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着的时间都在听直播:一个95后的16小时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0 14:19 1

摘要:凌晨六点,宫赫被一段东北大碴子味的吵嚷声准时叫醒——手机那端,两个农村妇女正为谁家的鸡啄了谁家的菜破口大骂。过去365天,他把清醒的大多数时间交给这类“扯老婆舌”直播:通勤听、上班听、失眠听,流量包从30元吃到100元。


凌晨六点,宫赫被一段东北大碴子味的吵嚷声准时叫醒——手机那端,两个农村妇女正为谁家的鸡啄了谁家的菜破口大骂。过去365天,他把清醒的大多数时间交给这类“扯老婆舌”直播:通勤听、上班听、失眠听,流量包从30元吃到100元。


2025年,中国超过 10 亿用户每天平均花费 2.6 小时刷短视频,宫赫花在直播上的时间是均值的6倍——从早上6点醒来开始,到晚上10点半睡觉,直播几乎贯穿了他全部的生活。


手机早已强势地殖民如今的都市人,“生活是为了成为生活素材”也早已成为大量年轻人的生存逻辑,短视频/直播对人的影响也在逐步渗透到每一个时间缝隙里。


宫赫,28 岁,985 硕士,省级公务员,我们和这位“活在直播里的人”聊了聊,以下是他的自述。


文|oscar

编辑|oi




01

16小时

——屏幕里的这一头


我总是在早上六点左右醒过来。最近降温得厉害,所以我只从棉被里伸出手,闭着眼,摸索着枕边的苹果 16,为了方便听直播,这个手机连密码都没设置。去年咬牙买下的手机,如今最大的用处,就是不用睁眼也能精准划进直播间。东北大碴子味的说话声,会立刻填满空荡的出租屋。


我还没有完全清醒,但这一天已经从听直播开始了。对,就是用耳朵听,我很少会看直播。


看不如听过瘾。我听的直播主要是东北农村人的直播,基本没啥带货的内容。用我妈的话来说,这些直播的内容,就是“扯老婆舌”。


算下来,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半睡觉,直播声差不多会陪我16个小时。他们是我生活的背景音。


早上六点到九点,扯老婆舌的直播间没那么多,我就会打开主播的主页,看“精彩片段”。特别是在通勤路上,地铁有时信号不好,加上环境比较吵,就算着耳机,直播也断断续续,我就会反复播这些片段。


我的流量每个月都不够用,如果还没到20号,就买5元或者10元的流量包。我尽量不为听直播多掏钱。每月四千三的工资,扣掉一千的合租房租,剩下的钱要掰着花 —— 攒钱、通勤、吃饭。话费不能超 70 块。5块钱的流量包看似不多,可积少成多,就够我吃两顿好的了。


直播听多了,就能品出扯老婆舌水平高低。有的主播就围着自己的生活聊,很干瘪。那种思维散开的,会胡诌八扯的,才有意思。


我常听的主播有两个。一个我管他叫“骂人主播”。骂人主播的直播间里人不多,二十个左右。主播跟谁都合不来,谁都看不上。有人进到直播间里,开始还好好聊两句,一听到不得意的地方,就开始怼。一个网友说他父母最近生意不好,他是一个海外的留子,也不得不出去打工,骂人主播足足怼了他10分钟,嘲讽他不懂感恩、好吃懒做,听得我特别痛快。他常被举报,举报完当天就不能播了。骂人主播也不生气,第二天继续播。我也继续听。


另一个是傻子主播。也是我的称呼。一个女傻子,被村里的女邻居帮着。在村子里,大家也没太多钱。这个傻子就跟这个邻居每天一起直播。邻居给她买新衣服,一周就穿得脏兮兮。两个人一边扯淡一边带一个鸡爪子的链接。我也不买。有时女邻居会埋汰傻子两句,有时候还会举着手机,到傻子家帮她收拾屋子,傻子家乱得跟垃圾场一样。


