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这条推送时,我正把最后一口泡面吸进肚,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这碗咸汤要是全换成太阳掉的“体重”,够地球人喝多少年?
“太阳正在减肥,每秒掉426万吨肉。
”刷到这条推送时,我正把最后一口泡面吸进肚,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这碗咸汤要是全换成太阳掉的“体重”,够地球人喝多少年?
数字太大,手机计算器直接罢工。
别急,先别被吨级单位吓跑,真正扎心的在后面——科学家刚把账本翻出来,发现太阳这46亿年只烧了自身0.03%的脂肪,连“热身”都算不上。
可就在去年,帕克探测器补了一句:人家其实悄悄多甩了0.1%的汗,太阳风那点小尾巴,以前全被当成“水分”忽略,现在得算进总消耗。
换句话说,我们以为的“永恒”,早就在账面上动了手脚。
把426万吨拆成秒表,听起来像天文馆的催眠解说。
换个场景:你正挤早高峰地铁,车厢里每秒钟蒸发掉三辆满载渣土车的重量——太阳那边同步进行,只是没人抱怨臭味。
这么一想,恒星也像个打工人,打卡烧氢,烧完下班。
但新模型说,它可能提前2亿年“退休”,原因不是氢不够,而是内部碳氮氧循环偷偷掺了1.5%的私活,像老板突然给你加KPI,烧得更快,老得更快。
ITER那边刚把聚变火堆维持300秒,人类还在欢呼,太阳早把“持续”标成默认配置,一烧就是几十亿年,你说气不气。
更细思极恐的是,太阳磁场最近被证实“败家”——额外吹走20%物质。
你以为它稳如老狗,其实每11年就来一次“情绪周期”,损失率像股票±5%上下跳动。
韦伯望远镜刚拍到隔壁老大爷恒星“氦闪”,亮一下,行星坟场直接升级。
换算到地球,50亿年后真不一定被吞,可能被推远,变成一颗冰球,在太阳系边缘流浪。
那时候,如果还有人类,大概会怀念今天被晒黑的夏天。
所以,下次抱怨“太阳好大”的时候,记得抬头感谢它还在精打细算地烧。426万吨听起来吓人,可太阳兜里还剩38%的氢存款,够再挥霍49亿年。
人类呢?
把300秒聚变纪录当里程碑,把0.03%当宇宙级“零头”。
恒星不慌,我们慌什么——除非先把自己熬成红巨星。
来源:一往无前糯米qLJeg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