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是温情的港湾,更是责任的载体。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五好家庭”队伍中,有这样3个家庭——他们或远赴异国传递医者仁心,或在医警岗位双向守护、在行政后勤岗位服务保障,用行动诠释“奉献 与“守护”的意义。本期,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家风里的担当。
家是温情的港湾,更是责任的载体。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五好家庭”队伍中,有这样3个家庭——他们或远赴异国传递医者仁心,或在医警岗位双向守护、在行政后勤岗位服务保障,用行动诠释“奉献 与“守护”的意义。本期,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家风里的担当。
01
何晓华家庭:援尼传医道,同心守家国
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何晓华的家庭,是“医者仁心+家庭守望”的生动写照。2017年,河北省卫健委组建第10批援尼泊尔医疗队,何晓华毫不犹豫报名—— 彼时妻子马秋云(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中医师)3天轮值一个夜班,腹中儿子尚在孕晚期,公公还因高血压住院,全家却给予他最坚定的支持:父母说“国家需要咱,家里有我们”,妻子强忍不舍整理行李,说“你放心去,我能扛住”。
在尼泊尔的一年里,何晓华大力发扬中医传统医学理念,为当地患者开展针灸、推拿治疗,并开具中药,以有效缓解其病痛;遇到突发洪水,他主动加入救援队伍,冒雨在临时医疗点为受灾群众诊治、发药,用行动让当地民众感受到中国医者的温暖。而国内,马秋云真正成了“全能后盾”:白天在康复医学科为患者制定诊疗方案,下班后接女儿放学、辅导作业,深夜还得守在公公病床前记录血压变化,直至儿子出生前一天才休假。
夫妻同为中医,专业上始终并肩同行:何晓华入选河北省中医优秀人才后,会把学习笔记整理成电子版分享给妻子;马秋云发表康复相关论文时,何晓华也会结合援外临床经验提建议。对一双儿女,他们常讲援尼故事,带孩子参加“小蚂蚁”志愿者活动,教孩子帮邻居提菜、捡社区垃圾。这个家庭用“舍小家为大家”的选择,诠释了医护家庭的初心与使命。
02
李洁琼家庭:医警双守护,邻里暖人心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管护师李洁琼与丈夫的“医警家庭”,藏着双向理解的温情。李洁琼值夜班、应对急诊是常态,深夜归家时,客厅总亮着灯,丈夫会热好饭菜等着,用细节消解她的疲惫;而丈夫办案时常数日不归,李洁琼从不追问,只提前备好换洗衣物与药品,一句“注意安全,家里有我”既是妻子的牵挂,更是让他安心办案的“定心丸”。医的细致与警的刚毅在体谅中互补。这份默契也延伸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夫妻二人将“孝善”融入家风:每周带两个女儿回父母家,教孩子帮老人打扫卫生、捶背;大女儿学着给奶奶梳整齐银发,二女儿踮着脚帮爷爷递过报纸,小小的身影里满是懂事。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大女儿在学校主动帮功课落后的同学补习,二女儿见到邻居长辈总会笑着问好,邻居们常说“这俩孩子懂礼貌,是家风好”。
邻里间,他们更是热心肠:独居的张奶奶行动不便,李洁琼定期帮她测血压,丈夫则帮老人买菜、修家电;疫情期间,夫妻双双报名社区志愿者,李洁琼维持核酸检测秩序,丈夫帮居民搬运物资,“医警协作”的身影成了社区安全的温暖防线。
于小家,他们是夫妻,是父母;于大家,他们是白衣天使和人民卫士。职责不同,信念相通;步履匆忙,方向一致。李洁琼家庭用最朴实的行动证明:世间最动人的协作,不是我为你牺牲,而是我们并肩前行,在各自的战场上熠熠生辉,然后共同点亮名为“家”的港湾。
03
王卫东家庭:三代承党恩,敬业守初心
原院长办公室档案室主任王卫东一家三代人,始终将“党员”二字烙在心底,以敬业与坚守传承着红色家风。
王卫东的父亲是党龄65年的老党员,一辈子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凡事亲力亲为,常把“让医护省心、让患者舒心”挂在嘴边。退休前十年,他升任工会主席(正处级),成了职工口中“贴心的老大哥”。
受父亲影响,党龄30余年的王卫东,在院办岗位坚守35年。他将“严谨细致”刻进工作日常,每份文件的流转都登记得清清楚楚,每份档案的分类、归档、保管都做得一丝不苟。他常说:“档案是医院的‘记忆’,我守好这份‘记忆’,就是守住党员的责任。”退休的妻子曾是单位“财务标兵”,严守财务纪律,手把手带教年轻同事。
儿子的成长,是家风最好的传承。他大学入党,一路深造至武汉大学博士。如今入职高校享受副教授待遇的他,不仅是硕士生导师,更在专业领域成果丰硕——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中文核心论文8篇,授权专利3项,参与制定电力行业标准1项,还成功立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各1项,用科研实绩延续着家里“守岗尽责”的底色。
母亲离世后,王卫东一家坚持“每周回家探望父亲”:王卫东提前买软糕、收拾屋子,妻子做软烂家常菜、听父亲忆往事,儿子陪爷爷散步下棋、讲新鲜事。一家人围坐聊天,没有华丽的言语,却把对母亲的思念化作细致陪伴,也让这份承载着党恩的家风,在温暖的日常里愈发浓厚。
双医协作的默契,基层奋斗的坚守,党员传承的初心——这些家庭的故事,让“五好”内涵更加鲜活。下期,我们将聚焦“中层担当与专业精进”,继续分享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五好家庭”的温暖事迹。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