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涛:乌克兰走到今天这样悲惨的地步,谁该负责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21:00 1

摘要:第一声炮响那会儿,我正刷手机,一条弹窗冒出来——基辅又停电了。乌克兰从雪地打到春泥,天天淋雨,怎么就走进这死胡同?这事儿,不止是泽连斯基一个人能背锅,锅太大,他扛不动。

第一声炮响那会儿,我正刷手机,一条弹窗冒出来——基辅又停电了。乌克兰从雪地打到春泥,天天淋雨,怎么就走进这死胡同?这事儿,不止是泽连斯基一个人能背锅,锅太大,他扛不动。


翻旧账得追到九十年代,苏联一解体,乌克兰相当于拆家分田。图纸、飞机、黑土地,全是硬货,可一群手脚特快的官老爷先把国企切成几段,谁手里有券谁先跑,老百姓只剩下厂房墙皮。这一步,种子就埋下了。


我记得2004年看电视,主持人说“橙色革命”像嘉年华,广场摆着橙色帐篷,乐队唱嗨了。那画面挺热闹,可热闹过后呢?选出来的领导换一茬又一茬,政策翻锅贴一样,东一下西一下,一条像样的高速路都铺不平。


2014年更炸,基辅独立广场火光冲天,亚努科维奇夜里翻墙跑了。朋友问我:“这是不是人民胜利?”我憋了半天,只说一句:台上换人,台下口袋更瘪。后来事实也真这样,克里米亚一周内飘走,顿巴斯火线天天冒烟。


跳到2019年,舞台灯亮,演员总统出场。泽连斯基当年在剧里骂腐败,台下观众跟着笑,谁知道下一季他要真刀真枪上阵。有人夸他坚强,有人骂他莽撞,可别忘了,他后面还有一排排资本大佬在划算盘珠子。


普京的红线其实写得挺粗:别把北约旗子插到我家门口。乌克兰偏说“我就想进”,像小孩执意摸热水壶。美国和欧洲嘴上说支持,心里想的却是“最好你俩多缠一会儿”。子弹飞的是乌克兰的,军火账单却进了洋商手里,划算得很。


有人把全部责任丢给美国,说华盛顿一手导演。我不全认同。外人再坏,里应也要有内合。乌克兰自己的寡头、“公知”和买办们,天天掏空家底,把钢厂当废铁卖,把航发公司拆零件当二手。等到炮口朝自己,才想起国旗是蓝黄。


我认识一位哈尔科夫来的留学生,姓安。他说最怕夜里听远处轰隆,玻璃跟着抖。他爸原来在飞机厂做焊接,现在厂子一半机器卖到海外,另一半被炮弹炸成窟窿。安把手机递给我看,视频里老厂房像空盒子,风一吹嗖嗖响,人比鬼少。


扯远了再收回来——谁该负责任?我粗粗排个序:第一,美国西方,惯用招数“先拉后放”,把一个国家推到前线;第二,本国贪婪阶层,剥光了同胞还给外人开门;第三,乌克兰连续几任领导,全都没有把百姓安稳当头条;泽连斯基,虽说也拼,可缺少退一步的智慧。


有朋友问:“那普京没责任?”当然有,但普京关心的是俄罗斯的安全区,他压上筹码守自家底线,从领导角度看算“合逻辑”,却让乌克兰平民付出血价,这就是地缘游戏的冷酷。


再说句让人不爱听的:很多国家都是旁观者。有的看热闹,有的趁机卖粮卖油卖武器。新闻播一条“基辅又挨炸”,大家刷屏几秒,随手划走,日子照吃火锅喝奶茶。世界就是这么凉。


我常想,要是当年苏联瓦解后,这仨兄弟不急着分家,好好坐下把产业盘活,把边界谈清,也许今天是另一本剧本。可历史没有Ctrl+Z,棋已经下开,再想悔招,只剩战场和谈判桌两条路。


评论一句:国家像屋顶,下雨天才知道漏不漏。乌克兰过去二十多年一直在修门面,忘了补梁。雨季一来,房顶塌了,邻居也只会借你一把伞,收你一张欠条。


最后呢?我不敢装算命先生,但总觉得,只要火还在烧,谁都得付利息。等到某天硝烟散,乌克兰会发现,真正要重建的,不只是断壁残垣,还有被撕开的信任和记忆。那才最难补。


留个问号:下一次广场上再响起音乐,人们举的到底是胜利手势,还是举白旗?也许要很多年后,才能听见答案。

来源:清闲的辰星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