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2亿挖来苹果高管,只为得AI人才?中国开绿色通道直接 “抄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15:55 1

摘要:你知道硅谷最“疯狂”的事是什么吗?不是某家科技巨头又发布了新模型,也不是纳斯达克指数又创新高,而是Meta花2亿美金把苹果的一个AI负责人给挖走了,这事在科技圈“炸了锅”,比当年梅西转会迈阿密还热闹,毕竟足球明星的转会费再高,也很少有单笔超过2亿美金的,而且这

你知道硅谷最“疯狂”的事是什么吗?不是某家科技巨头又发布了新模型,也不是纳斯达克指数又创新高,而是Meta花2亿美金把苹果的一个AI负责人给挖走了,这事在科技圈“炸了锅”,比当年梅西转会迈阿密还热闹,毕竟足球明星的转会费再高,也很少有单笔超过2亿美金的,而且这还是给一个技术人员的薪酬。

你可能觉得不就是挖个人吗?科技圈“挖角”是常事,但你知道这笔2亿美金的薪酬是怎么构成的吗?给你算笔细账:基本工资450万美金,一次性签约奖金2500万,还有差不多1.7亿的五年期绩效股票期权,更狠的是要是Meta的股价三年内涨超50%,还能再拿3000万的奖励。

除了钱Meta还给了这个人,组建50人精英团队的自主权,配套的研发预算直接砸了15亿美金,这个被抢的人叫庞若明,以前是苹果人工智能模型团队的负责人,妥妥的华人技术精英,可能你还没意识到这事儿有多夸张,OpenAI的CEO萨姆·奥尔特曼后来爆料,说Meta为了挖他们的核心员工,开出过1亿美金的签字费。

要知道OpenAI可是ChatGPT的诞生地,核心员工都是顶流中的顶流,但即便如此,硅谷的抢人价码还是刷新了认知,其实庞若明的案例不是个例,现在硅谷的AI人才薪酬已经通胀到白热化了,谷歌DeepMind、微软这些巨头的顶尖研究员,年薪普遍都破了千万美金。

萨姆·奥尔特曼

就算是刚入行的AI工程师,平均年薪也涨到了20万美元以上,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140多万,这还只是应届生的起薪,Janco Associates有组数据特别直观,2025年4月美国AI岗位的需求同比暴增了184%,不禁让人想起“葛优老师”在《天下无贼》里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

“是人才”,放在现在的硅谷,把21世纪换成AI时代,简直再贴切不过了,而且这种抢人不是“单点狙击”,是组团端走的架势,新加坡有家媒体就披露过,Meta那个专门搞超级智能的实验室里,75%都是外籍人士,这里面一多半都有中国血统。

更夸张的是,去年还有4名OpenAI负责ChatGPT核心算法的华人研究员,集体跳槽到了Meta的这个实验室,据说每个人的签约费都没低于8000万美金,当硅谷的巨头们,把同行挖得差不多了,就开始把目光瞄准中国的技术精英,2025年7月那一个月,苹果基础模型团队就有8名核心成员被Meta这些企业挖走。

这8个人里有6个都是清华、中科大毕业的,硅谷现在抢的不是普通人才,是中国顶尖高校培养出来的AI尖子生,可谁能想到,硅谷这边抢得热火朝天,白宫那边却在拆台,2025年9月特朗普签了个行政令,直接给H-1B签证申请人加了笔“买路钱”:一次性收10万美元。

更针对的是,还要求国土安全部,优先审查有中国背景的申请人,美国国务院更直接,撤销了一部分中国学生的签证,还暂停了和中方几所顶尖高校的科研合作,这操作简直是“左右手互搏”,一边是企业砸天价抢华人人才,一边是政府设卡拦着华人人才入境。

其实逻辑也简单,美国既需要华人的智慧,撑着他们的AI技术领先,又怕这些技术被带出去,这种焦虑感让他们做了这种“自相矛盾”的事,可他们忘了,华人人才早就成了美国AI产业的“顶梁柱”。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有组数据:40%的美国AI博士都来自中国,OpenAI的研究团队里,有中国背景的工程师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谷歌、Meta、英伟达这些巨头的AI实验室里,华人研究员的占比都快到一半了。

你要是以为这些华人只是“打酱油”的那就错了,美国近几年几乎所有重大的AI突破,都有华人工程师的深度参与,2018年谷歌那个改变搜索引擎的BERT模型,核心研发团队里有3个华人,2019年Meta推出的LLaMA框架,现在多少大模型,都是基于这个框架改的,牵头的研究员叫杨立昆。

虽然他是法国人,但他团队里7个核心成员有4个是华人,2023年OpenAI发布GPT-4,负责训练数据优化的关键岗位,全是华人工程师,就连美国AI顶刊的论文,都离不了中国科研人员,说直白点,没有华人人才,美国的AI产业根本撑不起现在的地位。

可白宫的签证政策,正在慢慢“扼住”自己的科研动脉,现在中国学生申请AI、芯片、量子计算这些敏感专业的签证,安全审查期至少要60天,长的能拖到90天,有些案例甚至拖了大半年,最后还是拒签。

2025年4月那一次,美国130多所高校里,有1200多名国际学生,因为签证问题被迫离境,这里面有不少都是AI领域的青年研究者,其中不乏已经拿到谷歌、微软offer的顶尖人才,美国自己在2025年1月发过一份官方报告,里面承认AI相关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里,近半数都不是美国公民。

而且以前这些人80%,都会选择留在美工作,但现在因为签证和审查的问题,留美意愿已经下滑了不少,美国都这么“作”了,中国这边可也没闲着,不是被动等着人才回来,是主动出去接,从2024年开始,百度、字节这些搞AI的大厂,都在海外设了专门的招聘点和人才联络处,就是盯着那些想回来的华人人才。

中科院计算所的负责人也说过,现在他们招的博士里,一半都有海外背景,而且其中有部分都是从美国回来的,更关键的是中国出了个“王炸”政策: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K签证政策,给全球的年轻科技人才,开了条绿色通道,不用雇主担保,直接就能来华工作、创业,甚至落户,办理效率比美国快了至少3倍。

这种政策反差,已经开始重塑全球AI人才的流动格局了,美国政府在严防死守,硅谷却在砸钱抢人,中国敞开大门,用政策诚意吸引人,行业里有份统计,最近两年美国AI研究人员流向海外的比例涨了不少,其中差不多一半,都去了中国或者新加坡,而去中国的人里,80%都是有华人背景的技术精英。

可能有人会问,中国真的能接住这些人才吗?答案是不仅能接住,还能让他们发光发热,斯坦福大学每年都会发一份《人工智能指数》报告,2025年的报告里写着,中国AI论文的数量占全球23.2%,稳居世界第一,硅谷的天价合同确实诱人,但架不住政府的“政策壁垒”。

中国的“筑巢引凤”可能没那么多现金诱惑,但给了人才最想要的尊重和机会,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AI人才,开始往中国流,新加坡的媒体就预测,再过5年,全球AI的人才中心,可能就要从硅谷搬到中国了,这场人才战的胜负,早就不是看谁“砸的钱”更多了,而是看谁能给人才更好的发展“土壤”,全球AI格局的重塑,其实已经开始了。

来源:海员王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