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揭示抗癫痫新机制,精准调控神经元“开关”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18:09 1

摘要:癫痫发作如同大脑中一场失控的“电风暴”,而一类被称为“吊灯细胞”的抑制性神经元,可能正是这场风暴的关键“制动器”。中国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泰一林团队联合卢江腾、倪建国等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海马区吊灯细胞

癫痫发作如同大脑中一场失控的“电风暴”,而一类被称为“吊灯细胞”的抑制性神经元,可能正是这场风暴的关键“制动器”。中国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泰一林团队联合卢江腾、倪建国等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海马区吊灯细胞在调节癫痫敏感性及严重程度中的关键保护作用。

吊灯细胞是一类特异靶向投射神经元轴突起始段的GABA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高效调控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发放,理论上具备抑制网络过度兴奋的潜力。然而,其在癫痫等病理状态下的具体角色长期存在争议。

研究团队利用新型遗传工具Unc5b-CreER小鼠,实现对吊灯细胞的特异性标记与调控。他们发现,在癫痫发作期间,吊灯细胞的钙信号显著增强,表现出“被募集”的特征。更重要的是,通过表达破伤风毒素阻断其突触传递,小鼠即使未受刺激也会出现自发性癫痫发作;而在红藻氨酸诱导的急性和慢性癫痫模型中,抑制吊灯细胞活动会显著增加癫痫的易感性与严重程度。

研究进一步采用化学遗传学手段双向操控吊灯细胞活性:抑制其活动使动物更容易发作且症状更重;而激活吊灯细胞,则能在急性期减轻发作严重性,并在慢性期显著减少自发性癫痫的频率。这清晰表明,吊灯细胞在癫痫中扮演着“主动保护者”的角色。

结构分析还发现,癫痫状态后吊灯细胞对轴突起始段的支配增强——其末梢“吊灯结”长度增加、突触数目增多,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可塑性,进一步支持其在病理状态下维持网络稳态的功能。

该研究不仅为“吊灯细胞假说”提供了坚实的实验证据,也揭示了一条潜在的治疗路径:通过靶向激活或保护吊灯细胞,或可成为干预癫痫发生与发展的新策略。未来针对该类细胞的调控手段,有望为耐药性癫痫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信源: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501066

来源:捷报来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