年金是大企业的福利,现在我们小企业也能享受到,以后退休除了养老金,还能领年金,养老更有底气了。”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也在稳步推进。“十五五”期间,将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覆盖更多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和残疾人,解决他们的照护难题。在山东青岛,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失能老人,可享受每月最高3000元的照护补贴,既能选择居家照护,也能入住养老机构,“有了长期护理保险,不用再担心失能后没人照顾,也减轻了儿女的负担。”青岛市民张大爷说。
“十五五”社保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从养老金的动态提标到灵活就业者的参保松绑,从医保的即时结算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每一项举措都直击群体间的社保差距痛点,每一个变化都关系着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场改革不仅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自我完善,更是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一步,让每个人在年老、疾病、失业等风险面前都能有依靠、有底气。
你所在的地区已经落实了哪些“十五五”社保改革新举措?你在参保、报销过程中感受到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
来源:??淡然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