这些家长里短的直播,一播就能播很长时间,五六个小时。到了单位我也舍不得放下。在单位听直播的好处很多,首先有WiFi,其次不需要盯着手机看,也不容易被同事发现。我着耳夹耳机听,工作闹心的时候可以分神。朋友们知道以后,说我是带薪听播。


有些和我同龄的人喜欢看美女跳舞之类的,可我喜欢听人吵架。有一个主播是农村女人,皮肤黑,嘴歪。每次开直播,这个女人都会被轮番连麦骂。骂的人多了,直播间里的人气反而上升,直播间里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她,一派帮着别人骂她。有人说农村妇女就是故意卖惨,也有人说农村环境不好。有人会加入争吵,说自己就是农村出来的。


我也说不明白,为什么喜欢在直播间里看人吵架,路上看到有人吵架,我肯定绕着走,觉得烦,但是在手机上看人吵架就很解压,因为主播为了让别人明白自己不是无理取闹,会把前因后果反复讲透。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比现实里纯粹的情绪发泄有意思。


我一般准备两幅耳机。一副放单位随时充好电,另一副放在背包里。我之前因为戴入耳式的耳机时间太长,耳朵发炎。现在只能戴耳夹式的。


我看直播还有个原因,就是不喜欢看微信。微信上太多工作信息。我和同学、好朋友之间的聊天都在抖音上,这个叫做“养小火人”。朋友喜欢给我发鸡汤视频,我不喜欢。我觉得金句啥的都是洗脑。


“能是啊!”“害怕呀!”“实话。”这是我和朋友们之间聊天的口头禅,也都是从直播间里听那些主播说的。时间长了,不知不觉我们日常聊天也会说,就像一种暗号。


前阵子谈了个对象。她发现我每天睡觉都得听着直播才能睡着,非常不理解。她有一点声音就睡不着。我解释,直播就是我的白噪音。但她觉得我太怪,就分手了。我不觉得可惜,相处还不到3个月,我也不着急结婚。何况,自己的爱好都不被理解,勉强在一起也不会幸福。


下班后听直播的宫赫,一个手机放着直播,另一个手机在看网页




02

“你怎么还看农村人直播呀?”

——屏幕外的那一头


“你上班不忙吗?”知道我喜欢看直播的朋友好奇,看直播是不是成了我的主线任务?


理解我的人不多,朋友也不能完全理解。有一次他问我:“你看的主播都没什么名气,粉丝就几百个,也不带货。那你看直播为了啥呀?”


我觉得现在的人,看个直播都有很强的功利性,一定得要为了什么吗。不是大主播不看,不卖便宜货的主播不看。我也不懂他们看直播是为了啥。难不成就是为了花钱吗?


有一次,有一个单位同事很兴奋说,某某主播回他的私信了,让我们快去看。后来发现不过就是他在一个短视频下留了个评论,人家给他置顶了。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你们也互相不认识。但是话说回来,我经常看的那两个主播,我和他们也没有什么互动。我也完全不想认识他们,不想让他们成为我生活中认识的人。


现实里,我也不想让人知道。但再小心,也难免被眼尖的同事发现。一次在食堂,一个不算熟的同事坐到我旁边,看见我餐盘前放着直播的手机,立刻咋呼起来:“你怎么还看农村人直播呀?”


我不高兴了,努力用开玩笑的语气反问:“看农村人直播咋了?”


他脸色沉了下来。我又补了一句:“农村人直播才有意思呢。”


我不想因为这事在单位搞对立,但心里终究有点膈应——就好像自己的秘密被知道了,容易被人拿捏。后来在单位,我通常会把手机反扣在桌面上。


这就像我们单位的同事,工作两小时,就会约着去楼下散步十分钟。我每天的工作内容虽不同,但流程大同小异。回家后,也是按吃饭、洗漱、躺床上的顺序活着。整个生活,都像在一条无形的流水线上,按部就班。


可每次听到直播里那些主播,我总忍不住感叹,这才是真的生活。他们动不动就被串门的邻居打断。邻居推开门,扯着嗓子打招呼,两人根本不在乎是不是在直播,扯起家常:地里的农活干没干、邻居家媳妇又跟老公干架了……扯够了,才想起还在直播,撂下一句“不跟你说了,我这面还播着呢”。这种不规律的、粗俗的生活流,让我觉得特别真实。


