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这一两年,随着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被炒热的同时,在券商界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的研报中出现了大量直接针对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所谓“对比研究”,这些研究似乎都与所谓的透明质酸(玻尿酸)“过气了”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并容易带
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这一两年,随着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被炒热的同时,在券商界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的研报中出现了大量直接针对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所谓“对比研究”,这些研究似乎都与所谓的透明质酸(玻尿酸)“过气了”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并容易带有某种倾向性和误导性。因为,全球透明质酸产业正处于新的黄金期,不仅没有所谓的“过时”“过气”,相反,无论是全球的学术界还是产业界,都在这个产业领域里积极地作为着,不仅有新的学术研究和成果发现,而且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新的产业实践和应用。
大家都知道,站在国家竞争最前沿的往往是企业间的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科技与创新的较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政策的有力支持,透明质酸的应用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前景广阔。但网络上出现了关于透明质酸的“唱衰”杂音,即使不是刻意的行为,也至少是反趋势、反潮流和反常识的,甚至把透明质酸定义成只是“补水保湿”,并与胶原蛋白做简单化比较,严重误导了社会公众,甚至会影响中国企业在全球透明质酸产业继续担当领军者的积极性和作用。
经检索发现,这样的杂音往往都是以券商的研究报告之名出现的。笔者曾经在财经媒体沉浸数年,深知投资者公关的重要性和分析师研报的影响力。尽管分析师发布相关研报无可厚非,也是职责所在,但如此倾向性的研究结论在笔者看来还是值得商榷的。毕竟,这些结论很容易被“断章取义”,甚至被传播成与全球趋势和产业事实不符的所谓“玻尿酸过时论”,然后又被一些媒体和自媒体红人广泛传播,形成了某种舆论共振,给透明质酸企业带来影响,甚至还会影响经几代人努力的、一个中国优势产业的市场转化基础。
但在笔者看来,透明质酸企业需要加强与券商分析师和财经领域从业者的积极沟通和交流,增强信息对称,做好透明质酸的科学传播。同时,产业企业和相关机构需要就透明质酸产业效应及时研究并发布相关的报告,以正视听。此外,透明质酸企业也必须随时发出自己的声音,并组织专家研讨等,一起开放透明地进行讨论。
总而言之,面对唱衰透明质酸的杂音,透明质酸企业、相关领域的学术机构、科研单位以及行业机构等,需要联手进行更积极的作为。因为,至少通过公开信息,我们真的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全球透明质酸产业正处于新的黄金期。一个最近的例证就是:今年4月17日最新的《Cell》杂志综述将十二大衰老标志物进行了更新,这个物质推动细胞外基质 ECM 成为了第十三大衰老标志物,揭示了抗衰研究的新蓝海。这时的全球学术界才发现这个物质已经走到了衰老干预研究的舞台中央,而中国企业如华熙生物实际上已经牢固占领了与这个物质相关的产业高地。
实际上,全球透明质酸的研究正在加速推动生命科学的前沿发展,而且透明质酸在衰老研究与衰老干预中的关键地位已经确凿无疑,成为最新的抗衰老标志物。比如,2023年发表于《Nature》的一项研究就让科学界更加惊叹,超高分子量透明质酸的长寿能力竟然可以移植到其他物种。学者通过基因编辑手段,将合成高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关键酶导入普通小鼠体内,获得了超高透明质酸的小鼠的中位数寿命显著增加了4.4%,最长的寿命延长了 12.2%。这项里程碑式的衰老研究确立了透明质酸在生命衰老中的核心作用。
两年之后的2025 年,如前所述,最新的《Cell》综述,将衰老标志扩展到十四个,细胞外基质变化(Extracellular matrix changes)继 DNA、线粒体等其他核心细胞构成之外,成为人类关注的最新的衰老标志物。而且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全文中外基质 ECM 所有的抗老依据都是来自于细胞外基质中核心关键组分——透明质酸的抗衰老研究。这也是因为目前关于衰老ECM 微环境研究最充分,证据最扎实的部分就是来自透明质酸。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生命科学领域认识到糖类物质在人体内的重要角色和巨大潜在应用价值后,美国国家研究院召集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 14 位来自糖科学、生物化学、工程学等多元领域的顶尖专家,于 2012 年发布了《Transforming Glycoscience: A Roadmap for the Future(转化糖科学:未来风向标)》这一指引生命科学未来发展方向和决策的权威性路线图,并将大量资源投入到糖类物质的研究中。相比 1990 年的人类基因组,糖科学的路线图构建晚了 22 年,属于新蓝海空间。对于医药研究 10-20 年的通常周期来看,未来 10 年内糖类物质的应用领域将会迎来一次大爆发。
在这样的大势下,“唱衰”透明质酸的杂音不可避免地会严重误导学术科研界和产业实践应用领域。面对国际的科技前沿的竞争优势的竞合,中国的产业在糖生物产业的关键领导地位需要得到高度重视,这不仅仅是商业的事情,而且还事关中国企业依托中国工程优势探索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窗口期,更关乎国家竞争的最前沿之未来趋势和机遇的及时把握。
毕竟,中国企业如华熙生物已经拥有了最全的透明质酸寡糖库,并通过建立了全球最全的透明质酸酶库,可利用不同类型的酶切割透明质酸长链,形成不同末端片段、不同分子量大小的透明质酸,这些都为医药、护肤、再生医学等领域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而这些基础设施,又为向整个糖生物学做延伸研究奠定了基础。
同时,基于在透明质酸领域积累的技术与经验,中国企业华熙生物成功打造了糖链精准控制平台,并将这一核心能力拓展至其他糖胺聚糖(GAG)的开发,目前已在硫酸软骨素、肝素及其寡糖库的研发中取得显著进展,成为全世界功能糖和活性物领域的领军企业,实现从原料药级到医美级、功能食品级的全场景覆盖。其“柔性化”生产线可快速切换不同物质(如超纯麦角硫因、重组胶原蛋白)的中试流程,解决了传统生物制造中“死亡之谷”(实验室到量产间的断层)难题。
无论如何,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都值得有识之士和相关机构的警惕。这也关乎到大国之间的博弈。
(中国香妆融媒体发布本文只是为了传递更多的讯息,不代表中国香妆任何倾向性的投资意见或市场暗示,仅供行业参考。韦三水为前财经媒体人,原《第一财经日报)核心创始管理团队成员、北京新闻中心创办者,原《21世纪经济报道》首批创始记者团队成员、首批八位资深记者之一,吴晓波领衔的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签约财经作家,出版多部财经著作。本文同时参考了相关公开资料/报道。本文由中国香妆融媒体授权转载)
/// END ///
来源: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