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措辞严厉的通报中,“多次接受旅游安排却对抗组织谈话”的表述格外刺眼。这位曾主政成都市温江区、担任过副市长和宣传部长的女厅官,最终因“数额特别巨大”的贪腐行为跌落马下。
2025年8月13日,四川省纪委监委的一则通报震动成都政坛:成都市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田某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在措辞严厉的通报中,“多次接受旅游安排却对抗组织谈话”的表述格外刺眼。这位曾主政成都市温江区、担任过副市长和宣传部长的女厅官,最终因“数额特别巨大”的贪腐行为跌落马下。
通报直指她“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在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成为2025年夏季反腐风暴中的又一典型。
一、从高校辅导员到副厅级的蜕变
1962年12月,田某出生于湖南龙山一个土家族家庭。1984年7月,22岁的她走出大学校园,在西南民族学院法律系开始了职业生涯。从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到院团委副书记、书记,田某在高校共青团系统磨练了整整十年。
1990年代中期,田某迎来人生转折点,调任共青团成都市委担任组织部部长、学校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最终成为机关党委书记。此后十多年间,她的仕途稳步上升:成都市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2007年12月,45岁的田某迎来地方主政机会,出任成都市温江区委副书记、区长,次年晋升区委书记。在她的主导下,温江区“国际花园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她也因此获得“能干”的评价。2012年9月,田某跻身副厅级干部行列,被任命为成都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后又担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22年4月,年近六旬的田某转任成都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本该在政治生涯尾声站好最后一班岗。
二、“旅游安排”背后的利益输送网
在田某的违纪违法事实中,“多次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旅游活动安排”这一行为显得尤为突出。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旅游并非普通观光,而是与企业老板共同出行的高端休闲活动。“田主席喜欢海边度假和山区避暑,三亚和青城山是常去之地。”一位曾参与安排旅游的商人坦言,“所有费用都由企业承担,随行的还有所谓‘顾问费’和‘礼品’。”这些精心设计的旅行成为利益输送的隐蔽通道,在轻松氛围中完成权钱交易。
更为恶劣的是,田某还“长期违规收受礼金,违规拥有非上市企业股份”。调查发现,她通过代持方式持有成都多家文创企业和广告公司股份,这些企业恰恰在她担任宣传部长期间获得大量政府项目。“非上市企业股份成为新型腐败载体。”四川省纪委监委办案人员解释,“与传统现金受贿相比,股权受贿更隐蔽,增值空间更大,田某正是看中这一点。”经初步核查,仅股份增值部分就达数百万元。
三、对抗审查的“攻守同盟”
2025年初,当组织谈话的利剑指向田某时,她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对抗审查。据办案人员透露,在首次谈话前三天,田某紧急约见三名企业老板,在成都某私人会所密谈三小时。她要求对方“统一口径”,将旅游消费说成“朋友聚会”,股权代持辩为“投资顾问”。为表“诚意”,她当场退还部分现金,却在茶几下藏匿录音设备,企图获取“反制证据”。
在正式谈话中,田某的表现印证了通报所述“在组织谈话时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她时而以“记不清”搪塞,时而抛出精心准备的虚假行程单,甚至突然情绪激动指责调查人员“针对女性干部”。对抗手段远不止于此。调查发现田某还指使亲属转移藏匿贵重物品,包括价值30余万元的翡翠首饰和某生物科技公司原始股凭证。这些行为最终在银行流水和通讯记录面前无所遁形。
四、生活纪律背后的道德崩塌
“违反生活纪律”——在田某的通报中,这五个字隐含的信息引发诸多猜测。多位知情人士证实,田某的私生活问题主要集中在其个人作风方面。担任宣传部长期间,田某常以“文化沙龙”名义在家中组织聚会。本应探讨艺术创作的聚会,却演变成特定商人进入她“朋友圈”的敲门砖。更令人不齿的是,她还将政府文化项目作为私人交易筹码,将扶持资金导向与其关系暧昧的书画家。
田某的奢靡作风在退休前愈发张扬。2023年某书画展开幕式上,她佩戴的翡翠胸针引起同行注意。后经查证,这枚价值18万元的胸针由某参展画廊主“赠送”,该画廊次年获得市级文创补贴80万元。
五、“不收敛不收手”的顶风作案者
田某案的典型性在于其“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的特点。调查显示,她的主要违纪违法行为集中在2012年之后,甚至在被查前半年仍在收受财物。2018年,时任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田某在青城山某度假村收受房产商奉上的“节日问候”——一个装有20万元现金的茶叶盒。此时距离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已过去六年。2024年9月,已转任市政协副主席的田某依然故我。她以“考察文创项目”为由,接受某广告公司安排的九寨沟五日游,花费全由对方承担。该公司随后在成都地铁广告招标中“意外”中标。“田某的腐败带有明显的期权交易特征。”廉政专家分析,“她在位时为企业谋利,退休前集中兑现‘回报’,自以为能逃避监管。”
六、政协岗位成腐败“安全港”?
田某在政协任职期间持续腐败的现象,引发对政协系统监督机制的反思。2022年4月调任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后,她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利用“超脱地位”变本加厉。知情人士透露,田某常以“协调政商关系”为名组局,将政协会议室变成利益输送场所。更令人震惊的是,她甚至将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打造成“独立王国”,违规安排三名关系户调入,其中一人是其特定关系人的侄子。
“政协不是反腐盲区。”四川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强调,“田某案证明,任何岗位都不是‘保险箱’。”就在田某被双开同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农业资源环境处副处长余某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七、退休倒计时前的覆灭
2025年对田某本是特殊年份——按计划她将于年底退休。2月5日,当四川省纪委监委宣布对其立案调查时,距退休仅剩十个月。在田某被查前三天,她还以副主席身份主持市政协文化文史工作座谈会,慷慨陈词“领导干部要严守纪律红线”。
这种道貌岸然的表演,成为其双面人生的最后注脚。田某的落马引发退休前官员的震动。“59岁现象”再次被提及,即部分官员在退休前夕企图“狠捞一把”。值得注意的是,田某案与2025年2月落马的珠海交通局长王某、8月被查的宜昌葛洲坝中学原副校长颜某形成跨地域呼应,显示反腐利剑直击“退休前捞钱”的潜规则。
田某被移送检察机关之际,成都街头巨幕正播放廉政公益广告,恰是她任宣传部长时推动的项目。广告词“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铿锵誓言,此刻成为对其仕途的绝妙讽刺。
在四川省监委的通报中,田某的股权受贿路径图触目惊心:从文化企业到生物科技公司,再到广告传媒机构,十余家企业的股权穿透图交织成一张权钱交易网。退休倒计时的滴答声里,多少官员还在心存侥幸? 当田某案卷宗移送检察机关,这张用权力织就的利益网终被司法利刃斩断。而政协大楼里那张空置的办公桌,将长久警示后来者:所谓“安全着陆”,从来只属于清正廉洁之人。
灰产圈:培养你的发散性思维 解密互联网骗局、实战揭秘互联网灰产案例、网赚偏门项目解析、分享网络营销引流方案。深挖内幕、曝光各类套路
来源:灰产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