《她》剧照


以前,我会和三个要好的朋友分享这些。但后来,我只偶尔发些片段。大家相隔异地,看的直播,已经成了各自的隐私。


除了他们,知道我这爱好的,就剩一个在直播间里认识的朋友。我们在那个“骂人主播”的直播间里,用阿拉伯语打字聊了几句。主播没踢我们,只让我们私聊。就这样,我们成了朋友,从未见面,我只知道他在深圳。


有一次,我关系很好的高中同学说,他们单位效益差,可能要裁员了,说自己也没别的能力。听着他的话,我有点闷。我们以为的天空,或许只是别人的天花板。想到这些,我又点开了直播间。主播在镜头前大声喊着:“家人们……”




03

“家人们”

——屏幕里的关系和屏幕外的关系


“家人们,今天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去取水。”这是我最近新喜欢的一个主播,大学刚毕业,在农村家里帮忙。他家没有自来水,得去几里地外的山泉取水。村里人都这么生活,主播还开开心心地对着镜头,“我们的泉水质量可好了,可以直接喝!”这样的生活我没经历过,每次看类似的直播,我都感觉震撼。


但我妈接受不了。“十一”回家,爸妈九点多就关灯睡觉,我已经不习惯这样的生活节奏,便躺在炕上听直播。农村太安静了。我妈听见我这面一会冒出一个“家人们”,知道我在听直播。目睹了我每天都如此后,她说我是中毒了。


我也没多辩解。城市和农村不一样。城市里每天接触到的信息带来心烦和无处躲藏的焦虑,好像别人过得都很好,只有我活得不怎么样。可这些想法一旦和父母说了,他们也无能为力,徒增烦恼。


我妈可能是担心我乱花钱,问我是不是看直播带货?我说,我上班已经很烦了,还要看这些主播在镜头前工作?


有时我也会“露馅”。一次在单位,我听到同事在看某位主播的直播,脱口而出,“是不是偏口某某?”同事很惊讶,说我连屏幕都没看到,光听声音就能判断出来。被这么一说,我有点心虚,怕别人发现我看直播看到这个程度。就像在地铁上,我摸出手机看直播,旁边的人的眼光扫过来,都会让我不舒服,仿佛窥探了我的隐私。


“你看直播是不是还会打赏主播啊?”办公室里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姐问我。我从来都不在直播间里互动。我看的直播间,没有抽奖,也没礼物。我的收入也不允许我给这些主播刷礼物。我只把他们当作白噪音。


我偶尔也会下载交友APP。但每次两三天就腻歪了。或许只有在使用这些APP的时候,我才确定我是孤独的。剩下的时间里听着直播,反倒没有孤独的感觉。


直播也不全然是娱乐。一天,我的那位在民办大学当老师的朋友说想考编。我劝他去看直播。直播间里有考公的课程,政治学习、政策解读上面都有。过了两天,他和我说,还是看农村大姐扯闲篇舒服,至少不用琢磨那些条条框框的标准答案。


有时也担心我们是不是太松弛了?去年双十一凑单的那本书,到现在只看过前两章。一打开直播,就算当作白噪音,我也很难再看书、学习了。


《黑镜》剧照



04

“难道活着非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吗?”

——今天,和第二天


宫赫的一天,在直播的声音里结束。明天早上六点,他大概还是会伸手摸出手机,打开那个东北主播的直播间。


他知道别人可能会说他是在逃避。但他觉得,这只是他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被问及看直播有什么意义,宫赫给出的回答是:“难道活着非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吗?人生可以没有意义地度过,不也挺好的吗?”


手机屏幕亮着,主播还在和家长里短。宫赫准备睡了。这声音会陪着他,直到第二天醒来,周而复始。


投稿联系tougao@chinayouthology.comopen@chinayouthology.comhr@chinayouthology.com

来源:青年志Youtholog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