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辆云梯消防车、一把角磨机、一辆大型踏板摩托车,外加短短七分钟——据信,这便是窃贼从全球访客量最大的卢浮宫盗走无价珠宝所需的一切。这座法国软实力的基石竟如此脆弱,加剧了该国的萎靡之气,人们也将矛头直指其中暴露的明显安全漏洞。
一辆云梯消防车、一把角磨机、一辆大型踏板摩托车,外加短短七分钟——据信,这便是窃贼从全球访客量最大的卢浮宫盗走无价珠宝所需的一切。这座法国软实力的基石竟如此脆弱,加剧了该国的萎靡之气,人们也将矛头直指其中暴露的明显安全漏洞。
但它也指向了一个更广泛的现象:随着黄金等贵金属和宝石价值的飙升,犯罪分子对其产生了无尽的贪婪——而艺术品,反倒不在他们的目标之列。
窃贼紧盯黄金
上图清晰表明,随着金价在一年内翻倍、二十年间飙升十倍,针对博物馆的盗窃行为也变得愈发猖獗。投资者正大规模撤离政府债券等传统安全资产,使得能够存入保险柜或金库的实物资产身价倍增。这一点,自然也引起了那些打砸抢盗贼的注意。就在上个月,窃贼还动用喷灯和角磨机,从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盗走了价值60万欧元(约合69.92万美元)的金块。
再早些时候,去年11月,四名蒙面男子在巴黎的科尼亚克-杰伊博物馆(Cognacq-Jay Museum)公然砸碎展柜,抢走了七件18世纪的鼻烟盒。据巴黎博物馆协会称,其中五件已被追回,但艺术界相关领域的工作者仍处于持续的不安之中。
法国当真就这么好得手吗?一年之内发生三起失窃案,确实开始显得疏忽大意了。卢浮宫员工早就曾警告过人手不足的问题,并在6月举行了罢工。而这种不安全感是普遍存在的。今年1月,劫匪就炸开了荷兰德伦特博物馆的大门,劫走了包括一顶大约公元前450年的黄金头盔在内的珍贵文物。
据艺术品交易圈内人士透露,如今有些窃贼竟然在逃跑的面包车内就拆解盗来的黄金,以便随时熔炼。几年前,英格兰布莱尼姆宫一个价值600万美元的金制马桶被硬生生拆走,表面看来,窃贼看中的就是其金属价值。
卢浮宫窃案过程的混乱无序,昭示着即便是底层的有组织犯罪团伙,其猖獗程度也已达到新的高度——他们都想从估值高达20亿至60亿美元的非法艺术品与文物交易市场中分一杯羹。
如同网络犯罪和数字货币骗局一样,这也是我们日益迈向无现金社会所催生的一个不幸的副产品。随着可抢劫银行的减少、商店收银机里的现金变少,那些习惯于在现实世界行窃的人,开始转向新近发家的加密货币企业家,或是寻找像高端手表这样容易转手的物品。如今,艺术品展览竟也被卷入了这一灰色产业中相对高端的领域。
这对于小型博物馆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其中五分之三的博物馆表示,在人流减少而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它们对未来感到担忧。在这种环境下,它们如何能负担得起额外的安保费用?正如艺术品侦探克里斯托弗·马里内洛(Christopher Marinello)所说,卢浮宫事件对所有博物馆都是“一记耳光”:如果连这样的博物馆界元老都未能幸免,其他博物馆还有多少胜算?要知道,卢浮宫已敲定将获8亿欧元重金翻新,而那些规模较小的博物馆,可没这份幸运。
接下来会怎样?法国举国上下已行动起来,全力追查这伙不法之徒。这些源自欧仁妮皇后(Empress Eugénie)及其他皇室成员收藏的皇冠、胸针、项链与耳环,即便被拆成难以辨认的碎片出售,洗钱之路恐怕也不会顺畅。各地博物馆必将升级安保措施,艺术界已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可如何才能拦住下一批铤而走险的窃贼?博物馆与收藏家必须更加审慎——不能再单纯以展品的价值为噱头吸引游客。法官们也将面临压力,需作出严厉判决,以儆效尤。
并且,威胁并非仅来自外部。2023年,大英博物馆在曝出约2000件珍宝遗失、被盗或损毁后,解雇了一名员工。这一切,与一个世纪前《蒙娜丽莎》(Mona Lisa)从卢浮宫被盗那起划时代的事件截然不同——那次事件最终反而增添了画作的神秘色彩。而今的亚森·罗宾(Arsene Lupins)们只盯着亮闪闪的金属,对达·芬奇的作品不屑一顾。这场黄金热潮,似乎让我们所有人都沦为了庸俗的逐利之徒。译/逸思 编辑/宋祉奇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