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这条短视频时,我正挤在地铁二号线上,耳机里放着《孤勇者》,屏幕里水花四溅,评论区一水儿的“缘分天注定”。
“同一口池塘,同一辆车,同一个人,71岁的唐克明跳下去两次。
”
刷到这条短视频时,我正挤在地铁二号线上,耳机里放着《孤勇者》,屏幕里水花四溅,评论区一水儿的“缘分天注定”。
可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哪是缘分,分明是乡村公路的命硬。
先说现场。
益阳沧水铺镇砂子岭村,那拐弯像被谁掰折的吸管,近五年三辆车“下锅”。7月17日那天,徐灿的SUV就是顺着这根吸管滑进池塘,车头朝下,车窗像被水糊住的猫眼。
唐克明扛着锄头路过,裤子没脱,先一锄头砸窗,再一手拽人,动作快得像个老练的捞尸工——25年前,他也是这样把7岁的徐灿从水里拎出来。
更离谱的是,徐灿被拖上岸后,在村委会的致谢锦旗上看见一张老照片:1999年,她穿着红色救生圈,被唐克明抱在怀里。
照片边缘已经卷毛,像被岁月啃过的饼干。
两人对视那一刻,徐灿直接跪了,唐克明只挤出一句:“丫头,怎么还是你?
”
故事到这里,本该温情收尾,可现实偏不。
抖音话题飙到2.3亿播放,有人刷火箭,有人喊“再生父母”,赫山区文明办连夜开会,说这是“同一人两次救同一人”的首例,得树典型。
唐克明被拉去拍宣传片,老爷子紧张得把“防溺水”说成了“防褪水”,NG八次。
徐灿那边更忙。
她找了心理医生,说自己“听见水声就喘不上气”,却又转头成立“唐克明爱心基金”,首批5万,打算给池塘装护栏。
村委会顺势表态:8月底前把护栏立起来,再竖块事迹牌,让路过的人都能看见“唐克明”三个大字。
听起来像双赢,可我心里不是滋味——要是护栏早五年到位,唐克明就不用第二次跳下去。
最微妙的是唐克明的态度。
政府想给他报省级见义勇为,他摆手:“别折腾,我水性好人又闲。
”徐灿塞给他两万红包,他转身买了20个救生圈,挂在池塘边,像一圈明黄的警告。
徐灿认他当干爹,他嘿嘿笑:“以后开车慢点,再掉我可游不动了。
”
有人把这段剪成“善有善报”的鸡汤,我却看见另一面:乡村公路的死角,五年三坠,没人记得前两位司机的名字,只记得71岁的老头两次当英雄。
流量像潮水,退得快,护栏才是水泥,能挡命。
所以,别只转发感动。
下次路过砂子岭村,要是看见新刷的蓝色护栏,伸手摸一下,那上面刻着的不只是唐克明的名字,还有“别再掉下去”的提醒。
至于徐灿,她说等护栏装好,要带孩子来给“干外公”磕头。
我替她拟了句台词:“第一次您救了我的命,第二次您救了我的怕。
”
怕,比水更深。
来源:青春已去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