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当我们不敢动手?中国或退出英国千亿项目,英媒哭诉:不守诚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19:22 1

摘要:英国这几年电力供应老出状况,冬天一到,高峰期居民区和工厂就容易断电,搞得大家怨声载道。政府那边嘴上说要解决,可行动起来总是慢半拍。话说回来,英国为了稳住电力,早几年就找上中国合作,打算建核电站。

英国这几年电力供应老出状况,冬天一到,高峰期居民区和工厂就容易断电,搞得大家怨声载道。政府那边嘴上说要解决,可行动起来总是慢半拍。话说回来,英国为了稳住电力,早几年就找上中国合作,打算建核电站。

2015年10月,中英签了协议,中国广核集团投身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占股33.5%,法国电力公司EDF占66.5%。这个项目在萨默塞特郡,建两台欧洲压水堆,每台1600兆瓦,总共能给600万户人家供电。开始估算成本180亿英镑,换成人民币差不多1732亿,规模不小,大家都觉得这是双赢,中国企业还能借此进欧洲市场,英国能缓解用电紧巴巴的情况。

合作刚起步,看起来还行。中国广核前期砸了60亿英镑进去,买设备、派团队、做评估。英国当时首相卡梅伦还说这是中英黄金时代的标志。中国企业甚至对后续的塞兹韦尔C项目有兴趣,想扩大影响力。2016年7月,新首相特蕾莎·梅上台没多久,就突然喊停最终批准,说要额外审查。这一下把中方前期工作晾在那,耽搁了好几个月。9月才通过,2017年3月现场土建开工,本来计划2025年发电。

建着建着,麻烦就来了。焊接有缺陷,得反复查修。2018年,供应链卡壳,法国进口的反应堆部件迟迟不到。英国监管部门要加安全测试,工期又拖。疫情2020年一闹,工人少三成,工程停几个月。中国广核团队提了不少建议,比如加强抗震设计,适应英国地质,但英国那边不全听,坚持自己的标准,协调会开一堆也没结果。2019年,成本超预算10%以上。到2021年,英国政府开始审外资在核领域的角色,重点盯中国企业,说是安全考虑。成本已经涨到230亿英镑。英国还要求中方多担超支费用,中国广核按合同办,拒绝额外掏腰包。

2022年,英国加强供应商检查,中国提供的材料几十批次延期进场。谈判时,英国想改股权结构,减中方影响。中国广核守着原协议,不松口。同年11月29日,英国政府直接收购中国广核在塞兹韦尔C的20%股份,付了1亿英镑补偿,把中方踢出局。时任首相苏纳克宣布,强调本土控制优先。这步棋标志合作转折。欣克利角C虽没马上断中方,但摩擦堆积。

2023年12月,中国广核宣布不超合同追加资金,只守原有部分。项目延误加剧,从2025年推到2027年,又因结构问题到2028年。2024年1月,成本估算310亿到340亿英镑,每天利息几百万英镑。英国找其他资金,但没多大进展。法国电力公司独扛12.9亿英镑超支。现场缺焊工,从加拿大调人,合格率掉到63%。2024年年中,英国一些组织叫嚷移除中国元素,避风险。

这个延误直接砸英国电力。2024年冬天,英国重开煤厂,电价涨50%。中国广核转头去阿根廷和印尼做项目,用自家华龙一号技术,建得快,国产率超90%。英国政府推能源独立,但议会老质询。2025年1月,投产预期调到2029到2031年。成本可能460亿英镑。中国广核抽身是因为拖延和不配合,从共赢变消耗。

英国媒体一看这情况,急眼了。《彭博社》报道说中国广核停资是伦敦北京紧张新迹象,项目陷困境。《卫报》发文,说排除中企后资金缺口大,算商业失误,还暗示英国在合作中没信用,伙伴犹豫。《金融时报》也提,驱逐中国后难找替补,形容不守诚信,导致国际合作难。一些报道批评政府,付退出费给中国,还浪费纳税人钱。像《每日电讯报》说, Tories付中国1亿英镑让出塞兹韦尔C,简直笑到银行去。中国停资后,英国得靠负债累累的法国EDF扛欣克利角C,核电闹剧继续。

其实这事根源在英国内部。电力老问题没解决,核电建慢,成本爆表。政府安全担忧下手,排除中国,但没备选。法国EDF自己也难,法国政府正全盘接管EDF,应付能源危机。

中国广核走人后,项目一半进度过了,但超支80%,从180亿到330亿英镑。英国网民在X上吐槽,说中国占股33.5%,现在退出,英国还得求法国,孙纳克喊中国威胁,可核电还靠外资。有人说, Brexit后英国得自食其果,技能流失,私营融资难。

这千亿项目纠葛,暴露国际合作易碎。英国想能源自给,却卡在安全和资金上。中国企业走得干脆,转别处。英媒哭诉不守诚信,可想想谁先改规则。

话说,全球能源转型,核电本该是低碳选项,可政治一搅,项目变泥潭。英国民众电价高,停电愁,中国企业避风险,各走各路。未来咋样,得看英国怎么填坑。读者你觉得呢,这事谁的责任大?留言说说看。

来源:延娇历史达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