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国庆刚过,招聘市场的寒意比往年更甚。无数大学生海投简历,却如石沉大海。有人投了三十多份简历杳无音信,面试后永远的“等通知”成了最熟悉的拒绝。在这群迷茫的年轻人中,23岁的李雨晴用父母攒了五年的钱买了100只羊,走上了一条让所有人意外的路。
2025年国庆刚过,招聘市场的寒意比往年更甚。无数大学生海投简历,却如石沉大海。有人投了三十多份简历杳无音信,面试后永远的“等通知”成了最熟悉的拒绝。在这群迷茫的年轻人中,23岁的李雨晴用父母攒了五年的钱买了100只羊,走上了一条让所有人意外的路。
“读了十六年书,竟然连份工作都找不到?”无数个夜晚,李雨晴望着天花板失眠。她的简历并不差——一本院校毕业,三段实习经历,专业技能扎实。可投出去的简历就像被吸进了黑洞,连个回声都没有。
她的遭遇并非个例。2025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而受经济环境影响,企业招聘规模却在收缩。这种供需失衡让无数优秀学子在求职路上屡屡碰壁。
就在李雨晴濒临绝望时,父母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他们没有催她考公考编,而是取出积攒五年的十万元,买了100只羊。“城里太卷了,不如换个地方试试。”父亲朴实的话语里,藏着对女儿的心疼,更有一份农村人特有的智慧。
起初,李雨晴是抗拒的。一个大学生回村放羊?这在村里成了笑谈。但现实没有给她太多犹豫的时间——羊买回来了,总要有人管。
她硬着头皮开始了牧羊生活。凌晨四点起床赶羊上山,中午喂草料,下午清理羊圈,晚上学习养殖技术。从未干过农活的她,双手很快磨出了水泡,白皙的皮肤晒得黝黑。
转机来自一个偶然的尝试。某天,她把赶羊的视频发到抖音上,没想到竟然有几百个点赞。从此,她开始用短视频记录真实的牧羊生活:羊群在山坡吃草的悠闲,小羊出生的喜悦,剪羊毛的手忙脚乱......没有滤镜,不做摆拍,这份真实反而打动了越来越多网友。
五个月后,她的粉丝涨到3万,第一批羊出栏时,已经有人私信预订。更让她惊喜的是,通过短视频积累的客户,都愿意为“亲眼看着长大的羊”支付更高的价格。
李雨晴的故事并非孤例。2025年第三季度,抖音平台上的乡村创业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200%,农村直播带货成交额突破580亿元。这背后,是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政策层面,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配套措施:创业补贴、技术培训、税收优惠......李雨晴就成功申请到了当地的养殖补贴,还与县里的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
消费市场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城市消费者开始追求“从农场到餐桌”的透明供应链。他们愿意为看得见的品质买单,这种信任成为乡村创业者最宝贵的资产。
在四川,考研失败的张悦回乡开办民宿,年收入超过30万;在浙江,辞职回乡种植有机蔬菜的王明,月销售额突破10万元。这些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证明:成功不止城市白领这一条路。
“读了这么多年书,回去放羊不是浪费教育资源吗?”面对这样的质疑,李雨晴很坦然:“教育给我的不是一纸文凭,而是学习的能力和思考的方法。我用大学学会的市场营销知识做短视频运营,用管理学知识规划养殖规模,这些知识从来没有浪费。”
更重要的是,她找回了生活的主动权。现在她每天清晨放羊,下午拍视频,晚上处理订单,虽然比上班时更忙,但“心里不慌了,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也知道下一步该去哪儿”。
她的父母也发生了改变。饭桌上的笑声多了,话题从“找到工作没有”变成了“今天又有几个人订羊肉”。这种转变,比任何经济收益都更让人欣慰。
如今,李雨晴的牧场已经扩大到200只羊,还雇了两名村民帮忙。她没有签约MCN机构,也没有想成为网红,只是踏实地经营着自己的小事业。
“别人说我退了一步,其实我只是换了条路。”站在山坡上,看着吃草的羊群,她笑着说:“这条路不宽,但每一步都踏实。”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或许真正的成功不是按照别人的剧本活得光鲜,而是在自己的土地上扎根生长。从投简历到放羊,李雨晴们正在用行动告诉我们:当一扇门关闭时,还有整片草原为你敞开。
来源:在石滩上欣赏海贝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