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以青春力量传承经典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9 01:39 1

摘要:继去年6月首演大获成功后,中国音乐学院制作的歌剧《原野》荣获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于今年5月8日至15日,以10场跨剧场巡演再登京城舞台,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北京剧院、中央歌剧院剧场掀起观剧热潮。这部由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著名指挥李心草担任艺术总监,中国

朱一笑饰演的仇虎(右)与黄皓媛饰演的金子

继去年6月首演大获成功后,中国音乐学院制作的歌剧《原野》荣获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于今年5月8日至15日,以10场跨剧场巡演再登京城舞台,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北京剧院、中央歌剧院剧场掀起观剧热潮。这部由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著名指挥李心草担任艺术总监,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声歌系教授、著名导演陈蔚担任导演的作品,汇集了中国音乐学院教师、杰出校友、优秀学生,不仅再现了中国歌剧史上的瑰宝,更以青春力量传承经典,成为新时代歌剧人才培养的生动注脚。

经典新生连演10场

“这绝对是值得铭记的时刻。”导演陈蔚在谢幕时感慨。多数情况下,歌剧演出的场次控制在6场以内,而此次《原野》连演10场,对整个团队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再加上短时间内转场三个剧院,也为歌剧传播带来了一种新的经验。

作为首部代表中国歌剧走出国门的作品,歌剧《原野》改编自曹禺同名话剧,由万方编剧、金湘作曲,多年来久演不衰。去年,中国音乐学院庆祝建校60周年,由李心草指挥、陈蔚担任导演,业内一线艺术家及校友与国音师生同台,原汁原味地呈现了这部经典歌剧,受到业内外的一致好评。

此次巡演是在去年全剧公演版的基础上做了舞台装置和乐队的精简,将原本庞大的交响乐团精简为钢琴与打击乐伴奏,舞台装置也化繁为简,以极简美学承载了原著中人性挣扎的磅礴力量。音乐和剧情则是全本呈现,没有任何删减,严格按照作曲家金湘先生的钢琴谱和总谱进行演员作业和乐队排练,完整呈现音乐规格。陈蔚表示,“精简不是减法,而是对艺术本质的回归。我们没有削减作品的任何艺术魅力,而是用最纯粹的音乐语言,让观众更聚焦于人物的内心风暴。”

艺脉相承新老同台

此次歌剧《原野》的10场演出分别由三组主演团队呈现,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校友、男中音歌唱家、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高鹏,中国音乐学院校友、女高音歌唱家、中央歌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尤泓斐,男低音歌唱家、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赵明,男高音歌唱家、中央歌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想,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副教授郝苗等国内一线艺术家,与中国音乐学院优秀师生分别为观众带来精彩的演出。

台侧幕间,一幅“以老带新”的艺术传承图景徐徐展开。22级声歌系本科生朱一笑去年在全剧公演版《原野》中饰演爹爹,此次他接过前辈的接力棒,饰演男主角仇虎,从只用肢体表演到唱演兼具,朱一笑下了很大的功夫。排练间隙,他默默观察前辈,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我观察到高鹏老师排练时,总在角落默戏,这种专注的职业态度深深震撼了我。”在“大手拉小手”的机制下,年轻演员不仅学习表演技巧,更传承着艺术家的职业精神。

艺术传帮带更体现在创作观念的更新上。朱一笑为塑造仇虎,不仅研读原著、观摩人艺话剧,更在导演陈蔚的指导下建立“谱子即法律”的敬畏。高鹏在演出间隙感慨,他将自己多年来饰演仇虎的体悟传递给了年轻的朱一笑,“朱一笑才20岁出头,可以唱这个角色,但要非常小心地唱。如果放得太大容易失控,对声带没有好处,所以年轻人保持自己的状态就可以了。”高鹏节约用嗓的忠告对于朱一笑来说非常受用,“我们从学生成长为演员,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让嗓子时刻保持状态,这也是我们向职业演员迈进的关键一步。”

实践闭环学用一体

幕后,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的专业化运作,为这场艺术“马拉松”提供了坚实保障。自2023年成立以来,该中心构建起“课堂-舞台-社会”的实践闭环,仅一年就推出《原野》《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聂耳的歌》等一系列作品,赢得了业内外的好评。“表演必须经舞台检验,我们让学生在实践中直面观众,这是最生动的教学。在排演的过程中,学生们成长了很多,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舞台表现,甚至个人成长和团队协作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主任、艺术总监樊小敏表示,排演植入课堂的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将演出的排演拆解为声乐、表演、舞台排演等模块,融入日常教学,既避免增加课业负担,又实现“学用一体”。

这种传承在教学中具象化。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开设的《中外歌剧实践课》成为了歌剧《原野》的孵化基地,从音乐作业到舞台调度,学生们在课堂与剧场的无缝衔接中成长。“教学和舞台是相通的,舞台反过来对教学也有很多的促进,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得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飞速进步。”陈蔚说。

随着歌剧《原野》《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聂耳的歌》在全链条歌剧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众多成果,通过艺术实践将中国歌剧的创作传承更好地展示,并且真正地服务于社会,这恰恰是中国歌剧传承的生动注脚。看到这些,陈蔚很欣慰,“我们看到歌剧的青春力量正在形成,传承经典的星火必将燎原。”

文/本报记者田婉婷

供图/中国音乐学院统筹/李洋

来源:三半撩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