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直供“关山雪” 张家川马铃薯全链激活县域发展新动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18:18 1

摘要:新天水讯据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消息深秋时节的张家川,田野间满是丰收的忙碌。数万亩马铃薯褪去泥土外衣,经农户熟练地采收、分拣、装袋后,一袋袋饱满的薯块被迅速装上运输车,直奔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张家川县关山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淀粉加工厂。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的“无

新天水讯据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消息深秋时节的张家川,田野间满是丰收的忙碌。数万亩马铃薯褪去泥土外衣,经农户熟练地采收、分拣、装袋后,一袋袋饱满的薯块被迅速装上运输车,直奔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张家川县关山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淀粉加工厂。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的“无缝衔接”,不仅让新鲜原料第一时间转化为加工产品,更串联起“农户采收、企业收购”的产销闭环,绘就出秋收季里“地头忙采收、车间忙加工”的两旺图景。

马铃薯能成为张家川特色主导产业,离不开自然禀赋与科学培育的双重助力。当地依托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高的生态优势,将其作为农民增收、农业提质的核心抓手,从产业链上游便筑牢根基,通过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大规模推广抗旱、高产的脱毒马铃薯良种,亩产量较传统品种显著提升。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手把手”技术培训,从播种密度、水肥管理到病虫害防治,全程为种植户提供科学指导。搭建“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销对接平台,提前签订收购协议,让农户吃下“种得好、卖得出、能赚钱”的定心丸。

秋收期间,为进一步提升采收效率与原料品质,县农业农村部门组建专项服务团队,组织农技人员分片包联种植区,指导农户采用机械化采收设备作业。“以前人工挖薯,一亩地要三四个人干一整天,还容易碰伤薯块。现在用收获机,十来分钟就能收完一亩,破损率降低了,卖相更好、收购价也更高。”张家川镇种植户马先生算了一笔账,机械化采收不仅每亩节省人工成本200多元,还让自家马铃薯因品质达标,顺利进入“关山雪”的收购清单。据县种子管理站站长马青杰介绍,今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3.5万亩,总产量突破26万吨,其中1/3的产量通过“就近直供”模式交付“关山雪”加工,有效破解了以往“丰收愁销路”的难题。

作为产业链中游关键枢纽,关山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前布局,为收购开通“绿色通道”,厂区实行“24小时不打烊”服务,从车辆引导、过磅称重,到卸料验收、现场结算,全程专人跟进,每辆车收购流程不超10分钟。“我们提前备好收购资金,就是要让农户‘薯到手、钱到账’。”公司负责人邵春生说,目前企业日均收薯超1000余吨,加工车间内清洗、粉碎、过滤、沉淀、烘干等自动化生产线全速运转,新鲜薯块经10余道工序,变身高品质淀粉、手工粉条等产品,远销陕甘宁等地。

“淀粉厂建在家门口,我们的马铃薯再也不用拉到外地去卖了,光运输费和仓储费就能省不少!”天水中谷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小平的感慨,道出了众多马铃薯种植户的心声。这条从“育种-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不仅解决了马铃薯收获后的储存、销售的痛点,更延伸了农业价值链,在采收季,企业带动周边100余名村民从事分拣、装卸工作。加工季则吸纳50余名村民进入车间稳定就业,真正实现了“产业兴、村民富”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我们会持续完善全产业链。”马青杰表示,一方面支持“关山雪”等企业开发马铃薯蛋白粉、休闲零食等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另一方面加快“张家川马铃薯”区域公共品牌培育,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商超专柜拓宽渠道,让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打响名气,推动马铃薯产业从“初级产品供应”向“高附加值商品输出”转变,让这一特色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农民增收的“稳定器”。

来源:新天水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